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為國內鮑師傅門店。 右圖源自小紅書網友發的海外山寨“鮑師傅”圖片。 (鮑師傅供圖)
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劉瓊
瑞幸泰國“打假”敗訴的話題剛上熱搜,鮑師傅又“遭遇”海外山寨門店瞭。近日,有多位網友在小紅書上曬圖,表示在倫敦中國城旁邊新開的鮑師傅吃到瞭心心念念的肉松小貝。
正當一眾網友還在探討鮑師傅海外店與國內的口感差異時,12月10日,鮑師傅一紙聲明鄭重表示:海外市場的“鮑師傅”是假的!
鮑師傅糕點在《關於遭遇海外侵權門店的聲明》中明確指出:“鮑師傅目前僅在國內經營直營門店,沒有在海外開設或籌備中的門店,也沒有授權任何第三方代表鮑師傅在海外經營,任何聲稱代表鮑師傅進行經營的消息都屬於虛假信息,請廣大消費者慎重選擇,避免上當受騙。”
深圳商報記者第一時間致電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其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之前已經在海外註冊瞭鮑師傅商標。此次英國倫敦的山寨版‘鮑師傅’侵權證據非常清晰。目前,取證已經基本完成。鮑師傅將拿起法律武器,以合法的方式維護自身權益,保障消費者利益。”
倫敦山寨“鮑師傅”真假難辨
記者從網友曝出的倫敦“鮑師傅”照片看到,單從門店的設計、店員的著裝、商標的呈現,幾乎與國內鮑師傅完全一樣。尤為震驚的是,記者居然查到瞭英國版“鮑師傅”的網址,從頁面設計、品牌故事、產品描述等與鮑師傅官方網站完全一致。
“就連我們自己人看瞭都覺得幾乎一樣。這樣的惡意抄襲與侵權非常惡劣。”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已經聯系律師搜集證據,進行保全工作。
鮑師傅創辦於2004年,在2013年出圈,2014年走出北京向各地擴張,估值一度達百億元。在2017年假店達到高峰,當時鮑師傅全國隻有26傢門店,但山寨門店達到瞭3000傢。在此期間,鮑師傅陷入“打假維權”怪圈,在全國的發展也一度進入停滯階段。
鮑師傅創始人鮑才勝在接受深圳商報采訪時說:“從2017年到2019年整整三年,我投入的是一場‘品牌保衛戰’。打假的繁瑣取證和心理壓力,曾一度讓我備受煎熬,最絕望的時候甚至想要換掉鮑師傅這品牌。”鮑才勝說。
隨著國傢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增強,鮑師傅在國內的維權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效。“在國內,山寨門店從發現到被查處的時間大約在一個月左右。我們可以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回到產品和門店本身上。”鮑才勝說。
堅決打假!打響“出海保衛戰”
“因為多年的維權經歷,我們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做瞭大量的工作。鮑師傅此前在海外已經註冊瞭‘鮑師傅’商標。我們將會以同樣的決心和力度應用於海外市場,以合法的方式維護自身的權益,保障消費者利益。”鮑師傅相關負責人表示。
北京己任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韓進文在接受深圳商記者采訪時認為,根據英國《商標法》的規定,如果一個人在貿易過程中使用一個與某註冊商標相同的標記,並且其商品或服務與註冊商標所涉及的商品或服務相同,則此人對該註冊商標構成侵權。倫敦這傢店鋪直接使用瞭“鮑師傅”品牌在英國已經註冊的“鮑師傅”“鮑才勝”商標,屬於典型的商標侵權行為。
同時,倫敦這傢店鋪使用的店鋪裝潢和真正的鮑師傅品牌的標志性店鋪裝潢也十分近似,如果鮑師傅品牌在英國早已開設瞭店鋪或進行過大量的宣傳,這傢店鋪還可能構成商業外觀(trade dress)侵權。
韓進文認為,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可能對真正的品牌方造成極大的損害。因此建議鮑師傅盡快采取維權行動,保護優質的國產品牌。鮑師傅可以在英國提起民事侵權訴訟,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在英國在滿足一定條件時也會構成刑事犯罪,鮑師傅也可以根據情況采取刑事報案的維權措施。
律師建議:提前做好知識產權的佈局
隨著中國消費品牌的崛起,中國品牌在海外被“山寨”,被侵權事件頻頻發生。
12月4日,瑞幸“打假”敗訴相關話題沖上微博熱搜。據知情人士透露,盡管很多人都知道泰國瑞幸是所謂的“山寨門店”,但因其搶先在泰國申請瞭商標,符合泰國當地的法律,因此可以正常開店,這或許是此次瑞幸咖啡敗訴的主要原因。
茶顏悅色也同樣遇到類似海外商標被搶註的事件。此前,“王致和”和“老幹媽”“洽洽”等國內知名商標也在國外被搶註,給這些品牌在海外的佈局造成不小的影響。
中國消費品牌該如何防患於未然?對此,韓進文律師認為,這兩個案件都是因為商標在海外被搶註。他建議:中國品牌需要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對於擬進入市場以及將來可能進入的市場,提前做好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的佈局,一是對當地已有知識產權進行準確分析,清楚自己的品牌、產品在他國是否存在侵權風險,二是提前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為後續業務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