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畅
培根铸魂育新人
服务西藏聚心力
初次见我的人,总是不由自主地问:“你是藏族吗?”我每次都会很开心,但还是会笑着解释:“我是一名在陕西工作的四川籍西藏教育工作者。”可能在民大待久了,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衣着谈吐、行为举止、性格习惯乃至饮食偏好,都悄然发生了变化。也经常有学生在校园里用藏语向我打招呼:“格拉……”我笑着回应:“请讲普通话。”
与西藏的情缘,应该是从2004年进入西藏民族学院开始。在这之前,西藏对我而言,仅是一个遥远的地方。来了西藏民族大学,别人问我最多的就是:“哇,你的学校在西藏吗?”这时,我总会耐心地解释:“没有,我们学校在陕西咸阳。”对于为什么西藏民族大学选址在咸阳,我有一个浪漫的解读:追溯至唐朝,文成公主自长安启程进藏,与藏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于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再续前缘,决定在咸阳办学。
在西藏民族学院求学的日子,无疑是我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从一个英语成绩勉强及格的初级学习者,蜕变成为能够顺利通过英语专业八级的学生;从一个懵懂自卑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自信干练的学生干部。大四毕业之际,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我有幸留校成为一名辅导员。对于民大,我心存感激,感谢她培育了我,感谢她给予了我一个平台,感谢她让我认识了很多不同的人,不断成长。
转眼间,我已工作十五载。十五年,我成长为了一名时间管理大师,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抽丝剥茧,有效管理,在家庭、工作、生活、学习中来回切换,游刃有余;十五年,我成长为了一名六边形战士,学业规划、就业指导、党团建设、心理辅导、情感咨询、纠纷处理与危机干预,都能应对自如。十五年,我成长为了一名抗压小能手,情绪更加稳定、包容性更强、可接受度更高、解决问题更有力。尽管身边的人来去匆匆,但有些记忆和情感却历久弥新,不曾褪色。
初入职场时,办公室四个老师中,我是唯一的汉族。对于刚工作的菜鸟,我的同事们耐心地带我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工作流程,在节假日,带孤家寡人的我去家里品尝甜茶与牛肉干,也许就是那时,爱上了甜茶的味道。我的第一任领路人,我的顶头上司,我们办公室的负责人,是一个皮肤黝黑的藏族男老师,精瘦精瘦的,年龄比我大几岁,工作比我早几年,不仅工作能力强,还总能化解难题,他的存在让人觉得很安心。每次领导布置什么任务,不管多么困难,他都会说:“勒色勒色”,从不说不。工作中,他与学生打成一片,不管学生犯了什么错误,他都会想办法解决,批评学生有理有据,让学生心服口服,老师们同学们都喜欢他,是女生们心中的男神。生活中,他为人幽默、开朗乐观、能歌善舞、待人真诚、富有才情,写了很多的情诗,时不时拿出来给我们念一段,在工作闲暇的时候,他还会练瑜伽,能把手脚全部缩在一起,据说还特别会收拾房间,爱洗衣服和打扫卫生。还记得一次我挨骂了,委屈地哭鼻子,他找了个借口把我带出办公室,在校园里散步,开导我,教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提拔升迁、轮岗等原因,我们各自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我也认识了更多的同事,更多的辅导员,他们或活泼、或内敛、或文艺、或务实,但共同之处在于对工作的热忱,对学生和生活的深爱。也许,正是因为这份热爱,支撑着他们在平凡中坚持。
除了同事,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了。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守护着他们的大学时光,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然而,在成长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苦有累、有笑有甜、有学业困难、经济困境、情感困扰、心理困惑……但当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面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他们不需要我的时候,我也会默默地守护在他们的身后,看着他们奔跑、跳跃、起飞。我深知,自己只是他们生命旅途中的短暂同行者,有人或许会记得,有人可能会遗忘,但我希望留在他们记忆中的,尽是美好。
受我的影响,我儿子也特别喜欢跟着我去工作,跟着我去宿舍查夜,去看看我的学生晚上都回来了没有。他说:我的幼儿园是西藏民族大学幼儿园,小学是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我以后还要在西藏民族大学上中学,上大学。对于民大,他有了一种归属感,一种感情在他小小的心灵里开始生根发芽。身边的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悲欢离合在这小小的校园里面还会继续上演,但我坚信,我和民大的故事还会继续,我和同事、学生们的故事还会继续,在这些故事里承载着你我,情溢校园,爱撒心田。
戴畅,女,汉族,副教授,四川泸州人。2008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辅导员工作,并开展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曾获得过西藏自治区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多次参加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并获奖:第五届西藏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第一届民族(地区)院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2023年获评西藏民族大学“最美辅导员”。
END
来源 | XZMU学生工作
推送 | 施璐
校对 | 罗小芳
审核 | 李陈俊桥
终审 | 索朗玉珍
上一篇:乘公交赏芍药 打卡花海和林
下一篇:英国|2024版英国行前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