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编辑
近期热播剧《光荣与梦想》,首次公开了黄埔学生军成名战“棉湖大捷”;引起了广大史友的热议。甚至有人认为蒋介石是第一次东征的总指挥。实际是第一次东征总指挥是代理大元帅胡汉民,当时蒋介石率领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南路东征军主力。而南路东征军总指挥是许崇智。
蒋介石真正任总指挥的是第二次东征,这也是蒋首掌国民党军权后,首次指挥大型战役。他也凭此战完胜,走上了权力崛起之路。笔者将依据权威史料,讲讲蒋介石与二次东征和两广统一。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抗战史记
一.史料来源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四辑(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初稿》,1925年7月7日记事,1926年1月6日记事,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
李云汉:《中国国民党史述》第2编,中国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4年版
注:李云汉大师为中国国民党史巨擎。与金冲及大师并称“国共两党党史泰斗”。
王正华:《国民政府之建立与初期成就》,中国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姜克夫编著:《国民军事史略稿》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广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粤军史实纪要》载《广东南路八属联军的形成及覆亡》,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亚.伊.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党北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王文裕:《北伐前后的桂系与国民政府》,中国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2年
郭廷以校阅,贾廷诗等访问兼记录:《白崇禧先生访问纪录》上册,中国台北1984年版
黄绍竑:《五十回忆》,中国台北龙文出版社1989年版
段云章,陈敏,倪俊明:《陈炯明的一生》,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陆君田,苏书选编著:《陆荣廷传》,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
佟义东:《粤军虎将—邓本殷》,《文史春秋》2007年第2期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抗战史记
编辑
二.汪,蒋发起第二次东征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虽宣告成立,但内外皆有强敌环伺。省内与东江陈炯明,南路八属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国民党内部也爆发廖仲恺被刺杀案,经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特别委员会调查结果 ,主谋为胡汉民堂弟胡毅生,老部下林直勉策划,胡汉民集团遭到毁灭性打击,不久被迫出洋(实际与胡汉民无关,且胡与廖关系甚好—笔者注);蒋介石趁机与胡汉民同盟的许崇智交出兵权,并出洋,趁机掌握了国民党军权,这引发了广州局势动荡。为此,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政府为转移内部危机,同时消灭以陈炯明为首的内敌。决定发动第二次东征,平定粤省南部,完成广东统一。同时积极扶植,联系广西,实现统一两广。蒋介石将其“革命六大计划”归结为“统一两广”。
1925年6月东征军回师讨伐滇,桂军,东征左翼军总司令率部回省时,将所攻占的东江潮州,梅县一带防地,让予投诚的陈炯明旧部洪兆麟,林虎部入驻,只留粤军第2师一部少量部队驻防。不料,洪,林等利用广州国民政府集中主力打击滇桂军之际,再度叛变。而由于蒋介石趁廖仲恺遇刺案,迫使其多年的老首长许崇智交出兵权,还收编了许在广州的部队。消息传来,引起了留在潮汕一带许崇智旧部属的骚动,一部分投靠了陈炯明残部。这对广州构成很大威胁。
