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上班觉得没意思,在家也没意思,要出门旅游,以为出门旅游就一定有意思。可是,偏偏事与愿违,并不一定出门旅游就有意思,甚至更没意思。
上班的人觉得没意思,整天周而复始干一些工作,早就引发了审美疲劳,也早就想挣脱上班的束缚,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了。即便不上班,在家休息也算是喘口气,有点意思。自从人类创造了工作岗位以来,大多数工作岗位都没什么意思,和人们的理想不符。除非富人有自己享受的工作,整天住酒店,出门就有雇佣的司机开车,全世界旅游,一边旅游,一边谈生意,混得风生水起。那样的工作比较好,但也只是一般人眼中的好,而对于富人来说,并不一定喜欢,时间长了照样引起审美疲劳。一般人都是庸庸碌碌的一个,不是富人,不会把上班当成享受,而是会讨厌上班,但嘴上不能说出来,而是要表现得很喜欢,甚至要大拍领导马屁。他们上班不清闲,为了挣钱,就要坚持,甚至要拼命工作。
到了家,可以休息一下。上班的时间想念家里的清闲时光,可是一旦在家待时间久了,就会想念上班的时光。人就是这么贱,上班忙得要死,想要休息;休息时间长了,就想上班。起码要做点事,挣点钱。当然,上班和家里休息都觉得没意思的时候,可以外出旅游。似乎出门旅游就有意思了,起码可以让人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呼吸新鲜空气,爬山、游泳、骑马、射箭、滑雪都可以,不但锻炼身体,而且怡情悦性,舒缓精神,不至于整天在上班的单位和家里两点一线生活,也不至于整天在城市无法逃离复杂的人际关系纠缠。想法是好的,可是实现起来就变得不是那么理想了。
虽然各地的文旅部门都在策划用地方特色的文化吸引人们旅游,人们也确实被吸引了,但出门旅游并不一定真的那么有意思。旅游是资本打造的赚钱项目,不是天然产生的。倘若人们在城区的河边漫步就算是旅游,那么各地的旅游景点就都没人参观了。人们不认为身边的自然风光就是旅游中应该看到的自然风光,而是认为别处的风景才是最美的风景。旅游需要花钱,而不只是在家门口的风景地漫步,也不是在农村的田边欣赏田野的辽阔、野花的芬芳。也就是说,资本打造了旅游项目,要用各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吸引人们,要人们到那些地方去欣赏风景,参加文化节目,品尝美食,甚至要搞相亲大会等等,吸引很多年轻人。毕竟,旅游的群体中年轻人占大多数,需要看到很多新鲜的东西。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各地文旅部门打造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赚钱不少。或许,人们花钱都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尤其是旅游的时候,花钱不少,却心甘情愿。那么,旅游就成了地方政府赚钱的项目,也成了人们花钱的项目。倘若只是这样美好,还算是好的,可是,偏偏在旅游旺季,很多地方堵车,弄得人们失去了好心绪,不免心里添堵。还有的地方人山人海,已经完全超过了旅游景点的承受能力,也就弄得旅游的人们没什么好心情了。山道和山顶上人挨人,人挤人,即便看日出,也没什么意思。海边更是如此,像下饺子一样,海水里密密麻麻都是人头,沙滩上也是人头攒动,就更别提停车场和旅店的承载能力了。
旅游旺季人多得数不过来,却往往体验不好,甚至有人花了钱看到的都是人脑袋、人屁股,各色人等,却没看到好风景。俗话说:“出门万事难。”有人的车在路上抛锚了,要叫拖车,多花钱;有人旅游的过程中丢手机了,要重新买手机,多花钱;有人遭遇黑导游了,被强迫购物,多花钱还闹心;有人遭遇黑出租、黑店、黑饭店,被强迫多交钱,属于强卖,仍旧多花钱,却不能挽回损失。有鉴于此,有些地方倡导文明出行,同时加大地方执法力度,给人们出行提供有效保障,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并没有超出太多预期,就让人们趋之若鹜,而且旅游收入大增,那要是超出人们预期,真的把游客当上帝,还不得把全国的游客都招引到那里去?
天下苦旅游久矣,一旦放开,有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有了法治保障,想旅游的人害怕啥?可是,路上拥堵却不可避免,花钱太多也不可避免。倘若人们旅游花钱不多,还没有拥堵的事情,有法治保障,有文化吸引,为什么不去旅游呢?
看来,出门旅游似乎并不是那么理想。很多人被旅游广告蛊惑,认为旅游一定会获得好的体验,一定会有所收获,就去了。但大多只是精神兴奋,肉体疲劳。回到旅游的原点,似乎只是人们换个地方看风景,你看到的旅游风景恰恰是他家门前的风景,他看到的旅游风景恰恰是你家门前的风景,人还是那个人,花钱倒是真的。但愿出门旅游不要成为“花钱找罪受”的过程,也不要成为看到更多圈钱行为的过程。倘若旅游不好,还不如在家睡大觉,看看风光片,出门就是风景,就没必要到别人居住的地方看风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