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塔公园内游客们其乐融融 供图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大理,这片苍洱之间的土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将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业创优提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融互促,让生态美成为大理最大的竞争力和生产力,让各族群众“有得游”“游得好”“留得下”,成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典范。
创优品牌
提升“三交”的空间平台
依托生态旅游资源,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交相融,将“文献名邦”的深厚文化积淀与新时代文化风尚碰撞结合,打通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关键路径,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推进“市场整治、智慧旅游、品质提升”旅游革命。深入推进环洱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圈创建,充分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与民宿客栈、田园花海等新业态新产品融为一体,大理古城、沙溪古镇、双廊艺术小镇、洱海生态廊道等网红打卡地成为各地游客的首选。将文旅IP从“有一种生活叫大理”升级为“在大理爱上生活”、从“去有风的地方”转型为“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抖音“有一种生活叫大理”话题播放量达98.6亿次,“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大理”话题播放量超过2.4亿次,“去有风的地方”话题播放量达194.7亿次。
赓续优势
增强“三交”的动力活力
出台《大理州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优提质行动方案》等文件,在所有景区全覆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造了鸡足山、崇圣寺三塔等一批示范点。组织开展两届大理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导游讲解大赛,常态化开展讲解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梳理大理市、巍山县、剑川县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蕴含的中华文化元素,挖掘整理大理“三交”史实和故事,把“南诏德化碑”“苍山会盟”“万里瞻天”匾额等大理州各族人民心向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好故事融入旅游讲解中,让旅游成为增进“五个认同”的过程。
特色赋能
拓展“三交”的业态主体
借力《去有风的地方》热播的引流效应,把“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留量”。积极探索“农文旅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文旅+影视”模式,引入企业经营拍摄基地,带领当地村民发展“影视+文旅”新业态,实施了一批乡村农文旅融合的“守住青山绿水,留住最美乡愁”沉浸式体验项目,打造“品质慢生活”“文旅庭院经济”典范,沙溪古镇、凤阳邑先后入选2021、2023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创新举措
丰富“三交”的形式载体
以大理“三月街”民族节、巍山小吃节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围绕“永平黄焖鸡”“诺邓火腿”等美食资源,打造以饮食文化为载体的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王德三王复生烈士纪念馆、周保中将军纪念馆等馆所红色资源,大力开展党史国史、爱国主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围绕“扎染”“花灯”“跳菜”“木雕”等各地非遗项目,开发非遗旅游文创产品,让非遗“活”起来、旅游“热”起来,鹤庆新华银器小镇等6个镇村街分别入选全国首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本报记者)
来源:民族时报
编辑:方丽娟
上一篇:非遗之美让荔波瑶山古寨实力出圈
下一篇:免门票!毕业季畅玩红叶柿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