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可行路径。相较于发达地区而言,我国中西部以及“老少边穷”等欠发达地区拥有大量优质旅游资源。理论上,通过挖掘利用其自然生态、文化民俗和山川美景等本地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欠发达地区经济硬实力。
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等文件,均提出要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旅游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创新,加快促进文旅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业态,拓展旅游消费空间,推动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新时代通用技术,正引发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其所产生的数字红利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产业革命转型,这为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
一、数字技术有助于弥补欠发达地区旅游公共服务不足
旅游消费具有异地性,严重依赖旅游目的地基础公共服务供给。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布局,通过顶层设计发展战略政策让东中西部地区基础公共服务差距逐渐缩小,但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公共服务依然较为落后。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例,2022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单位面积公路里程为1.42千米/平方千米,而中西部地区仅为0.94千米/平方千米。
第一,数字技术有助于提升欠发达地区基础公共设施服务能力。落后的基础公共服务严重制约了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数字技术可以弥补欠发达地区旅游公共服务总量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数字技术可以引导公共服务数字化与旅游智慧化融合,通过加强基础地理信息、交通基础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环境信息、景区信息、游客信息等的数据融合,为游客出行提供更加便捷、准确、实时的公共信息服务,提高欠发达地区旅游公共服务运营效率。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可以建立涵盖旅游资源信息服务、全景漫游展示、环境动态监测、智慧出行、智慧泊车、无人机监控等子系统的交旅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更为精准的旅游交通产品或服务,弥补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发展的短板。
第二,数字技术赋能欠发达地区旅游公共服务效率提升,促进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增长。2023年,交通运输部联合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整合重点景区和周边路网运行监测数据。一方面,及时发布道路通行、游客接待量等实时信息,实现科学引导分流;另一方面,打造包含景点介绍、门票预订、餐饮住宿、运输服务、特产售卖、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大数据信息平台,支持道路客运、旅游、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为游客提供菜单式、定制化的运游融合服务。
二、数字技术有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旅游消费升级
旅游经济的本质是消费。消费水平提高可以引致服务业集聚,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人力资本聚集,创造更多的旅游消费者,推动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而消费升级有助于产生更多旅游消费需求,通过催生相应的旅游供给带动旅游经济增长。欠发达地区消费水平落后是制约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也影响了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流动性约束假说认为,流动性约束可能导致消费者当期消费对可预测收入变化的过度敏感,使其难以实现生命周期内的最优消费路径。在传统金融市场中,并非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正规的信贷服务,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行为、信息不对称、居民金融知识匮乏等因素的存在降低了居民家庭的信贷可得性,增加了其旅游消费的流动性约束。
数字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居民的流动性约束,进一步激发欠发达地区的旅游消费活力。依托数字技术实现的数字金融服务能够缓解流动性约束。一方面,由于数字线上信贷平台具有无场景、小额短期、手续简便等特征,借款人只需在线注册和提交基本个人资料,就能够获得平台评估给出的信用额度,得到额度范围内的循环贷款服务;另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对信贷服务的深度赋能,数字平台所提供的分期产品服务从最初的在线分期购物逐步扩展至旅游业线下消费场景,实现了旅游消费成本的跨期平滑,进而释放旅游消费需求。2023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指出,要推动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所,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释放旅游消费潜力。由此,数字技术有效赋能欠发达地区旅游消费升级,促进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增长。
三、数字技术有助于提升欠发达地区旅游供需互动效率
第一,数字技术可以降低旅游信息互动成本,有助于让欠发达地区旅游服务实现良性循环。从消费意愿的角度,数字技术提高了消费者的旅游信息获取能力,刺激了旅游消费意愿。消费者信息行为理论指出,信息环境对消费者行为有决定性影响。由于旅游消费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同步性特点,旅游者与旅游产品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信息鸿沟。这种旅游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产生低效的“柠檬市场”,造成商品均衡价格随搜索成本的增加而上升,进而降低消费者的预期效用,并降低旅游消费水平。
第二,数字技术拓宽了消费者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相比传统信息渠道,基于数字基础设施的旅游服务数字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广泛的旅游信息。这提升了旅游者制订攻略、预订产品、获取实时信息、电子导游、体验分享等方面的便利性,使潜在消费者可以借助数字平台通过多方对比做出最大效用的旅游决策。
第三,数字技术降低了旅游企业信息获取成本,提高其投资机会识别能力。当前,我国市场本身不完备、交易信息不充分,导致区域旅游信息获取成本和便利性存在差异。因此,旅游投资者会倾向于本地投资,从而导致旅游投资无法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实现最优配置。数字经济使旅游信息边际成本趋于零,显著提高了旅游企业对投资机会的识别能力。一方面,数字平台能够通过大数据运算实现信息流、数据流的快速聚合、深度挖掘和精准交易,实现信息搜寻成本最小化,克服异地投资的时空限制和信息障碍,使得旅游企业能够充分获取投资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获取目的地旅游者需求信息,刻画消费者画像,同时,通过网络爬虫抓取景区附近的交通、气象等数据形成旅游目的地的大数据分析报告,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从而更好地选择投资时机,并权衡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提高旅游投资效率。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数字技术可以弥补旅游公共服务短板,促进旅游消费升级,提升旅游供需双方互动效率,促进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然而,作为全新的通用性技术,数字技术对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带来数字红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很多新的问题。首先,大数据亟须成为旅游业尤其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关键投入品。但如果对数据和算法缺乏科学和有力的规制,就会刺激对数据的滥采滥用、对算法的不当和过度使用。在这些方面,欠发达地区往往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这无疑会对其旅游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有必要建立欠发达地区相应的保护机制,保证数字技术能够赋能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其次,数字技术具有赢者通吃的特征,数据孤岛、数据垄断会导致资源和效率的浪费。相较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发达地区旅游企业往往拥有更充分的数据资本和数字技术,这就导致发达地区旅游企业可以有足够的优势掠夺欠发达地区旅游企业利润,造成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红利向发达地区转移,扩大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发展差距。因此,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通过政策引导旅游数字技术产生的数字红利能够赋能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增长,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在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数字红利”的同时,配合相应的政策引导,避免数字红利转化为数字危害,更大程度赋能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 赵 磊,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 科,南昌大学旅游学院特聘研究员。
引用本文
赵 磊,张 科.数字技术与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发展[J].旅游学刊, 2024, 39(2): 11-12.
责任编辑|| 吴巧红
责任校对|| 宋志伟
技术编辑 || 韩莹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图片来源||Pixabay
(lyxk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