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杨柳村,九十九间半,乡村老街所见所闻和奇遇
创始人
2024-05-29 00:01:29
0

很多时候的出行也就是一霎那间的想法,很早就听说过 南京 的 江宁 有一处著名的古建筑群,杨柳村九十九间半。那日突然有了想法,想着去看看杨柳村和传说中的九十九间半。然后就手机导航去了杨柳村,一路似乎也很顺利,边看边了解也收获了很多知识。咱就边看边说,慢慢道来。先是一号线一路到底, 中国 药科大学,乘一路公交七站在一个叫杨柳湖的地方下车,在步行20分钟左右,就看到了一处建筑,下面再说。

一条小路路边有一处招牌,古杨柳村

路边有一个什么农场的门,里面好像有些与乡村风光,休闲垂钓之类的项目,我是没啥兴趣,继续前行。

里边有更多的和乡村游玩的项目建筑,民宿,小吃,农家乐。

路不宽,有些景,更多的还是乡村的风光。

乡村小路

小巷子

导航指路到头,看到的古杨柳村标识的小牌坊,

有关杨柳村有介绍这样说,

杨柳村距 南京 城区约40公里,处外秦淮河平原上。秦淮河的两个源流—— 句容 河、 溧水 河,从杨柳村环绕而行。全村居民主要为朱、刘、时、赵“四大家族”,以朱氏人数最多。现时全村民居建筑面积约3.8万余平方米,近半数为历代朱氏子孙所建。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至清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历时200余年。

据《朱氏宗谱》“四本堂”支谱载:朱家世居南渡( 溧阳 南渡),始祖朱明由南渡迁居 句容 新昌 桥陡门口,直至六世祖朱武公(1503—1562年)。明万历七年(1579年),朱氏七世祖朱孔阳(1537—1613年)从陡门口迁居今前杨柳村。因之,朱氏已居此400余年,繁衍20多代。

杨柳村原有36组“九十九间半”宅院,每组独立的宅院又称为“堂”,有安乐堂、安裕堂、安雅堂、敦裕堂、敦本堂、敦朴堂、敦门堂、恩承堂、光文堂、居易堂、近思堂、礼和堂、铭馨堂、思齐堂、思贻堂、思承堂、省乐堂、树德堂、四本堂、三怀堂、慎德堂、天乐堂、序乐堂、翼经堂、翼圣堂、翼善堂、映雪堂、忠诚堂、酌雅堂、祖跃堂、 怀仁 堂、崇厚堂、崇德堂、戚易堂等,共36堂,可惜不少宅院已被拆毁。

杨柳村古建筑所用的木材、石料是通过人工开挖的水道运输而来的。木材多 从江 西、湖广地区运来,石料多来自 苏州 及 南京 东郊青龙山。现秦淮河畔竹丝岗,有处名叫“野埠头”的水陆码头,就是专为建房运输材料而建。其他砖瓦等则就地取材,在村后马场山上建窑烧制而成。

目前,杨柳村古民居中保存最完整者是村西头的礼和堂、思承堂、树德堂(俗称“三堂上”),由朱侯昌于清乾隆年间出资建造。三堂东西并列、相互穿通,外有高墙围抱。礼和堂和思承堂均为三进,各37间房;树德堂在西边,为四进41间房,总占地约2690平方米。每堂的高大门楼均保存较好。

村里关于这个杨柳村,九十九间半到底指的是什么,我的想法应该是这个古村落里有很多古建筑,这个九十九间半也应该是泛指,并不是指某处建筑是九十九间半。但我在进这出院落之前还特意的问了门口收票的和旁边发票的(这里不收钱,但要到一处类似于售票的小亭子取一张票。)的工作人员,九十九间半在哪里?她们都指这处建筑就是九十九间半。后来我自己看过后,回来查了一些资料,应该还是说包括这个村子里的所有古建筑群。。。这里的碑牌也是说的是建筑群。我还特意问了这里旁边的路上有没有老建筑,工作人员似乎都不太明了,就明确的给我指出这里就是九十九间半,我在这里看完后,又往旁边的街上走了走,里面街两边基本上已经有些商业化了,更多的是一些与文旅有关的小店,也有些 新建 的建筑。但是仔细去看小街里还有很多沧桑的老宅子,有些文保建筑。有些老的建筑还很气势壮观。

