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節氣。
大雪至,寒冬始。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進入“冷冷冷”模式。大雪時節,萬物潛藏,此時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陰氣轉盛而潛藏於內,養生方面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大雪養生,要做好“三忌”“三補”“三防”!
大雪節氣,養生“三忌”
一忌:寒天過早晨練
大雪之後,起居調養宜“早臥遲起”,尤其避免早上過早晨練。江蘇省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邢俊武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或老年人,冬季鍛煉不宜過早。這類人群對氣溫急劇下降的適應能力差,易受寒冷刺激發生痙攣、血管收縮,如再進行大運動量鍛煉,導致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力度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都會促使血壓升高,誘發心血管疾病。
晨練最好在太陽出來、氣溫稍微暖和後,或選擇下午或傍晚進行適量身體鍛煉,如散步、遊泳、慢跑等。
二忌:洗澡時間過長
天寒地凍洗個熱水澡或去洗浴中心泡個澡非常舒服,但冬季寒冷天氣洗澡不宜時間過長。著名中醫學者羅大倫指出,冬天因為房間都是封閉的,在浴室洗澡時間長瞭,容易氧氣不足,濕熱蒸騰,體質偏弱的人,尤其氣虛之人,會出現危險。一般控制在20分鐘之內為好。
同時,洗澡時間過長、水溫過高對於心血管也不利。邢俊武醫生提醒,洗澡水溫過高還會增加心臟負擔,大量血液流向皮膚,易引起心臟缺血、缺氧,誘發心血管疾病。
三忌:一整天不開窗
大雪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都會進一步降低,此時很多人怕冷怕寒不願意開窗。但此時也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職業病科主任趙金垣提醒,冬天長期不開窗、不能使室內空氣保持新鮮、流通,很容易造成各種病原微生物滋生,而且一旦發生感染,也容易傳染給傢人。
建議大傢外出時,或在中午氣溫上來後,把窗戶打開通通風,避免病菌傳播。
大雪進補,記住“三補”
大雪到瞭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令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陽氣的升發,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
一補:喝栗子羊肉湯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張凡建議,冬季進補首選栗子羊肉湯。羊肉性熱、板栗性溫,冬天進補喝此湯就再合適不過瞭。
羊肉性熱,味甘,中醫多用於治療腎陽不足、腰膝酸軟、虛勞不足、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等癥。枸杞能夠滋腎潤肺、補肝明目,中醫多用於治療肝腎陰虧、目昏多淚、腰膝酸軟、虛勞咳嗽、消渴等病癥。栗子可用於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是不錯的冬季進補佳肴。
二補:喝桂花枸杞粥
浙江省中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周鬱鴻推薦,大雪養生可以適當喝點桂花枸杞粥。桂花有散寒破結、化痰止咳等作用,煮粥時放入桂花,不但能讓粥中香氣四溢,還可緩解冬日幹燥;枸杞子可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止咳。
取枸杞、桂花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15克。把桂花洗幹凈,大米淘洗幹凈,枸杞去掉果柄和雜質,隨後把桂花、枸杞和大米一起放在鍋內,加入適量水,用大火煮沸後,再改用文火煮35分鐘,加入適量白糖即可。
三補:多吃點白蘿卜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白蘿卜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生的好食材。白蘿卜性涼,味甘辛,對肺胃有熱、痰多的人尤為適用。
南京市名中醫、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顏延鳳推薦,蘿卜有下氣、消滯作用。大雪節氣,人體受寒冷氣溫影響,生理功能和食欲均會發生變化,需適當調整日常飲食,讓冬天過得暖洋洋。
大雪養生,做好“三防”
一防:驅寒護陽防受涼
大雪節氣後,天氣寒冷,易受寒邪侵襲,驅寒護陽正是此時的養生重點。外出要戴好帽子、圍巾。同時腹部、背部也需要加強保暖。寒從下上,建議晚上泡泡腳,可以起到疏通全身經絡、補充陽氣的作用。
二防:防寒保暖穩血壓
大雪節氣也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隨著天氣愈發寒冷,屋裡暖外面涼,冷暖刺激也極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河南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黃彥生提醒,冬季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高發季節,高血壓等慢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特別註意防寒保暖,平穩血壓。
三防:適度運動防劇烈
大雪時節,雖然天氣寒冷,但也要適當進行鍛煉,以增強抵抗力。此時不宜進行高強度鍛煉,避免耗傷陽氣。運動前做好熱身,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總之活動不宜劇烈,適度即可。
作者:
編輯:顧軍 責任編輯:薑澎
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