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2024酿酒工程创新战略联盟年度大会暨中国酒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举行。本次大会以“守正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汇聚相关领导、酒业专家、企业家,围绕新消费时代酒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把握新质生产力契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持续构建酿酒产学研商一体化、酒庄营销新探索等热点话题,聚力聚智共同推动中国酒业的健康繁荣。
值得关注的是,会上,著名酒业咨询专家、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铁犁作题为《产业下半场 运行新逻辑》的主题报告,阐述白酒产业调整可能表现、繁荣调整原因、白酒竞争新格局、酒商新选择新通路、“白酒+”融合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铁犁的专业分享与解读,在大会引发强烈热议。
铁犁提到,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国改革开放前半程是以轻工业为主,后半场以城市化以及城市化带动的大基建、房地产、重化工业、能源工业等为核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与财富运动。
而随着大基建时代的结束,如今,宏观经济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在这样背景下,产业进入下半场,社会经济与市场主体的运行逻辑发生了变化,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1992-2002年被称作中国白酒的白银时代,2003-2012年在消费推动下进入黄金时代,2013-2022年在财富推动下进入青铜时代,2023-2032年在货币推动下进入黑铁时代。从1978年到2023年,白酒产值从11 亿到5650亿,空前繁荣的必然结果就是回调。
铁犁表示,中国白酒产业调整持续数年,掀起了数波浪潮,从数量阶段到品牌初级阶段、品牌升级、品牌集中,再到高端扩张与腰部崛起,未来可能是低端崛起。
在他看来,这一轮大周期会比过去的压力更大,但希望也更大。“产业调整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在产业调整的寒冬,我们更要保持清晰的认识,有效地应对现实挑战,怀揣对未来的希望,迎接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他说道。
目前,行业形成了规模、香型、产区竞争的新格局,企业、品牌、产业集中趋势显著。行业调整也凸显了利益失衡、文化脱节、管理粗犷、创新贫乏等问题,而问题就是机会,要抓住新文化与新商务的机遇。
关于酒商新通路与新选择,铁犁认为,名酒集中、渠道扁平、市场收缩,三大挤压意味着大商时代即将结束。有的大商依托持续多年的实力系统化经营,打造品牌;有的则基于C端的跨区与跨业整合,进行连锁经营,而绝大部分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酒商新选择是强力去库存、谨慎选主品、非标赚利润。
关于新消费下的战略升级,他提到,80后消费酱酒,90后消费清香,00后消费轻饮,这是青春改造白酒的过程。在迎接大消费时代到来的当下,企业要回到市场、回到消费,将渠道的力量融合起来,将消费者力量凝聚起来,这才是品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企业需要发展新的战略,认清历史发展脉络,要改变过去酒厂以自陶自醉文化为主的认知,把消费者作为理解白酒品牌文化的基础,针对85后、95后进行品质风格的创新,根据新生代消费群体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接受的特点,制定品牌文化营销策略。
同时,他还特别强调了“白酒+”融合发展,文化、艺术、体育、餐饮、旅游、娱乐等十大课题孵化十大商业项目,这是迎接下半场挑战的有效路径。
铁犁表示,白酒产业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产业,其文化共鸣影响深远。尽管产业面临调整,但始终要坚定不移的看好中国经济与中国白酒的未来,要将“守正创新、融合发展”作为白酒产业高质量进程的重要命题。
“东方之花,依将盛开”,各方要齐心协力,共赢中国酒业新未来。
参会代表积极回应:
会后,酿酒联盟中国酒品牌建设专委会会长、中国酒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秘书长叶青,在与参会代表交流探讨,大家对铁犁会长的解读给予高度评价,纷纷表示对酒业形势有了更多的新认知。虽然当前整个酒业相比繁荣时期都不太好,但也面临新的机遇。如何去解决好出现的问题,就是自身的优势自我的创新,就是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优势。
有观点认为,融合发展就是从仅仅原来酿酒转变为融入其他产业中去营销酒、传播酒,与消费者与其他产业同频,找到每个个性化需求去完善服务。
有观点认为,酒庄是很好的体验休闲之地,当时,感觉好玩乐趣性的东西少了一些,希望考虑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增添点丰富生活与精神类的场景设置。
有观点认为,中小企业是机会,大企业困难更大,不拼注定销量下滑。而中小企业可以灵活调整,用好地缘半径优势,锁定当地群体,开展有趣的品鉴体验游主题活动,效果一定会很好。如何策划有热点的活动值得探讨尝试,也离不开主动传播扩散,很多很好的酒庄就没有实现这样的价值。
酒庄的文创产品还不够,要让来的消费者可以自愿掏钱消费,有酒庄特色的文创产品一定会受到欢迎。但这方面酒庄提供的产品选择都不够。
聚力共振,赋能酒业未来。
(宽窄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