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世界上最早登顶珠峰的2个人,为何要秘密起誓?46年后真相大白
创始人
2024-06-27 14:32:09
0

引言

汪国真曾经说过:“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无论珠穆朗玛峰再如何高,总有人成功登顶。这些攀登者将人类足迹延伸到世界最高峰,书写人类的勇气故事。

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顶珠峰是在1953年5月29日,由两位登山家首先实现,一位来自新西兰,另一位来自尼泊尔。他们披荆斩棘,顶着狂风严寒,向珠峰进发,最终征服珠峰,人类历史上首个登顶最高峰的登山家由此诞生!

当年完成这份壮举的两个人,却在珠峰上秘密起誓,互相监督,直到48年后才能将这份秘密说出。

那么,为什么他们要如此做?他们坚守40多年的秘密是什么?关于这段历史首先就要回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回顾这两个人相遇的经历。

一、初识珠峰

1953年5月29日完成攀登珠峰的有2人:一位是来自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另一位则是来自尼泊尔的夏尔巴的向导丹增·诺尔盖。

埃德蒙·希拉里出生于1919年,是新西兰奥克兰人,家庭是养蜜蜂的。年轻时候,他瘦骨嶙峋,根本没有运动天赋,体育老师觉得他没有前途,于是每次体育课上总是忽视他,将他安排到体能差的小组。谁都没有想到,未来这个瘦小的孩子居然会震惊世界!

16岁时,学校安排远足活动,让学生去爬鲁阿佩胡火山。山上除了雪就是山坡,其它学生都玩腻,唯独希拉里完全沉浸其中。他开始锻炼身体,参加登山俱乐部,虽然体格不健壮,但是登山不需要健美般的身材,需要一副精力充沛的身体,恰恰这正是希拉里的优点!

二战爆发后,他短暂从军,凭借身体条件成为空军。战后回家养蜜蜂,一边工作,一边锻炼身体和学习攀岩技术。在他29岁时,他挑战新西兰最高峰库克山,一座海拔足足有3700米之高的高山,而且还没有什么防护设施。结果一举实现目标,在当地成为有名的登山家。

当新西兰不能满足希拉里时,他便把目光投向海外。积极寻找海外的登山计划。一份来自英国的邀请,让他立刻着迷。就是这份邀请让他留名历史。

二、初到珠峰,结识丹增

英国有支登山队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正在广泛寻找队员。得知希拉里在登山上有优秀表现,于是邀请加入队伍。年轻的希拉里果断加入,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在这支队伍中前面,已经有13支队伍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但是每次挑战都失败。最接近顶峰的队伍来自瑞士,当时他们距离珠峰只有240米。但是由于突变的气候,他们不得不放弃攀登,撤退回去。

但是每次登山,这些队伍都会在尼泊尔当地招募向导。原因很简单,尼泊尔人是当地的高原健将,不仅很好适应当地的高原环境,而且有着极强的耐力和坚强的性格。在尼泊尔人当中,尤其是夏尔巴人最为擅长登山。

夏尔巴人当中有个传奇的向导:丹增·诺尔盖。

丹增小时候就对珠峰心向神往,站在家中一眼就能看到白雪皑皑的山峰,从小就立下志愿,要亲自前往珠峰一探究竟。18岁的他便离开家,到外面闯荡。1935年,他说服一支外国登山队让他加入其中。

此后的几年间,他学一些英语,积累了不少经验。他已经跟随登山队伍,连续冲击过好几次珠峰。每每有登山队到当地,都会点名让丹增带队。而丹增凭借自己的天赋和经验,总是能够很好护送登山队,久而久之便成为当地有名的向导。

1953年,英国登山队准备向珠穆朗玛峰发起第14次挑战。这次登山队收罗全球各地有名的登山家,组成一支多达400人的团队。队伍中脚夫有362位,夏尔巴人向导有20位。他们经过分析后决定沿着以前瑞士登山队的前进路线向山出发。

在准备过程中,希拉里和丹增相遇,他们两个人被分到同一个小组,作为攻顶小组之一。两个人分工明确,经验丰富、技术老道的希拉里负责开路、攀登,而精力充沛、耐力十足的丹增则担任向导,为希拉里负担部分包裹。两个人向珠峰发起冲锋。

1953年5月26日,此前的攀登非常顺利,大家都很顺利达到珠峰的营地,他们决定在洛子峰半山腰搭设营地,稍微做些调整。5月28日,丹增和希拉里两个人攀登在珠峰的8504米处,距离珠峰不过300多米的距离。

此时天公作美,没有突变的气候,更没有狂风暴雪,天气晴朗,适合登顶。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决定先休息一下,再考虑冲刺。5月29日6点,他们饱餐一顿后,向珠峰进发。11点30分,两个人来到珠峰前,这是个载入史册的时间!丹增和希拉里携手一起登上珠峰,至此人类首次攀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喜悦如潮水般涌过来,二人马上拿出相机记录这宝贵的瞬间。由于丹增不会使用相机,只留下丹增的相片,而没能留下希拉里的照片。尽管遗憾,但是没有影响到二人的友谊。在珠峰待了15分钟后,他们返回大本营,将影像记录交给队长。

三、登顶珠峰后真相

一瞬间,全球报纸头条都是他们。就连英国女王都亲自为埃德蒙·希拉里授予爵位。回国后的埃德蒙·希拉里受到全国人的欢迎,成为国家的骄傲,甚至他的头像被印在5元钱上面。真可谓名利双收。

但是后来涌现出大量的质疑。因为大家觉得根本不是携手登顶珠峰,而是丹增他首先登上珠峰,埃德蒙·希拉里抢了丹增的功劳!对此,埃德蒙·希拉里不予回答,他跟公众解释,他和丹增在珠峰发誓,绝对不能够透露其他消息,他们是一个团队!