1925年7月7日,蒋介石在“革命六大计划”中写道:“广东问题,首在对英,故在潮,梅,则英必助陈逆(指陈炯明—笔者注)谋死灰复燃;在南路,则英必藉邓本殷现存势力,扩大反革命派之骚扰,我政府苟不能计期三月(即本月十月以前),肃清潮,梅,收回南路,则英政府谋我之机,必将因陈,邓诸逆之甘为傀儡,授以资械,增大其残余势力,危及革命政府。是故欲图广州革命根据地之安全,必须以最短时间收回南路,潮梅,使反革命派无所托足,帝国主义无所凭借,为先决条件”。
因此,国民政府特别委员会乃于9月1日决定再度出兵东征,以彻底解决陈炯明集团,史称“二次东征”。9月2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正式决议,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统率国民革命第1,4两军东征,以陈铭枢为南路警备司令,鲁涤平为北江警备司令,分别对邓本殷,熊克武部监视,并相机消灭之。
蒋介石在就任东征总指挥后,决定亲自率师出征。并通电说:“中正忝厕戎行,材轻任重纷呈之际 ,当百粤多难之秋 ,急浪孤舟 ,罔知所属,论才固不敢就,论义复不能辞。 兹于9月2 8日就职 ,本护国卫民之精神 ,尽革命军人之责任,先清内奸,继御外侮,尚望时赐南针,免贻陨越,临电屏营,伫候明教”。
编辑
三.蒋介石先灭熊克武,再克惠州
此际驻守粤北北江,连县一带的建国军川军总司令熊克武部不稳,据报熊与陈炯明等叛军往来,密谋反叛。10月3日,蒋介石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军委会)命令扣押熊克武,联合各军顺利消灭熊部川军,解除广州国民政府后顾之忧,东征军得以顺利出师。
而针对陈炯明的进攻 ,蒋介石等也设计兵分三路迎敌。他将参加东征的部队即国民革命军第1,2,3军和4军一部共3万多人,分为三个纵队:中路纵队为第1纵队,纵队长何应钦。率军向博罗、惠州前进。右翼纵队为第2纵队,纵队长李济深。从平山(今惠东县),淡水(今惠阳县)向海陆丰挺进,兵力约万余人。左翼纵队为第3纵队,纵队长程潜。向龙门,河源前进,兵力六千余人。另外分三期即10月1,5和9日出发,拉开了二次东征的序幕。
此外,还规定了各纵队集中的日期及地点,并严格划分了作战地区 :“沿东江右岸东逾紫金、岐岭 以达兴宁、梅县、大埔间以北地区为第一纵队作战地区。但作战初期,第一纵队须担任攻克惠州之责。 因为第一纵队为我军攻敌的主力军,使之担任此地区的作战地区较为宽广,容易截断敌军向北逃遁的去路,使敌人不得不麇集海岸方面与洪兆麟、谢文炳部混杂,自相交哄,我军得以聚而歼灭之”。“沿东江以南地区绵延东向经海丰,陆丰、揭阳、潮汕、饶平而至福建之边境,为第二纵队作战之地区,但不担任攻惠州之责,专事该方面的作战,直捣潮汕”。
1925年10月6日,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统率第1纵队为中路纵队主力自广州出发东征。第1纵队系国民革命军第1军主力,由黄埔学生军组成,为蒋介石的谪系。其军纪严明,战斗力及作战意志强,兵力约1.5万人。当时陈炯明以林虎,李易标及洪兆麟三路进攻广州,蒋介石决定“擒贼先擒王”先以惠州为主攻方面,以直捣陈炯明老巢。
惠州号称天险,扼东江要冲,是军事必争之地,自宋朝以来,从未被攻破。当时由陈炯明部粤军第6军军长杨坤如率两三千人凭险据守。东征军攻击惠州计划:第1纵队主攻惠州北门,南门为,下角塔后方高地及下角塔,飞鹅岭等处为炮兵阵地,东江宣抚使骆凰翔部为向导。10月13日上午9时30分,东征军下达总攻命令。炮兵猛轰北门,至午后一时许,北门城楼悉数被摧毁。梅坤如见东征军火力强劲,率郑润琦,莫雄等列部扼守城内。双方展开激战。战至下午三时,攻击西北门的部队已进迫城下。下午四时许,何应钦命令第4团限本日攻入惠州城。团长刘尧宸亲赴前线指挥,全团士气大振。但在离城百余米处,遭敌密集火力射击,团长刘尧宸中弹牺牲,全团伤亡甚多。何应钦见状命令停止攻击,改第二天再行攻击。
14日下午三时,东征军再次向惠州发起总攻。由第2师强攻西南两门,第2,3团攻击北门。在苏联援助的飞机,野炮的掩护下,击毁城门。战至下午4时,北门告破。梅坤如负伤,见大势已去,率部逃窜,惠州告克复。东征军首战告捷,伤亡400余人;大大提振士气。
编辑
四.蒋介石东征大胜,开始崛起
1925年10月22日 , 东征军中路纵队在海丰附近击破洪兆麟部谢文炳。右翼纵队在热汤圩击退林虎部队。左翼纵队在河源击溃李易标部;26日 , 占领海丰、陆丰、紫金、老隆 , 凡入潮,梅之要冲 , 皆为革命军所占据 , 潮,梅已在掌握之中。
蒋介石决定包围敌军 , 断其归路 , 期于尽歼敌军。 于是, 中路纵队11月1日进占鲤湖 , 2日进占普宁, 3日进占揭阳。左翼纵队11月1日占领梅县 , 并向大埔进击。敌军残部乃向闽,赣溃逃 。5日, 大军进驻潮汕。7日 , 陈济棠部克复饶平。9日程潜部进占大埔。
