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今天
《光明日報》( 2023年12月17日 02版)
以《助農增收促振興——四川成都簡陽市著力為民辦實事》為題
報道瞭簡陽市主題教育的經驗做法
一起來瞭解
👇
助農增收促振興四川成都簡陽市著力為民辦實事
隆冬時節,四川成都簡陽市施傢鎮雲林村的田野裡阡陌縱橫,一片桃林裡不時傳出“咔嚓咔嚓”的剪枝聲。
“前幾天,省農科院的專傢來給我們講解瞭修枝新技術,我先實踐起來。”果農田亮手裡活兒不停,對記者說,“‘冬閑’不閑,明年才有好收成!”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簡陽市深入基層調研,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簡陽是知名的“晚白桃之鄉”,地處桃產業核心區域的施傢鎮,種植春雪、春美等早熟品種數千畝,年產值約7000萬元。在主題教育中,施傢鎮圍繞推動桃產業高質量發展展開瞭調研。
“種桃技術越來越成熟,果子也越來越討人喜歡,但這銷路還是有點懸。”施傢鎮黨委書記李建華到村裡調研時,田亮將自己的煩心事一吐為快。田亮曾是脫貧戶,2017年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扶下種植桃子。這幾年種桃讓他生活像蜜桃一樣“甜蜜蜜”,他最擔心的就是“豐收果賤、果賤傷農”。
其實,這也是施傢鎮很多種桃戶心裡共同的心結。李建華帶領鎮黨委班子成員深入走訪調研,梳理出桃產業發展的三大難題——水蜜桃栽培技術還存在短板,滴灌水系還不配套,產業圈不全、產業鏈不強。
群眾有訴求,黨委就要行動。李建華告訴記者,施傢鎮已制定14條舉措:定期邀請四川省、成都市專業技術團隊實地開展技術培訓;改良嫁接晚熟桃,促進品質改良和結構優化,延長鮮果供應期;策劃建立水蜜桃分揀中心和氣調冷藏庫;通過線上線下方式拓寬銷售渠道……一項項舉措的逐步推進,讓種植戶的信心越來越足瞭。
在簡陽市禾豐鎮連山村黨群服務中心旁,一座“巧手工坊”分外顯眼。工坊內,“巧手工廠”“巧手學堂”“巧手作坊”“巧手集市”4個功能區清晰劃分,不少婦女群眾在這裡忙著針線活兒。
“工資是計件發的,我這個月差不多能掙3000元。”村民劉瓊告訴記者,在這裡做事情,既可以照顧傢裡人,又能補貼傢用,滿意得很。
據瞭解,連山村“巧手工坊”建成投用以來,已開展縫紉、鉤編、電商、針織等各類培訓60餘場,帶動連山村及周邊鎮村300餘名婦女實現居傢或就近靈活就業。
簡陽農村地區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很多老人、婦女、兒童留守。簡陽人社部門牽頭、縣鄉兩級聯動,采用“線上問卷+線下走訪”方式摸底調查,詳細掌握全市6萬餘名農村在傢婦女年齡結構、文化程度、技能特長、就業需求、培訓意願等情況,梳理形成就業需求清單;在此基礎上,積極對接相關企業,掌握企業用工需求和招錄條件。針對有就業意願的農村婦女開展各類技能培訓,幫助2200餘名婦女實現靈活就業。
“簡陽具有小城市帶大農村的特征,推進共同富裕,難點重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增收。”簡陽市相關負責人表示,簡陽堅持將開展主題教育與推動發展貫通起來,切實做到在一線聽民意、察實情、破難題,把“四下基層”的過程變為躬身抓落實、幹部建新功的過程,變為積極辦實事、群眾得實惠的過程,切實促進農民增收,預計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達2.46萬元。
部分來源 | 光明日報
編輯 | 胡禹 葉雨舟
審核 | 李艷敏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有涉及版權、新聞線索等事宜請聯系028—27222000
往期推薦
以奮鬥姿態激揚青春 書寫現代化簡陽新篇章 | 簡陽市青年聯合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委員會全體會議召開
“臨空”一躍 簡陽“飛”出新格局
甜蜜爆表!這裡的甘蔗豐收瞭
點擊在看 會有更多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