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這道菜是從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當傢菜。當時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時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隱傢居,潛心研究烹飪。他將原煮後炒的回鍋肉改為先將豬肉去腥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後再煎炒成菜。因為久蒸至熟,減少瞭可溶性蛋白質的損失,保持瞭肉質的濃鬱鮮香,原味不失,色澤紅亮。自此,名噪錦城的久蒸回鍋肉便流傳開來。
凹鍋肉應該是成都的喊法瞭,跟回鍋肉的做法一樣,隻是我把經典回鍋肉裡的蒜苗換成瞭甜椒。其實除瞭蒜苗、甜椒、青椒、包菜、咸菜都可以炒回鍋肉,不必拘泥,看個人喜好。
所需食材:
臀尖肉300克 甜椒2個
老薑適量 大蒜適量 豆豉適量
豆瓣醬1勺 白糖2小勺 食鹽適量
生抽少許 老醋少少許
具體做法:
臀尖肉冷水下鍋,放入幾片生薑和少許料酒,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慢燉煮。當肉質變得嫩滑,能夠輕松地用筷子插透豬肉時,就可以將其撈出並放涼。
待豬肉完全涼透後,將其切成2毫米左右的薄片,大小適宜,方便後續烹飪。同時,將甜椒仔細洗凈,切成大小適宜的塊狀。
熱鍋少許冷油,將切好的豬肉放入鍋中爆炒,直到豬肉微卷,開始變得金黃。這時,加入豆豉炒香,再放入豆瓣醬翻炒均勻。
接著,放入薑片和蒜片繼續翻炒幾下,再加入適量生抽,繼續爆香。如果喜歡甜味偏重的口感,可以放入適量白糖,甚至可以多放一些。沿著鍋邊滴入少少許老醋,這樣可以增加菜肴的風味層次和口感。最後放入甜椒塊,繼續翻炒至斷生。
最後,在起鍋之前加入食鹽和雞精調味,翻炒均勻,使所有食材都充分吸收調料的味道。這樣一道連隔壁鄰居都不能抗拒的熬鍋肉就完成瞭,香氣四溢,讓人垂涎欲滴。
溫馨提示:肉最好選擇後臀肉,坐墩肉,盡量切的薄厚一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