11月7日,蒋介石率军进入汕头,上万民众热烈欢迎。至此二次东征胜利结束,东征军仅用一个月时间,行程300多公里,消灭敌军1.2万余人 ,俘虏6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械8000多支 ,收复了东江和潮汕全部地区。陈炯明集团彻底覆灭,不复为患。
1924年10日,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与国府委员谭延闿,邓泽如,伍朝枢,古应芬,宋子文联名电贺蒋介石:“我兄以十月六日自广州启节至十一月六日而临驾汕头,屈指行师,恰盈一月。群贼就歼,东江,破惠州之天险,覆逆敌之巢穴。及在罗经坝出奇制胜,使群贼敛手就擒,无能漏网,尤为此次战役中最有特色之事。我兄建此伟功,成总理未竟之志,定广东统一之局,树国民革命军之声威,凡属同志莫不钦感”。蒋介石出师东江的同时,朱培德,李济深率部消灭南路八属。
编辑
四.平定南路
邓本殷原系陈炯明旧属,长期统治琼崖(现海南岛—笔者注),1923年联合申葆藩等部,成立南路八属联军,任总指挥,并宣布八属自治。1924年2月,接受北京政府任命为琼崖护军使,盘踞在广东南路八属,严重威胁了广州国民政府后方。1925年6月,邓本殷接受北京政府段祺瑞执政的任命,改广东南路八属为特区,奉“高雷阳罗钦廉琼崖八属特区督办”。获将军府授“植威将军”,颁陆军中将衔。此外,为获得美国银行借款,竟将建筑琼崖码头,海港及开发铁路,森林,矿产权全部出卖给美国。
1925年9月,当陈炯明进犯东江之际,邓本殷也从南路策应,并电请北京政府援助。10月中旬,北京政府封邓本殷陆军上将衔,支持其进攻广州,并派出军舰南下协同作战。10月22日,邓本殷下达《本军对省方作战纲要》,其作战部署为“与东,北江友军协同消灭赤化,奠定粤局为主旨,对省方取攻势”,“先消灭西江南岸之敌,以全力攻取肇庆,候机会合东江友军,围攻省垣”。当时广州国民政府主力进攻东江,负责南路防御的南路警备司令陈铭枢兵力薄弱,处境堪虞。10月24日,八属联军攻陷罗定,进逼江门,陈铭枢部被迫撤往开平县单水口,西江情势告急。广州国民政府遂指令驻防北江的第2师增援江门,并调第3军第1师由古劳出鹤山,侧击单水口之敌。
10月31日,广州国民政府任命第3军长朱培德为总指挥,以陈铭枢,王均,戴岳及桂军俞作柏部,兵分四路,发起全线反攻。不久,广州国民政府又调派第4军长李济深接任南征军总指挥,率自东江调回的陈济棠第11师,张发奎第12师投入南路战斗,陆续克复钦,廉,高,雷等地,邓本殷率残部撤往琼崖。
1926年1月,李济深率部强渡琼州海峡。同年2月,邓本殷率残部缴械投降,南路告定。广州国民政府终于真正实现粤省统一,为之后的两广统一和两次北伐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
五.广西统一与两广统一
1920年陈炯明率粤军返粤,桂军败退回桂,丢失了在广东的地盘。1921年6月,当时的桂系首领陆荣廷为恢复在粤省的地盘,在得到北京直系接济后,兵分三路进袭广东。孙中山乃以非常大总统身份督师进讨陆荣廷,并任命陈炯明为援桂总司令,史称“粤军援桂之役”。陈炯明率部攻势凌厉,又得桂军刘震寰部响应,克复梧州,直指南宁;许崇智则率粤军一部攻取桂林,黔军谷正伦及滇军朱培德相应,一举平定全桂。7月,陆荣廷通电下野,旧桂系时代结束。广西底定后,孙中山设大本营于桂林,特任总统府秘书长马君武为广西省长,陈炯明为广西善后督办。这是广西第一次接受革命政府的管辖。
此时,新桂系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三人均任职于桂军,而以李宗仁军阶最高,实力最大,这也形成了以李,白,黄为核心的新桂系势力。此时,李宗仁接受陈炯明改编,出任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司令,这成为李宗仁隶属革命军之始,也是新桂系兴起的标志。1922年6月,陈炯明部粤军自广西撤防回粤,广西遂成无政府状态,各地实力派纷纷起兵组建自治军,李宗仁部也改称广西自治军第二部,自任总司令。黄绍竑所部困顿之余,曾编入李宗仁广西自治军第二路第三支队,这拉开了李,黄结合的开端。不过,黄绍竑却非甘心蛰伏,在商得李宗仁同意暂时分开发展后,他率部出梧州,联络广东,准备建立自己的军事集团。
编辑
1923年,孙中山正式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第一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黄,白与广州革命政府从此建立关系。白崇禧也由此崛起。根基得以稳固的黄绍竑,向李宗仁商定合作事宜,李部改称“定桂军”,两军并于1924年7月正式合并,在全省政治中心南宁成立“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以李宗仁为总指挥,黄绍竑为副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新桂系正式成形。是年11月,广州留守胡汉民与许崇智电邀黄绍竑赴粤商洽,除由廖仲恺,许崇智介绍黄加入国民党外,并商定将李,黄两军统一于广州革命政府旗下。大元帅大本营宣布取消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改为“广西绥靖督办公署”,以李宗仁为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兼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黄绍竑为广西绥靖会办兼第二军军长,李,黄于12月1日就职,自此新桂系正式纳入国民革命阵营。之后,新桂系先后讨平沈鸿烈部并击退唐继尧滇军,于1925年7月完成广西统一。为两广统一奠定基础。
