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以“澎湃六十载、蓬勃新时代”为主题的纪念“汾酒试点”60周年暨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
据介绍,活动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江南大学、四川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协办。
活动旨在纪念“汾酒试点”60周年和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回顾建国以来以“汾酒试点”为代表的中国酒业科技创新巨大成果,并邀请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的实现路径。
纪念“汾酒试点”60周年,科研成果为白酒行业科技创新树立标杆
酒界泰斗、全国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曾指出:“新中国白酒产业是靠试点起家的。”
历史资料显示,1963年,为进一步提升汾酒品质,汾酒厂向轻工部提出了总结其生产技术经验的要求。时任轻工业部部长的李烛尘批示,提议由轻工部发酵研究所秦含章所长任组长,组建“总结提高汾酒生产经验试点工作组”,于翌年带队深入汾酒厂蹲点。汾酒试点工作由此展开。
“汾酒试点”何以在中国酒业发展史上拥有极高地位与评价?
中国酒业协会提到,试点是国家层面组织专家团队,通过系统总结名酒经验、科学解析酿造原理的一次大型科研活动;“汾酒试点”确立的目标任务包括产品质量定型、总结提高生产工艺、制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汾酒检验方法等,在当时行业试点中堪称最全面也最具挑战性;“汾酒试点”从 1964年3月开始至1965年5月结束,共开展了 200 多个项目的研究,进行了3000多次试验,取得了2万多个试验数据,成果空前;“汾酒试点”为中国酒业培养了100多名具有新理念、新思维、新标准、新操作法的科研人才和工匠队伍。
更重要的是,这些试点科研成果通过全国性的成果鉴定和技术推广,为整个白酒行业的科技创新树立了标杆,为全行业酿酒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也正因此,“汾酒试点”成果1978年代表全行业荣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题为《从“汾酒试点”60年看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讲话中指出,1964年的“汾酒试点”是传统经典产业的创新典范。是首次通过科学研究证实中国白酒传统酿造科学性的系统实践。当然也是中国白酒传承中创新的一次重大实践。
他强调,新中国成立到今天,白酒产业一直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产、学、研、协等各方从未停止对中国白酒酿造科学的系统探索。自50年代的小规模试点到60年代的大规模白酒试点,为揭示中国白酒的神秘开启了探索之旅,试点大大推动了中国白酒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白酒169计划、158计划、3C计划、白酒科技创新战略项目持续推动了中国白酒的技术进步。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钱桂敬在讲话中指出,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要继承“汾酒试点”的“三大法宝”,即:传统工匠精神、科技创新精神和群众路线。
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行业共探时代核心命题
当今,我们正处在“新质生产力”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的全新时代。白酒,作为从悠远的农业文明时代走来的民族传统产业,其发展环境及其生态都在发生深刻巨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白酒产业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发展创新? 这是中国酿酒人、中国酒业必须回答、且必须回答好的时代核心命题。
谈到中国酒业的高质量创新,宋书玉提出了“产业链创新、企业系统性创新、科技文化交融式创新”三大方向、“传承工匠精神、创新赋能传承、活态文化发展“三大要素的战略主张。
▲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在演讲中指出:生产技术一体化、极致酿造、标准化和传统的更传统、现代的更现代,是“汾酒试点”给我们带来的四大启示。他强调,更加坚定践行“酿好酒、储老酒、售美酒”生产技术路线,更好实现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更高标准构建全产业链国际标准体系,更加牢固树立“品质+文化=汾酒”价值理念,将是我们对“汾酒试点”的最好继承和创新。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教授级高工郭新光表示,作为试点牵头单位,中国食品院将继续秉承老一辈专家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在白酒创新技术、标准化建设、智能消费者、人材培养等方面,助力中国酒业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原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事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名誉会长段瑞春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的路径,在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导,切实同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跃升。探索一条中国酒业中国式现代化的集成创新之路。
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讲话中指出,60年前,“汾酒试点”推动了我国酿酒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当前,我们弘扬“汾酒试点”精神,就是为了推动我国酒业的高质量创新,助力新时代酿酒业的发展。他建议要善于汲取先贤智慧,积极利用最新科研成果,让中国酒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稳致远。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质监总局原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纪正昆在发言中表指出,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其显著特征就是智能化。新时代的酒业高质量创新,就是要在继承传统酿造工艺与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及5G等先进技术,以及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实现智能与绿色生产、控制与管理,并促进酿酒产业链的高级化和供应链的现代化。
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在演讲中谈到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时提到,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不可分,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是共生关系,彼此相互依赖,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
江南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徐岩认为,“汾酒试点”引领中国白酒产业从立足“基层、基础、基本功”到突破“优智化、标准化、国际化”;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格局下,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导的传统酿造产业为代表的生物发酵产业现代化改造,已成为必然;企业力量、高校力量、科研院所力量、中国酒业协会联合起来,科学组织,合理分工,集群攻关,成果集成,将成为2024“汾酒试点”成功的组织基础、力量保证。
▲“2024汾酒试点”项目启动
在纪念活动中,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江南大学、秦含章和熊子书的家属分别向大会捐赠了一系列十分珍贵的“汾酒试点”文物资料;“2024汾酒试点”项目专家团宣告成立,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和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共同向专家团成员颁发了聘书;大会还特聘周和平、纪正昆、阎晓宏、曹健林、王庚年、李文儒、石碧、李景虹、杨维才、路福平、郭新光、徐岩、张五九、高小林、白逢彦等领导和学者为“中国白酒产业链科创文创专家”。同时“汾酒试点”60周年纪念酒隆重发布,“2024汾酒试点”项目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