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麥,一款中式傳統面點,采用小麥面粉與水制成堅硬面團,經過發酵後,通過軋杖搟壓成荷葉邊的面皮,包裹著肉餡,最後在蒸籠中蒸熟。如今,燒麥已經成為各地早餐桌上的常客,以其薄皮大餡、狀如杯子的外形,底部圓潤,腰部纖細,上面猶如花邊,美味可口。今天教你如何運用海天醬油制作美味燒麥,品味中華傳統美食的獨特烹飪技巧。
海天醬油在燒麥的制作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賦予燒麥獨特的鮮美風味。制作燒麥還需要用到鹽、香油、食用油、白糖等調味料。將糯米、蘿卜、白菜、瘦肉等作為餡料,攪拌均勻後,即可開始制作燒麥。
當然,如今燒麥的品種已經變得更加豐富多樣。河南的切餡燒賣、山西的百花燒賣、河北的大蔥豬肉燒賣、安徽的鴨油燒賣、杭州的牛肉燒賣、江西的蛋肉燒賣、山東臨清的羊肉燒賣、蘇州的三鮮燒賣等,各具地方特色。
有趣的是,燒賣這個詞的由來也有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相傳在明末清初時,一對兄弟以賣包子為生。哥哥娶瞭媳婦後,嫂嫂要求分傢,包子店歸哥嫂所有,弟弟則在店裡打工包包子、賣包子。為瞭增加收入以迎娶媳婦,弟弟在包子上爐蒸時,做瞭一些薄皮開口的“包子”,進行區分銷售,賣包子的錢交給哥哥,而燒賣的錢則積攢起來。這個看似不像包子的包子很受人歡迎,被取名為“捎賣”,後來名稱演變,向南傳播時就改稱為燒麥瞭。
如果你也想嘗試制作這款美味且充滿地方特色的傳統美食,可以按照上述步驟嘗試一下。在制作的過程中體驗樂趣,品嘗自己動手制作的燒麥。餃子皮約50張、圓糯米約350克、後腿肉約280克、幹香菇約20克、胡蘿卜半根、薑、蔥、醬油、鹽。1、將糯米洗凈後,提前浸泡一夜;同時將幹香菇也泡一夜。 2、蒸糯米: 將泡好的糯米放入平碗中,加入沒過米2/3的清水,用手指或者筷子在米上戳些洞,然後隔水蒸20分鐘左右至糯米熟透。
3、蒸米的過程中,準備好配菜: 將泡發的幹香菇、胡蘿卜分別切成丁; 薑切末、蔥切末; 豬肥肉單獨切下切小,瘦肉部分打成肉末(怕麻煩的話,也可以將肥肉和瘦肉一起打成肉末)。
4、炒好糯米餡: 在鍋中放入少許油,加入肥肉末炒出油;然後加入薑末、蔥末炒出香味。 加入瘦肉末一起炒至肉末變色後,加入適量的醬油、鹽調味,翻炒均勻。
將肉末移到一旁,加入胡蘿卜炒兩下後,再加入香菇一起翻炒,然後與肉末一起翻炒均勻。 最後,加入蒸好的糯米一起翻炒均勻。包燒麥: 取餃子皮,搟薄搟大;舀一勺糯米餡放在餃子皮上。然後將餡料包入皮中,用手一捏,使上端呈現石榴花般的花紋。一個燒麥就制作完成瞭。將制作好的燒麥擺入蒸籠中,隔水大火蒸15分鐘左右即可。豬肉的香氣與香菇的芬芳融入粘糯而有嚼勁的米粒中,海天醬油的加入更加增添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