大门进去有块招牌,上面写着朱氏正堂,这个大宅院里确实挺大,前后左右有很多进,很多院,很多房间。。。里面进去转了转也就转了个寂寞,并看不出啥情况,就是一进一进的有很多房子,后来我在里面看到有个沙盘,这个大院后面还有两个大院。但是现场看到的是这个大院后面被围墙挡了起来,就只剩这一个大院了。后来我还去找了找。。。后面再说。

下面的图片是看到的大院里的情况。

有的厅堂确实也挺漂亮

大院里不管是前后还是左右纵深都很深。

还有些岁月痕迹

天井

门头石雕

都带二楼

有些陈列品

有些旧书

有些房屋原来做过一段时间记录当地生活的陈列馆,现在也不用了。

门上的木雕。

我在里面转了半天就是看了一些院落和房屋,也没看出啥名堂,后来我在出门口时问了一下门口把门的,这里面应该是三座院落,怎么现在只看到一座院落,那两座还有没有,从哪里可以过去,她说没有了,只剩下这一座了,然后她说这有个二维码你可以扫一下,这里有解说,你可以边听边没看,

她还跟我说里面太大,别转迷糊了,到时候出不来了。在这期间我还在询问别人时,也有人和我说你自己一个人转,会转迷糊别出不来了。我当时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院子确实不小,但也不至于转不出来吧?

我又进去转了一圈,正好我也带着两个手机,我因为常常出门,有时候会走乡转寨,从这个城市到哪个城市,一直备着两个手机,一个用着拍片,公交扫码,一个用着导航,查线路。

我又转回去看了看这个院子,边转边听介绍。别说,又了解了一些知识。这个二维码扫出来的语音解说内容是这么说的。下面内容里带括号的部分是我加的。

杨柳村九十九间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9年),广(?)建于清朝康乾年间,存续建造200余年。历史上的杨柳村分中杨柳、前杨柳和后杨柳。按建成年代分,前杨柳年代最久,明朝后期毁于战火;中杨柳次之;后杨柳最晚,建于清嘉庆、 咸丰 年间。景区所在的前杨柳村曾共建36座大堂,规模宏大。分属于朱、时、刘、赵四大家族,其中朱氏家族拥有24座。杨柳村九十九间半是目前 南京 地区保留最大、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天人合一”是 中国 传统文化的特点,也是古代建筑中的追求,这里的“天”即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村落注重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和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古代建筑一般讲究枕山、面水、聚合、 朝阳 四 大理 念。

杨柳村大部分古民居坐南朝北,背枕马场山,南面杨柳湖,属于院落围合式砖木结构建筑,结构规整,中轴对称均衡,符合我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制度和礼教。九十九间半为三路四进深的合院式民居,俗称“三堂上”。相传是清朝“金陵三大商”之一的朱候山为他三个儿子建的三个堂,分别是思承堂、礼和堂、和树德堂。占地5600平方米,为上下二层,前后4进深的走马楼式居民建筑,共计房舍145间。第一进是倒座房,为门厅、轿厅等,是用于放置轿子和轿夫、更夫等杂役住的地方。解放初期时失大火烧掉,修缮时做原址保护,所有骨架结构等都清楚可辨。老宅从第二进开始,除门窗和瓦换新以外,所有的基础构件几乎都是原样修缮保护。

老宅子东西长,南北窄,呈一字型排开,三堂连通,形成百米长廊的壮观景象在整个 江南 地区海事(这两个字应该是错别字,应该是《还是》吧?我经常会在一些旅游点的说明中发现这些情况,虽让我这么较真呢?)比较罕见的。

三个堂的建筑格局、面积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做了一些不同主题的展馆。

思承堂现在是作为 江宁 区非遗综合展示馆,减少了我们 江宁 区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礼和堂是作为民俗展馆展示了我们周边地区的一些民俗特色。

