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信陽3月28日消息(見習記者 張羲輪)3月的何傢沖,清新的空氣中彌漫著花香和泥土的氣息。在這裡,李花、桃花、油菜等各色鮮花競相開放,把整個村莊裝扮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沿著水庫一直走,在村莊中的廣場上,有一顆大銀杏樹,銀杏樹下,環繞著石雕,上面雕刻著革命故事,訴說著歷史的記憶。
何傢沖村銀杏樹與村落(資料圖)
何傢沖村位於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大別山深處,是紅二十五軍的出發地,也是革命母親何大媽的故鄉。何大媽是一位革命母親,舍身掩護紅軍傷員的事跡讓人肅然起敬。她在敵人面前用毒誓證明傷員是自己的兒子,刺瞎瞭自己的右眼,最終救下瞭這名紅軍戰士。何大媽還在自傢後院的山洞裡救活瞭13名紅軍戰士,用自己的方式參與瞭革命。
何傢沖村紀檢委員何桂英對記者說:“小時候,我經常聽我的曾祖母(何大媽)給我講紅軍的故事。作為一個何傢沖的村幹部,也是紅色文化傳人,在這個銀杏樹下,在這個何氏祠門口,我經常給遊客講紅軍的故事,讓他們瞭解何傢沖,瞭解何大媽的故事。”
學生們在何傢沖參觀、學習(央廣網見習記者 張羲輪 攝)
記者采訪瞭許多前來參觀的學生,他們熱情地分享瞭對這個地方的感受。學生們表示,在這裡他們深刻地感受到瞭紅軍戰士頑強不屈的精神,並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何桂英表示,她希望通過講述這些歷史,通過講述何大媽的故事,讓人們瞭解紅色文化,珍惜現在的生活,更好地發揚傳統文化。希望這些年輕人能夠通過瞭解歷史,感受到紅軍的英勇和犧牲,從而更加愛國愛傢。
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軍部舊址(央廣網見習記者 張羲輪 攝)
如今的何傢沖已成為全國愛國教育基地,通過微改造村容村貌,突出瞭豫南鄉村特色。聚焦發展特色民宿,構建瞭三種民宿模式,帶動瞭當地群眾增收致富。民宿產業發展吸引著眾多遊客和學生前來研學。
何大媽的事跡和何傢沖的紅色歷史,令人感動和敬仰。這個偏僻的山村,在革命歲月中湧現出許多普通人的英雄事跡,這種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