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范建
12月26日上午,一張“徽酒集團拖欠工人工資”的橫幅照片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
這不禁讓人感嘆,曾經的中國白酒前五、安徽白酒老大,在投資大佬林勁峰的操盤下,竟走到瞭發不出工資的地步嗎?
投資大佬接盤
徽酒集團的前身是安徽高爐酒廠,1949年創立於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的高爐鎮,屬於皖北白酒主產區,地處亳州古井、淮北口子窖、阜陽金種子的三角合圍地帶。
高爐酒廠最高光的時刻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度排進全國前五。進入新世紀,高爐傢酒仍連續多年占據安徽白酒銷量榜首位,所以白酒行業有“高爐傢現象”之稱。
隨著2006年高爐傢酒靈魂人物劉俊卿在反貪風暴中落馬,初代安徽白酒老大從頂峰墜落,一度陷入破產邊緣。
2009年,曾經靠貴州茅臺股票實現財務自由、投資過西鳳酒的投資大佬林勁峰,入主高爐傢酒,將高爐、雙輪、高爐傢、迎客松和中國徽酒等多個品牌收入麾下。
在林勁峰治下,高爐傢酒曾短暫續寫瞭輝煌。數據顯示,2010年-2011年,公司銷售收入分別為7.58億元和9.38億元。
不過,2012年白酒行業遭遇重擊,迎來長達數年的深度調整期。中小型白酒品牌抗壓能力更差,集合瞭多個品牌的高爐傢酒一蹶不振。
早期,林勁峰忙於自己的投資業務,以高爐傢酒為主體重組而來的徽酒集團,交由職業經理人打理。可是,更換瞭三四次管理團隊,仍不能令他滿意。
用林勁峰自己的話來說,遍地開花的招商政策,不顧長遠發展的文化已經深入酒廠人心,市場正在一個個令人痛心疾首地失去。
2017年底,林勁峰決定親自執掌徽酒集團。為瞭彰顯決心,這個潮汕人,特意將自己的戶口從深圳銀湖遷到瞭渦陽縣高爐鎮。
之後,徽酒集團開始瞄準高凈值人群打文化牌,打造瞭“企業傢精神峰會”、“名校名師大講堂”、“價值投資論壇”“老子文化舞臺劇”四大IP活動。
但是,林勁峰為高爐傢酒親自選定的廣告語,“有愛的地方就有傢”,就有點過於文化而缺乏酒味瞭。跟安徽白酒同行們的“高朋滿座喜相逢,酒逢知己古井貢”、“迎駕貢酒,中國人的迎賓酒”、“口子窖,自然兼香,非同凡享”、“十年金種子,千年徽酒韻”相比,完全格格不入。
誤判錯失機遇
上一輪醬酒熱潮中,徽酒集團也沒有缺位。不僅收購貴州茅源酒業,還在安徽的高爐酒廠釀造醬酒。林勁峰曾高調宣稱,“高爐傢百歲醬香”這款產品,宣告瞭徽酒集團從濃香型白酒企業向醬香型、濃醬兼香型酒企轉型,讓公司成為華東地區首傢生產醬香型白酒的企業。
現在看來,諸如此類的激進策略,並沒能把徽酒集團的業績拉起來。2021年,徽酒集團全年銷售收入4.04億元,目標達成率僅為73.1%,虧損4751萬元,甚至不及前幾年的水平。2022年及之後的業績,公司並未披露。
林勁峰曾經給徽酒集團提出的那些目標——重回安徽白酒乃至中國白酒第一陣營;2018年上市等等,都已成為夢幻泡影。長期虧損之後,連員工的工資都不能正常發放瞭。
徽酒集團難以突圍的首要原因,是過於激烈的安徽白酒市場競爭。當年高爐傢身後的古井貢酒、迎駕貢酒、口子窖、金種子酒,紛紛上市,成為“安徽白酒四朵金花”,行業內有稱“西部入川,東不入皖”。
另外,安徽東邊,江蘇白酒也異常強勢,洋河和今世緣,都會將安徽視為其全國化的重點市場。徽酒集團病急亂投醫跟風重點佈局醬酒,或許也是無奈之舉。
而且,從產業角度來說,林勁峰幾次錯判瞭行業趨勢,對徽酒集團的業務佈局影響較大。
2012年底,“塑化劑事件”之後,林勁峰宣稱,“就算沒有塑化劑,年初我們就判斷,白酒業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瞭,增長高峰已經到頭”。
2015年,白酒行業正處在逆周期尾部,林勁峰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對白酒行業判斷是尚未見底,當前的回暖和復蘇隻是假象,明年將可能會更嚴寒,酒企也需要有充分的準備”。
這些言論,令白酒行業汗流浹背。然而,2016年白酒行業開啟復蘇周期,貴州茅臺迎來瞭新一輪的增長。徽酒集團或許正是在這樣的錯判中,失去瞭一些行業機遇。
難以回春?