树德堂现在是作为民国时期的展示,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示老一辈 南京 人的公共记忆。(这里说了里面的一些堂曾作为展馆,但现在看到的已经撤了,只剩下一些痕迹,前面有图片。)

“九十九间半”从解放初期开始一直被国家征用,以前作过“海军疗养院”,也就是我们现在 南京 下关414医院前身,后来被用作秣陵中学、杨柳中学、龙都中学。(作为海军疗养院,后来的四一四医院。也是从这个里面知道的,后来我跟看门的说起这事,她好像也不知道,并且挺惊讶,她只是说后面原来还有两座院落后来全都毁了,看来还要感谢当年的海军疗养院的征用,如果没有海军疗养院的征用,后面还不知会是啥结果?另外后来的海军四一四医院,有资料另有说法,我们还是尊重当地政府的说法吧。)

1992年 江宁 县 句容 河整治工程指挥部建设在此,后被用作龙都福利工厂。

2002年杨柳村古建筑群被评定为 江苏 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 江宁 区政府斥资1000余万元,历时四年,修缮一新,于2011年年底才正式对外开放。

2013年杨柳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评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9月,杨柳村被 江苏 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 江苏 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月,被国家住建部列入第二批 中国 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3月,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六批 中国 历史文化名镇(村)。

前面说了我问了一些当地的人,村子里还有什么老房子,她们都是含含糊糊。说没什么了,就说这个大院子有名。结果我进到村子里去看了看,村子里还有不少老宅子,就是前面所说的堂。这个是慎德堂的介绍。

杨柳村慎德堂介绍,慎德堂,又称朱氏小祠堂。居《朱氏宗谱》记载,朱氏老祠堂烧毁于明末清初,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前后,由朱氏十三世孙朱家颖等人主持修建朱氏小祠堂,即为慎德堂,清嘉庆年间扩建成形,为2进深建筑,有正厅、侧厅、偏房等共计20余间房屋。解放初期作为杨柳小学、解放大队食品厂、工艺品厂等,后被闲置。现存占地面积348平米,建筑面积143平米。2013年年初,被列为 南京 市 江宁 区文物保护单位。

朱氏宗祠

房间里的一块横匾,这里现在好像是儿童活动场所了,里面装修的很漂亮,一些小朋友在画画。

小朋友的活动室

老房子

老房子

有些房子可能是后修的或者是后来维修的。

有些老房子高高大大,我走时碰到了一个老太,老太很善谈,随便和她聊聊,我说村子里过去应该很富有,很多有钱人盖的房子很高大,她说这都是后来修的,原来村子里都是小矮房子。她也搞不明白这里曾经有四大家族。朱,刘,时,赵。。。我也问了村里的一些人,他们似乎对这村里的的历史,过往发生过的事并不知道,也不关心,一问三不知。

酌雅堂,这栋房子上挂着文保牌。 南京 历史建筑,酌雅堂,建于清末,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七架,明间通高、两侧为楼清水空斗砖墙山尖部分用混水的作法,体现当时 江宁 乡村传统民居的特点。

这房子看最下边的石块和地基应该也是老宅,不过是一般百姓住的而已,而且后期可能进行过维护。

老宅

这些高大的两层房屋,都是老宅,不过可能也有后期进行过维修处理。

有文保牌

村子里有很多高大的老宅子

墙上都挂着文保牌

有些墙上挂着保护网

里面是木结构两层,用铁架子撑着

有危房告示牌

安雅堂

看着院落门开着,拍了一张照片

江南 特有的 黄梅 天的痕迹

有些危房有铁架子支撑

铁架支撑,铁网可能是怕有砖石掉落

铁架支撑,

这房子不谈是什么年代,倒是挺有味道。

看到一口老井

我在村子里转了转,没什么人,基本是老年人居多,靠近大院附近,有些文旅项目,一些小店。有些年轻人在里面吃吃喝喝。走到村子深处,除了本地人基本没啥人了。就是我一个人如此执着的找着老屋,找着岁月的痕迹。。。

