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你怎么不吃米饭?”李阿姨的孙女问。
“我以后再也不吃米饭了。有人说米饭是最差的主食,吃了容易血糖高。”李阿姨回答。
半年前,63岁的李阿姨被查出血糖偏高,医生给她开了降糖药,血糖一直控制得不错。上个月,她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米饭是最差的主食,会导致血糖失控,建议血糖高的老人不要吃米饭。从那时起,她彻底将米饭列入了“黑名单”,每天只吃蔬菜和肉类。
有一天,李阿姨感觉自己全身无力,走路不稳。她以为这是因为没睡够,于是吃完午饭就去睡午觉了。到了晚上她还没出来吃饭,家人很担心,赶紧去查看。结果发现李阿姨口吐白沫,叫都叫不应。赶紧送她去医院。
在医院检查时发现,李阿姨的血糖只有1.19mmol/L(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在3.9-6.1mmol/L之间)。这是严重的低血糖表现,需要立刻住院治疗。医生表示导致李阿姨低血糖的原因,正是她不吃主食。
米饭是最差的主食吗?
最近,一篇题为《白米饭是垃圾食品之王》的文章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文章声称米饭只包含淀粉和糖,几乎不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因此被称为垃圾食品,是最差的主食。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呢?米饭到底能不能吃?
实际上,这种说法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米饭的升糖指数高。白米饭的升糖指数超过了80,属于高升糖食物,血糖偏高的人确实应该少吃;第二,米饭的营养比较单一。稻谷经过完全精细加工后,外层被完全去除,淀粉比例大幅上升,营养成分相对单一。
因此,这种传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这是否意味着白米饭真的是最差的主食,以后都不能吃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米饭虽然营养单一,但它内含有大量淀粉、部分蛋白质以及少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成分是身体的能量来源。米饭中的淀粉在进入体内后会转换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是大脑唯一可利用的能量物质。一旦体内缺乏葡萄糖,会引起烦躁、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因此,我们依然需要适量地食用米饭。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卞华伟主任医师指出,糖尿病患者也必须摄取适量的主食,以防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不良反应。
然而,我们不应该肆无忌惮地大量摄取米饭,而应该适量控制食量。建议将米饭与粗粮搭配烹饪,每餐摄入适量,烹饪时不要煮得过于软烂。在食用时最好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延缓进食速度,降低主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对控制血糖有帮助。
3种升高血糖的食物,适当少吃
想要保持血糖稳定,尤其是对于血糖偏高的人群来说,需要注意避免食用升糖指数较高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糖急剧上升,不利于血糖的控制。一种常用的衡量食物升糖速度的指标是GI值(GlycemicIndex),通常GI值高于75的食物被归类为高GI食物。以下是三种高GI食物,建议尽量少食用:
土豆泥:
土豆在制作成土豆泥后,糊化程度明显增加,导致GI值急剧上升。实际数据显示,土豆泥的GI值为87,相对于蒸土豆增加了22,使其成为高GI食物。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最好少食用土豆泥。
糯米:
糯米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在烹饪过程中,糯米淀粉会迅速断链,使其更容易被身体消化吸收,导致餐后血糖快速上升。因此,建议尽量减少糯米的摄入。
软烂的白粥:
白粥的升糖指数(GI)在70以上,而煮得越软烂,升糖指数就越高。白粥烹饪时间越长,大米内的淀粉会分解成短链碳水化合物,更易被身体消化吸收,导致餐后血糖急剧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想食用白粥,最好加入燕麦、粗粮、豆类等食材,这样可以降低白粥的GI值。
控制血糖,国家卫健委推荐吃这4种主食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版)》提供了适合糖尿病患者的84天食谱,特别推荐了4种高频控糖主食。这些主食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杂粮杂豆饭:
这种主食以杂粮和杂豆为基础,这两者都属于粗粮,而建议在制作饭菜时,将杂粮和杂豆的比例控制在1/3至1/2。根据性别不同,女性每顿饭应摄入50-75g的米,而男性可以摄入75-100g的米。常见的杂粮包括藜麦、荞麦、玉米、小米和高粱米,而杂豆有绿豆、赤小豆、芸豆和蚕豆等。
荞麦面条:
推荐选择荞麦粉含量在30-50%的荞麦面,避免纯荞麦面,因其口感不佳且价格较高。此外,购买时应关注配料表,优先选择含有全麦粉、普通全麦粉、黑全麦粉等成分的产品。这些成分富含膳食纤维,有利于控制血糖。
燕麦片:
燕麦也是优质的粗粮,但购买时应注意查看配料表,选择只含燕麦的产品。避免选择添加物较多的即食燕麦片,因这些产品为保持口感常会添加大量糖和盐,食用后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蒸五谷和薯类:
可选择玉米、地瓜、芋头、铁棍山药等食材蒸制成主食,替代白米饭。这些食物可以成为良好的主食替代品,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这些主食的选择有助于糖尿病患者保持血糖稳定,但也需要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避免食用过多高GI值的食物,以实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上一篇:李家沱的夏夜,无所事事吃烧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