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吳其蕓
春暖花開,露營重啟,然而與去年的火爆相比,今年的露營市場卻有些“涼意”。截至3月23日,包括平谷金海湖、懷柔多佈營地等多個露營地均開啟瞭早鳥預售。在跨省遊恢復、出境遊重啟後,本地露營客源遭遇分流。部分曾經想要分羹露營市場的商傢,也退出賽道做回瞭“老本行”。眼下,北京露營新規呼之欲出,“野景點”露營將受到約束,粗放式發展的露營產業也將回歸“理性”。
遊客:留給露營的時間隻有周末瞭
“說實話,今年我們傢的出遊重心並不會放在露營上面。”去年花瞭近5000元購買露營裝備的張清在與北京商報記者連線時表示,“出境遊恢復瞭,今年打算帶著傢人出國玩一趟。”
“目前看‘清明’隻有一天假期,‘五一’5天假期打算來個遠途遊。如果孩子喜歡,隻能找個周末的時間去露營瞭。”張清說道。
跟張清持有同樣想法的還有櫻桃(化名)一傢。在旅遊行業工作的櫻桃說道,“自從出境遊重啟以來,我就非常忙碌,孩子也正常上學。現在來看,能去郊區露營的時間也就隻有周末瞭。等孩子放暑假的時候,我們也計劃著帶他走出國門看一看” 。
距離“五一”假期還有一個多月,不少國內熱門目的地的熱門酒店、民宿都已經開始變得“一房難求”,相比之下,預訂露營產品的遊客則相對較少。
“去年露營真的太火瞭,很多熱門的營地提前好幾天都預約不上。就是那個時候我們自己買瞭很多露營的配套裝備,今年看看什麼時間再派上用場吧。”張清談到。
營地:配套單一會受影響
近期,包括金海湖、多佈營地等露營地紛紛開啟瞭早鳥預售活動。多佈營地渠道運營經理鄭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我們現在售賣的早鳥票較去年要便宜一些,目前已經售出200多張門票。但由於天氣還比較冷,‘拎包入住’產品目前訂單較少,主要集中在周末。”金海湖露營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近期天氣仍較冷,周末露營的遊客並不是很多。
過去三年,在本地旅遊市場興起下,露營產業如沐春風。今年出境遊重啟、跨省遊恢復,也讓原本隻能聚焦本地旅遊的遊客們走向遠方。“長假會對業務有一定的影響。”WayWin向果露營聯合創始人朱志鵬認為,“在‘五一’、暑假等假期天數較多的節假日,遊客更趨向跨省遊或出境遊,對於露營市場肯定會造成分流,比較單一的露營地會受嚴重的影響,配套相對豐富的營地受影響相對較小。”
談及今年會遇到遊客分流,北京大象鷺島露營地、海棠共生營地總經理李延京表示:“其實營地也會通過接一些單位和公司的拓展、團建之類的業務,來彌補散客流失的空缺,預計後面客流量會比較平穩。”
中青旅遨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出境遊和跨省遊的恢復,對今年的露營市場是一個新的考驗,能不能突破層層壓力仍然占據市場的一部分,還需要對露營產品內容本身的優化,做出更能適應當前客戶需求的產品。
商傢:選擇做回“老本行”
市場風口突變,部分商傢也提前做出瞭調整——退出。
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到此前做精致露營的熊斯基品牌創始人彤彤(化名)時,她正忙於與境外地接進行溝通。前兩年在露營圈名氣大躁的熊斯基,如今已經選擇退出露營“賽道”。
“很可惜,我們沒有在露營‘賽道’裡繼續做下去,而是選擇轉回瞭旅行社這個‘老本行’。”彤彤略有惋惜地說道,“其實在疫情前,我們一直在做出境遊業務,資源大部分都在境外。隨著今年出境遊重啟,回歸出境遊對我們來說會更合適。”
“去年露營市場在迎來瞭大爆發後,整個露營行業就變得很‘卷’,有資本的就帶資本進入,沒資本的也直接進入。但其實想要做好、做大是非常難的,到最後已經有部分企業選擇離場。露營的整體條件比較苦,不是所有企業都適合去做。”
彤彤進一步說道,“熊斯基能夠明顯地感覺到,出境遊的重啟點燃瞭很多消費者的出遊需求,其實大傢更多向往的並不是近郊經濟” 。
裝備商:真正的紅利收割者
“最近兩年,隨著露營的走熱,大傢一窩蜂地湧進露營市場,其實在試過水之後,就會發現露營裝備商才是收獲紅利的一方。”一位曾經的露營地經營者坦言。
據牧高笛發佈的2022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22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3億元-1.45億元,同比增長69.18%-84.45%。牧高笛方面也表示,2022年,國內戶外露營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精致露營已成為年輕一代最熱門的休閑生活方式之一。公司抓住行業機會乘勢而上。報告期內,受益於終端需求的提升,疊加公司自主品牌業務在產品力、品牌力、渠道力上的持續發力,公司實現瞭收入和凈利潤的快速增長。
朱志鵬幫北京商報記者算瞭一筆賬:“通常情況下,做營地收益率應該大於供應鏈。一般一個營地的費用占比大約為基建30%、設備40%以及運營30%。由於每個露營地的建設費用成本不一樣,最後產生的收益也有所不同。不過,每個營地運營商都需要購進設備,運營商多瞭,競爭就大瞭,收益就會產生波動,但是裝備商一直穩賺不賠。”
未來:規則之下 奔騰向前
熱度退去後,露營市場也將逐漸回歸理性。
此前露營市場走熱,也造成一些安全、衛生等問題。去年8月,網紅景點“龍漕溝”發生山洪造成7人死亡後,不少網友對在“野生網紅打卡地”露營是否安全心生擔憂。此前,據極目新聞報道,有網友發帖稱,有遊客在天堂湖畔露營後,留下遍地的垃圾,除瞭食品包裝袋和飲料瓶,甚至還有癟瞭的充氣艇、燃氣罐等。露營的各種亂象不僅讓遊客“望而卻步”,也讓如何規范發展成為瞭業內關註的話題。
今年2月,北京市文旅局發佈《關於規范引導帳篷露營地發展的意見(試行)》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其中明確,強化對帳篷露營地的日常安全管理,對沒有正式開發開放接待旅遊者、缺乏安全保障的“野景點”和違規經營的私設“景點”開展帳篷露營活動,禁止區域內設置的帳篷露營地,以及不具備安全使用條件的帳篷露營地,要予以清理並加強巡查看守,杜絕市場主體和個人隨意私設、違規開展帳篷露營。此前,全國多地研究出臺相關露營產業規范,讓我國粗放式露營產業有加速“精致化”發展的趨勢。
新規即將出臺,對於處在行業頭部的企業大熱荒野來說,是個利好消息。在大熱荒野創始人兼CEO朱顯看來,露營產業發展新規出臺進一步規范行業良性發展,對於“野景點”等不合規的露營進行限制,無疑利好瞭行業頭部企業,接下來露營經濟將會回歸理性。
去年11月,國傢體育總局等八部門共同印發的《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建設各類戶外運動營地10000個。“從產業層面來講,國傢還是支持露營產業發展的。隻不過未來需要露營企業向高質量發展。”朱顯談到。
“近段時間,一批營地行業的相關規范陸續發佈,會讓一些不合規的營地退出市場。從大勢來看,即使今年露營市場熱度可能不及去年,但由於前幾年露營的火熱,完成瞭對大部分人的‘教育’,由此留下的一批對露營和戶外真正感興趣的人群,依然可以支撐這個行業繼續正常發展。”李延京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 吳其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