准备打道回府,村头看到一个老太,打油菜籽的籽,我看着挺有意思,拍个片子,想录个视频,又怕老太看到不高兴,哪想到老太老远和我打招呼,我过去和她聊了聊,老太挺善谈,也特别喜欢谈。。。家中只剩她一人,估计一天到晚也是无聊,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一直担心我自己一个人出来玩会迷路,进到那个大院子会出不来了,进到村子里会找不到路出来了。。。老太太也不容易,估计也没出过门。挺善良的。然后我就录了一段视频,放在后面。

有关视频,杨柳村,九十九间半,两段,两种风格,浪漫,现实各取所好。

和杨柳村老人聊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不只是喝酒!亚麟茶话会:聆听某... 亚麟酒友会,中国茶酒文化深度社交生态平台。以「喝好酒·交挚友·创未来」为核心理念,构建严选高净值圈层...
12306客服回应“高铁推出奶... 据央视新闻消息,今年暑运期间,铁路餐饮呈现了一些新变化。国铁广州局推出的高铁奶茶冰爽系列饮品,日均销...
荆楚非遗装进奶茶杯带到新疆——... 一杯“暗藏”着非遗技艺的奶茶,在新疆和田的约特干古城成为了最热门的饮品。在8月15日开幕的2025“...
原创 梅... 梅根·马克尔的品牌“As Ever”一推出便迅速卖断货,然而这个初看起来风光的局面,却未能维持太久。...
原创 西... 盛夏的蝉鸣中,剖开的西瓜泛着翡翠光泽,刀背轻敲时"嘭嘭"的脆响里,藏着整个季节最鲜活的甜意。买瓜的大...
一锅红光锃亮的鸡翅!家人怒干三... 红烧鸡翅 · 经典菜谱 · 谁的家常菜清单里没躺着一道红烧鸡翅? 刚炖好时酱香能飘满整个厨房 鸡翅...
广东美食里的烟火气与文化味 岭南的晨雾还未散尽,巷头巷尾已飘起蒸笼的鲜香。广东人的饮食智慧,藏在晶莹剔透的薄皮鲜虾饺里,化在绵密...
原创 老... 各位街坊邻居,我是老张,在海边打了三十年鱼的老渔民。每年八月,大虾最肥美,可最近总听人说买回家的虾不...
咖啡奶茶炸鸡凑一块:中国品牌的... 不知大伙儿注意没有,瑞幸和蜜雪这俩早已是 “捆绑销售” 的典范。商场三楼见了瑞幸的小鹿 logo,下...
炸南瓜饼总软塌?学会这个“糯米... 上周邻居李阿姨送来一筐自家种的南瓜,我兴致勃勃地做了炸南瓜饼,结果出锅没十分钟就全软趴趴的了。特意请...
原创 舌... 食材准备 牡蛎 500 克、面粉适量、淀粉 2-3 勺、鸡蛋 2 个、盐少许、料酒 2 勺、胡椒粉少...
家庭自制美味水煮肉片的简单做法... 水煮肉片,顾名思义,就是将肉片煮熟后,配上丰富的调料和香料,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和香气,让人一口接一口...
这拉面把我整服了美食探店 兰州... 这拉面把我整服了美食探店 兰州拉面清真大庆美食
香辣肉丝炒面:舌尖上的的热辣狂... 在我家的美食食谱里,香辣肉丝炒面绝对是“顶流” 。每次端上桌,香气能把一家人瞬间 “召唤” 到餐桌旁...
旅游小镇里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封面新闻记者 杨涛 摄影报道 林间清风拂过,草木清香沁人心脾;草湖畔牛羊闲卧,白云在湛蓝天空缓缓游走...
每日一膳|解锁春砂仁的 N 种... 【每日一膳】或汤,或菜,或粥,或糖水,或茶。广东省名中医、知名养生专家杨志敏教授带领团队,携手《南方...
果香酸度并存的蒙古栎桶白兰地,... 带了新面市的“觀橡 长白山蒙古栎桶 金桔白兰地”到琶洲新开的人气小馆“馥玥”吃饭。 单看店里的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