广东,广西由于地理环境接近,自古就习称“两广”,在政治上常合为一体。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革命政府很重视与广西的关系,从新桂系出兵梧州至统一广西,都倾全力扶植。1925年7月,新桂系统一广西时,适逢广州国民政府初立,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决定政治实现两广统一。遂派林森,李济深前往桂省商讨两广统一问题。主要问题:一,广西省政府组织问题。二,广西省关于党事组织。三,广西现在军政,民政情形及其整顿方式。四,熊(克武)军由黔经桂入粤问题。五,范(石生)军由桂入滇问题。六,对于北京及邻省如何应付。
但不久,广州爆发廖仲恺被刺案后,国民党内部经过新一轮分裂整合。及至同年10月,随着二次东征及讨平南路战事的开展,新桂系主动示好,派俞作柏部出兵协同作战,助国民政府统一广东,这使两广关系迅速升温。因此,1926年1月6日,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军事报告时,提出:“现广西当局,是很忠实于我们国民政府的”。而李宗仁,黄绍竑也当选国民党第二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28日,汪精卫,谭延闿等国府要人亲赴梧州慰劳桂军,与李宗仁,黄绍竑会晤,以深化双方关系。梧州会晤奠定了两广统一的政治基础,汪精卫返抵广州后,当即表示“两广合作程度渐近”。
1926年2月初,新桂系派白崇禧赴粤报聘,商讨两广统一细节,经往返磋商,决定由中央组织特别委员会负责处理,先将军事,财政加以统一后,再商及其他。2月24日,国民政府成立两广统一委员会,委员有汪精卫,谭延闿,蒋介石,宋子文,李济深,白崇禧六人,拟定了关于统一政治,军事,财政办法,其主要精神为:第一,广西依照国民政府颁布之《省政府组织法》,组织省政府;于中国国民党指导监督之下,受国民政府之命令,处理全省政务。第二,广西现有军队全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两广财政均受国民政府财政部之指挥监督。
两广统一首先从军队整编开始,将桂军现有军队编组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即之后“北伐钢7军”。3月2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何李宗仁为第7军军长,黄绍竑为党代表,白崇禧为参谋长,全军合为9个旅,20个团,以及炮兵营,工兵营各一,聘苏联军官马迈也夫为顾问,全部官兵达4万人。同时,参照黄埔军校规模及训练内容,开办南宁军校,即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首任校长俞作柏。在政治方面,1926年6月1日,广西省政府依据国民政府制定的《省政府组织法》改组成立。省政府设省务会议,为全省最高政务机关,其下设财政,民政府,教育,建设四厅,由黄绍竑出任广西省务会议主席兼掌财政,粟威,甘浩泽,盘珠祁分为民政,教育,建设厅长。至此,广西在军事,行政上均名义上纳入国民政府,两广统一告成。不过之后桂系只是名义上听从国民政府,却保持完全独立性;并延续到败退大陆。
广西遂成为第一个归附广州国民政府的省份。诚如当时蒋介石所言:“这次广西统一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是主义信仰的结果,不是革命武力的结果。以主义的力量收服人心,比之用武力征服一省两省的地盘,价值大得多”。两广统一不仅巩固了国民革命基地,扩大了革命力量。为之后的两次北伐,奠定了基础。
综上,蒋介石先凭借廖仲恺被刺案,消灭了许崇智集团。掌握了国民党军权。之后平定东江,消灭陈炯明,熊克武集团。为第二次东征,统一广东立下头功。这也奠定了其军队领袖地位。他也凭借军事影响力,开始走向政治领袖的道路。
而两广统一,则是汪精卫,谭延闿等人的政治成果。实现了不流统一。为之后二次北伐,建立起坚实的后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