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茶飲界已經卷到配料表瞭!
最近一些現制酸奶店鋪的配料表
吸引瞭大傢的註意
一杯酸奶奶昔
特別註明瞭包含唾液鏈球菌嗜熱亞種
嗜酸乳桿菌等9種活性益生菌
看起來十分健康
不過益生菌真的是越多就越健康嗎?
還有人說有益生菌會被胃酸殺死
那酸奶到底是不是“智商稅”呢?
今天我們一篇講清楚
很多人不知道,人體的腸道裡存活著10萬億個菌群,若這些菌群“手拉手”,可以繞地球2圈半,腸道菌群數量和種類與腸道的健康息息相關。
根據這些菌群對人體的作用,大致分為3種類型:共生菌群(有益菌)、條件致病菌群(中性菌)和條件致病菌。這三類菌群按照不同比例組合,構成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微生物“指紋”。
益生菌是一類人體的共生菌群(有益菌),是通過定植在人體內,改變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組成的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
目前公認的益生菌的常見的菌屬主要有:乳桿菌屬、雙歧桿菌屬和酵母菌屬。乳桿保加利亞亞種、嗜乳桿菌幹酪乳酪桿菌、鼠李糖乳糖桿菌等均屬於乳桿菌屬;而乳雙岐桿菌、長雙岐桿菌長亞種則屬於雙岐桿菌屬。
當人體攝入足夠含量的益生菌時
它對人體的健康
發揮著積極有益的作用↓↓
益生菌對身體有“益”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疾病的發生,腸道內的益生菌會逐漸減少。有研究指出,體魄強健的人腸道內的有益菌比例達到70%,普通人則是25%,便秘人群減少到15%,而癌癥病人腸道內的益生菌比例隻有10%左右。
可以肯定的是酸奶的確含有益生菌。但是,僅靠一杯酸奶是否能實現調理胃腸道,改善人體的代謝狀態?
我們先來看看益生菌在人體腸道中發揮作用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Point
01 足夠的定植數量
酸奶中的益生菌要想發揮作用,需要足夠量的活菌定殖在消化道內,含有益生菌的食品必須至少含有10⁶CFU/g的益生菌的微生物才能發揮健康的益處。
消費者在購買酸奶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查看酸奶包裝上的標簽,看看它是否明確註明瞭菌落數,建議選擇菌落數盡可能高的酸奶。
Point
02 低溫和全程冷鏈運輸
酸奶剛生產出來時候會帶有大量的有益生菌,但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必須保持4℃左右環境,才能保證益生菌的活性。
消費者在購買酸奶後,建議2~6℃溫度環境中保藏,冷藏保存的酸奶在常溫環境中建議4小時內飲用完畢。
Point
03 能耐受消化道復雜的環境
酸奶益生菌進入人體食道後,要經歷胃酸、胰酶、膽汁酸的等復雜的胃腸道環境,經胃腸道消化吸收後,益生菌的存活率隻有0.01%。
圖源:Bing AI作圖、《Probiotic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and Colonizatio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A Long Journey》
建議不要空腹喝酸奶,因為酸奶中的部分益生菌會被胃酸破壞,失去益生效果,同時也會增加胃酸的分泌,對胃黏膜有損害;另外,不建議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群多食用酸奶,因其中的乳桿菌會降低抗生素的藥效。
在日常生活中補充益生菌,可以嘗試服用益生菌補充劑。但益生菌同樣存在於我們日常飲食和飲料中,推薦食補益生菌,輕松、自然、健康的方式給予我們腸道養護。因此,可以適當補充以下食物:
● 發酵食物:除瞭酸奶,推薦像奶酪、納豆、泡菜等這種利用特殊微生物加工制作的發酵食物,可以增加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增加體內益生菌含量。
● 富含益生元的食物:益生元是一類存在於蔬菜、水果等食物中不易消化的植物纖維,有助於刺激益生菌的數量的生長,是益生菌的“營養物質”。
總結
❶ 益生菌是一類有益菌,是通過定植在人體內,改變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組成的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與人體各器官健康息息相關;
❷酸奶中的確含有益生菌,但受多種因素影響,消費者酸奶的選購、存儲、食用需留心;
❸日常飲食中,食用發酵食物和富含益生元的食物,能夠輕松自然地補充益生菌。
圖源:pexels©Nicola Barts
參考文獻:
1.Han S, Lu Y, Xie J, et al. Probiotic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and Colonizatio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A Long Journey[J].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Frontiers Media SA, 2021, 11.
2.Roobab U, Batool Z, Manzoor M F, et al. Sources, formulations, advanced delivery and health benefits of probiotics[J]. Current Opinion in Food Science, Elsevier BV, 2020, 32: 17–28.
3.Youssef M, Ahmed H Y, Zongo A, et al. Probiotic Supplements: Their Strategies in the Therapeutic and Prophylactic of Human Life-Threatening Diseas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MDPI AG, 2021, 22(20): 11290.
4.Martín R, Miquel S, Ulmer J, et al. Role of commensal and probiotic bacteria in human health: a focus o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Springer Science and Business Media LLC, 2013, 1.
5.王瑞琦, 張蘭威, 於壯. 腫瘤患者腸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改善其營養不良的應用前景[J]. 腫瘤代謝與營養電子雜志, 2022, 9(1):6.2(1).
來源:邵逸夫醫院 臨床營養科
作者:胡浙芳 審稿:馮麗君
←點擊左側圖片查看專輯
食之有理
微信改版瞭
現在刷到我們的科普全憑緣分
大傢記得關註邵逸夫醫院
星標3連不迷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