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马,原是江都的一个镇,据说地名是岳飞抗击金兵过长江时在此勒缰嘶马而来,而这嘶马最出名的小吃莫过于“拉豆腐”,到江都的人都要品尝这道佳肴。
作为当地著名的传统小吃,拉豆腐以往只出现在农村乡镇的白事丧宴上。当凉菜结束,准备走热菜时,它作为头道热菜出现在餐桌上。
据说倘若没有拉豆腐,这桌酒席则不成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道佳肴已经成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美食。所以寻味江都,品嘶马拉豆腐,这是民间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嘶马拉豆腐的主料是当地晶莹细嫩的盐卤豆腐,配料是菠菜、香菇、竹笋、蒜叶,调料有豆油、麻油、白糖、酱油、姜末、湿淀粉、胡椒粉、味精、盐等。
而制作嘶马拉豆腐的整个工序不足五分钟,但是却极考验厨师的真功夫,除了食材的精心挑选,更重要的是厨师的功夫。
拉豆腐好吃的秘密在于一个“三”字,也就是说除了主材“豆腐”之外,所有相同的调味料都要放三遍。当然关键的制作工序“拉”也要反复进行三次。
所以上了桌的嘶马拉豆腐,呈腐乳状,上面是一层色若琥珀的素油,油下有腐乳的白,竹笋的黄,香菇的褐,菠菜的绿。
入口后,在豆腐的高爽中,有香菇的滑腻,竹笋的清脆,菠菜的酸鲜,蒜叶的香醇,如同脂羹一般,尽显香甜脆嫩,味美之极。
而关于这个拉豆腐,还是有着一些传说的。据传,拉豆腐最早出现是在寺庙内,僧人在禅房修行时,无意间发明了拉豆腐。
随后这个小吃又被到寺庙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们学了回去,久而久之就在嘶马地区流传开来。
当然,品尝嘶马拉豆腐也是大有讲究的,千万心急不得。
拉豆腐上封着一层油,看似无热气,其里却是炙热滚烫的。吃时最好以勺为具,舀一勺豆腐慢慢吹凉,然后进口品尝。
倘若吃者性急,不知就里,只以为是冷豆腐,舀上即送口中,就会烫得想吐也来不及。
相传曾有人将拉豆腐装在罐子里捂好,从扬子江畔的嘶马五圩码头上船,经4个多小时的水路,到镇江后再拿出来吃时,还是热的。你说这奇是不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