羊肉臊子“抱扎扎”
——李迎兵
从喧嚣的闹市七拐八弯,驶入望不到头的山地,然后是扶摇直上的丘陵地带起起伏伏。一入岚县,视野突然开阔,出现了平缓的河川和沟谷,曲径通幽处的岚河与蔚汾河,清幽而又深邃,水面上闪烁着金黄色的亮光。
第一顿饭就是岚县莜面栲栳栳,岚县人又称这莜面栲栳栳为“抱扎扎”,也就是说形状很像一个个抱着紧紧围扎在一起的卷卷,很是形象。谈到“抱扎扎”,当地人谈兴一下子起来了,从座位上站起来,手舞足蹈地讲起“抱扎扎”的前世今生了。
从商周,到春秋,西汉到隋唐,再到明清,游牧的燕京戎所居,然后是属于娄烦胡地,距今 1700 多年前匈奴遗族冒顿首领的后代刘渊曾出生的新兴境域,就包括了今天的岚县。“抱扎扎”大概在刘渊的历史年代里就有了,而在隋唐时期唐国公品尝此美味后才传扬到天南地北。“羊肉臊子野蘑菇汤,一家吃着十里路香。”莜麦耐寒,抗旱,种植多在丘陵高处,学名裸燕麦,有八种氨基酸,营养成分高。遥想当年,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而这蜂窝一般的“抱扎扎”就成为一大主食。开水和面,飞速搓卷,文火蒸制。一小锅蒸笼里的“抱扎扎(卷卷)”,浇上一勺羊肉臊子,吃得人满头大汗。
岚县莜面栲栳栳的制作,宛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屠龙之术”,看上去并不复杂,但离开了特定的地域环境,尤其后来在北京的西贝莜面馆里,就吃不到了那种地道的岚县风味。人来人往光怪陆离的现代化大商场里,在某一层布满“火车座”的闹哄哄声中,更加怀念岚县的羊肉臊子“抱扎扎”。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个“诗意”就包括一种原生态的韵味,而栲栳栳也只有在其产地才有这种无法比拟的“抱扎扎(卷卷)”的出色魅力。“抱扎扎”,手工制作需要的就是熟能生巧的功夫。当然,还有莜面鱼鱼、莜面饸饹、莜面角儿、莜面圪缰缰等,不一而足。
被誉为“天上云间”的岚县,确乎给人一种高远、开阔和凝重的感觉。蓝天,白云,阳光,房屋,河流,田野,山川,莜麦花,土豆花,让自由的心灵放飞,站在丘陵之上眺望,命运的皈依正在于此时此刻的梦想回归。不仅是美食小吃,还有更多的美景,奇人逸闻,潇洒地一路向前,繁花似锦,莜麦芬芳,仿若有梦中的彩蝶在眼前飞舞炫动。
后来又有两次吃莜面栲栳栳的记忆,是在某地一家新开的岚县莜面馆,我提起了那次岚县之行吃到的“抱扎扎(卷卷)”。店主很兴奋,如同遇到了知音,给我们上了不同的新鲜莜面菜品。直到现在想起来,那种真纯的味道很少再品尝到了。或许,每一个人都在渴望着这份真纯,可惜又总是难以寻觅,众里寻她千度,仿若茫茫大漠中的霈霖那样稀罕珍贵,闪闪发亮。
(李迎兵,山西吕梁人。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长期担任鲁迅文学院普及部辅导教师,现为文联专业作家。获首届张爱玲文学奖,入选山西省委三晋英才奖励计划。长篇小说《沐月记》入选“中国专业作家典藏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