他的回答显然无法服众,大家越发怀疑埃德蒙·希拉里是第二个登顶珠峰。但是丹增为了友谊,而照顾埃德蒙·希拉里让他说“是一个团队登顶”。

尽管他跟丹增发誓不能对外说出真相,但是1988年,四十多年过去了,丹增去世后,1999年埃德蒙·希拉里马不停蹄出版书籍《险峰岁月》,在书中说,自己首先攀登上一块平坦的雪地,然后丹增紧随其后,等两个人在山峰时才意识到,他们登顶世界之巅!

最终真相大白,在书中希拉里默认自己是首个登顶,而丹增则是第二位。但是很多人并不买账,因为之前是希拉里信誓旦旦说要坚持秘密,偏偏在丹增去世后,他自己就出版书来说是自己登顶。这不是死无对证吗?

不过如何说,希拉里还是做出不少伟大贡献。他在征服珠穆朗玛峰后,带队在南极冒险。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征服北京、南极和第三极的探险家,纳入到世界知名登山家的名单中,为后人尊敬。

结语

回顾世界上最早登顶的两个人故事,他们因为登顶珠峰这个目标而聚在一起,成为患难之交,在登山过程中互帮互助,两个人一同登顶。至于谁先谁后,两个人并不在乎,只留给世人去计较。不管谁先谁后,我只需要知道他们是人类上的璀璨的明星。

他们两个人最伟大贡献在于向世界证明,没有困难的道路,只有勇敢的人们。人们靠着科技的力量,可以跨越山河,登顶世界之巅。向全世界书写人类勇气的赞歌!

我们作为普通人可能一辈子没有机会去攀登珠峰,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冒险精神,去勇敢攀登生命中的高峰,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对于个人而言,这也是一种攀登珠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教... 标题:在家也能享受手抓饼的美味,掌握这招让你的外酥内软更上一层楼 亲爱的美食爱好者们,今天我要分享...
咸菜笋的5种神仙吃法,鲜咸脆嫩... "这咸菜炒笋也太费米饭了!"上周邻居来家里尝了我做的咸菜笋,连吃了三碗饭还舍不得放筷子。作为江浙人家...
原创 成... 成都十大必吃经典美食包括麻婆豆腐、回锅肉、夫妻肺片、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三大炮、钵钵鸡和...
原创 清... 在烹饪的世界里,食材的清洁程度往往直接影响到最终菜肴的品质。今天,我将分享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帮助...
原创 教... 标题:教大家几道好吃的素菜做法,最适合夏天吃,让你爱上吃素! 在这个炎炎夏日,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
原创 正... 标题:正宗的酸辣粉,你肯定没吃过,看颜值就足以让你流口水了。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美食总是能带给我...
原创 教... 标题:在家也能享受成都冒菜的美味,秘诀全在这里!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寻找一份地道的家乡味道成了许...
原创 没... 在烹饪的世界里,每一粒米都承载着无限的可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探索一种简单而美味的炒饭制作方法,它无...
原创 新... 标题:新一代网红小吃,火爆朋友圈,很多人排队只为尝一口,你吃过么?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美食不仅仅...
原创 平... 标题:平常买鲍鱼时都问要买几头的,几头是什么意思?今天可算明白了。 在美食的世界里,鲍鱼以其独特的...
原创 河... 标题:河南农村大姐用这种食材做饭,一年只能吃7天,吃完只好等明年。 在河南的某个偏远村落里,有一位...
原创 松... 标题:松鼠追萌节,属于吃货的零食盛宴! 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松鼠追萌节...
酸汤:一碗有“身份证”的贵州味...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 在贵州黔东南 家家户户都飘着酸汤香 如今,这碗流传千年的“老味道”有了新...
2025年度嵌入式监控主机及传... 在监控领域,不少企业面临着传统运维依赖人工,存在漏报风险且响应慢等困扰。多品牌设备协议不统一,集成困...
10道特色私房菜,别有风味,实... 10道特色私房菜,别有风味,实力爆款 你觉得如何? 干香焗蛙腿 牛蛙新吃法,干香焗牛蛙,牛蛙经过清...
原创 没... 标题:没吃过把子肉的人,都不足以谈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食,它的名字叫做“把子肉”,它不仅仅...
原创 必... 标题:芝麻虾,家常小吃中的精致艺术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寻找那些能够抚慰心灵、唤醒味蕾...
在肯尼亚大草原目睹动物迁徙与日... 肯尼亚的大草原,是非洲野生动物的天堂,也是世界上最具震撼力的自然景观之一。广袤的草原、蜿蜒的河流、零...
在秘鲁马丘比丘古迹与安第斯高原... 秘鲁安第斯山脉中隐藏的马丘比丘,是世界闻名的印加古城遗址,也被称为“失落的天空之城”。这里群山环绕,...
炸糖醋里脊,外酥里嫩,复炸一次... 一口咬下,酥脆声在嘴里绽放,酸甜汁裹着热腾腾的肉香——这感觉,绝了! 还记得第一次吃到真正外酥里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