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全国旅游公共服务工作推进会在江苏常州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新芳在会上作“打造旅游驿站浙江品牌 助推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交流发言。
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将旅游驿站建设纳入《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编制完成省级地方标准《旅游驿站服务规范》,配套制定《浙江省旅游驿站评分细则》,为全省旅游驿站建设把舵定向。
目前,浙江省已认定两批省级旅游驿站共301个,第三批待认定旅游驿站261个。
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以需求和融合为导向,不断延展服务功能、创新消费场景,有效解决旅游公共服务整体供给“碎片化”、财政资金保障短缺等问题。
整合利用道路沿线普通公路服务站、废弃工业遗存、农业设施用房以及村集体用房等既有建筑和公共文化场馆的旅游公共服务专区,规划改造样貌更美、形式更新、功能更全、供给多元的旅游驿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融合发展。
横向拓展服务边界。如:象山县建设“青年与海”旅游驿站品牌,将旅游驿站与露营地、观景平台、农产品直播售卖等相结合,拓展服务功能;长兴县八都岕旅游驿站将土特产超市展示销售空间改建为集传统文化展示、旅游信息咨询、全民阅读学习、文旅志愿服务为一体的居游共享型旅游驿站。
“青年与海”旅游驿站
纵深呈现在地文化。如:青田县建设“咖啡之窗”旅游驿站,成为了解、品味和体验县域侨乡咖啡文化的必经打卡点;衢州柯城桃源七里旅游驿站,集中呈现生态古韵、乡里物产、乡土文化和乡村生活方式。
“咖啡之窗”旅游驿站
多维激活运营能力。如:杭州市临安区8300旅游驿站盘活利用原国营8300厂工业遗址,与户外运动中心共建共享,吸引众多骑行俱乐部入驻,提升了驿站使用效率;象山县大塘港旅游驿站打造青农创客空间,以共富直播间开展特色农产品展销及新农人培训,开启“以商养驿”运营新模式。
临安区8300旅游驿站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积极探索政企合作有效模式,加强省级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全省已形成文旅融合、交旅融合、农旅融合、旅体融合等多样态旅游驿站类型,旅游驿站串联目的地风景、提供刚需且优质服务、展示地方文化形象、拉动区域经济和带动就业增收的作用愈加彰显。
大力实施省域旅游驿站品牌建设战略,将品牌化作为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品质化的重要抓手,提升旅游驿站公众知晓度、使用率和影响力。
此外,近年来,我省在打造旅游驿站浙江品牌的同时,按照文化和旅游部部署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全面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工作。
在全省图文博美等公共文化场馆尝试“嵌入”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设施和功能,开设旅游公共服务专区。
全省建成绿道1.9万公里,象山环岛风景道、湖州环太湖风景道、台州“一号公路”风景道、浙皖闽赣95联盟大道等旅游风景道正在建设推进中。
全省共完成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1739座。
“聚焦海上救援 深化旅游服务——浙江省玉环市积极推动旅游‘安全+服务’多元发展”获评“2023全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佳案例”;“助力强县富民 点靓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浙江省象山县全力打造‘青年与海’旅游驿站”获评“2023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优秀案例”。
基于互联网C端的“游浙里”平台正式上线,覆盖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全主体和全时空。
打通供给侧和需求端,推出地方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数字化应用,通过与OTA平台的深度合作,力求让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更丰富、及时和有效。
下一步,浙江将锚定“标准化建设、多功能集成、多维度展示、高品质服务”的目标,继续把旅游驿站建设作为浙江省深化文旅融合、提升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和创新举措,为全国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鲜活素材、浙江经验。
由于微信公众号近期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您想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每次阅读文章后,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这样每次推送的文章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