競爭日趨激烈,掌舵者誤讀瞭行業趨勢,“外行”領導下的徽酒集團,自然難以成為市場主流。最近,有行業媒體報道稱,高爐傢正逐漸從安徽白酒流通渠道和消費者眼中消失。
林勁峰能通過炒貴州茅臺股票賺大錢,就一定能成功操盤一傢白酒企業?他用十幾年時間,證明瞭“專業的事還是得專業的人來做”。
在投資並親自執掌徽酒集團之前,林勁峰的主業是投資,自稱近30年來“從未有過失手”。
他曾對外講述過自己少年時代的投資故事。高三時跟著父親走進深交所;求學深圳大學開學第一天,便拿著6000元學費和生活費殺入股市;大學四年每周一到周五,坐一個多小時中巴去炒股。
2003年,林勁峰成立盈信投資,基於代理酒水業務的經驗,斥資1200萬元拍下貴州茅臺法人股。隨著貴州茅臺開啟提價策略,業績飆升、市值暴漲,他的個人身價幾年間暴增數十倍,一戰封神,被外界稱為“茅臺最牛股東”。
之後,林勁峰深入快消品行業,投資標的包括西鳳酒、西安酒廠、冰峰和北京王致和;也重點佈局瞭地產行業,投資朗詩,成為上坤的發起投資人。另外,在教育、金融、互聯網等行業也多有佈局。
那幾年,林勁峰儼然投資大師,時常提一些反直覺的投資理念,比如說“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裡”,還寫瞭兩本書,其中一本為《遠離風口》。
但是,站在現在這樣的時間節點,林勁峰的壓力,來自四面八方。
地產行業深度調整,朗詩市值跌至僅剩3億港元,上坤已經違約,勉力維持中;西鳳酒、冰峰和王致和沒能上市;林勁峰的心頭肉徽酒集團,面對近幾年白酒行業的擠壓式增長與結構性繁榮,似乎無論如何努力都難以回春。
如今,林勁峰的投資平臺盈信,以及主要的白酒業務平臺徽酒集團,連官網都找不到瞭。
站在2023年的這個冬天,回首往事,林勁峰多麼想回到2015年。
那一年,林勁峰清倉茅臺,1210萬元的成本回收現金11.43億元,大賺近百倍。他把這些錢,投向瞭房地產和白酒。靠運氣賺來的錢,最終都靠實力虧掉瞭。
而貴州茅臺,正是從那一年開始,醞釀終極神話,幾年股價又翻瞭好幾番。其實,有時候想想,人生不過大夢一場。
在投資界,被稱為“中國巴菲特”的人不少。其中,最想成為中國版巴菲特的,大概要數林勁峰瞭。這是他從少年時代便開始的偶像。現在,他每年都會參加巴菲特股東會,曾經數次向老爺子贈送禮物,其中一年就是高爐傢年份酒。
喝慣瞭可樂的巴菲特,不知道喝不喝得慣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