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的“半徑”正在不斷擴大。
在羅浮山以南,謀劃建設中的南門旅遊綜合服務片區,打開瞭羅浮山景區擴容的“想象空間”。主打開放式和共享式的這一全新旅遊片區,將成為聯動羅浮山和周邊區域旅遊資源的重要節點。
放眼更大的范疇,以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范帶為鏈條,羅浮山景區正加快打通長寧鎮、福田鎮、橫河鎮等周邊鄉鎮的旅遊資源。
從羅浮山到“環羅浮山”,不是一道簡單的加法題,而是乘法乃至“+N次方”的復雜算術題。其中最為根本的題中之義,就是盤活和釋放環羅浮山片區鄉村旅遊資源的乘數效應,培育農業旅遊、文化旅遊、研學旅行等文旅新業態,打造環羅浮山精品旅遊路線,帶動“環羅浮山大發展”的文旅發展新格局加速形成,為環羅浮山片區鄉村振興賦能。
一條碧道串起旅遊資源
羅浮山下,去年8月全線貫通的大洞水庫環湖碧道正在成為不少跑步“發燒友”的新選擇。
在這條全長約8公裡的環湖碧道上,近日有多場團體跑活動先後舉行。圍繞大洞水庫建設的這條碧道,是“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范帶的樞紐,去年8月建成至今,已成為群眾和遊客騎行、徒步、親子休閑和踏青的熱門打卡地。
對於羅浮山景區而言,這更是一條樞紐型的旅遊風景線路。“它不僅是串聯起場地要素的主要節點,更是一個門戶符號,成為架起連接羅浮山景區、長寧、福田、湖鎮等周邊鄉鎮旅遊點之間的橋梁。”羅浮山管委會副主任馮志翔介紹,大洞水庫環湖碧道上承羅浮山風景名勝區,下啟南門旅遊綜合服務片區,如今已經成為外來遊客在景區停留的主要站點。
對於羅浮山景區和周邊鄉鎮而言,大洞水庫環湖碧道不僅串連起分散的旅遊點和風光資源,更為鄉村旅遊資源的共享整合提供瞭契機。在馮志翔看來,通過環湖碧道和南門旅遊綜合服務片區的建設,可以推動羅浮山景區和周邊鄉鎮鄉村旅遊產業一體化,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生態旅遊、環羅浮山夜遊等新業態,讓原本單一的門票經濟實現更高效的轉化,真正讓鄉村振興成果惠及環羅浮山片區村民。
導入產業打造發展新引擎
“我們要樹立‘環羅浮山大發展’的格局和思維,以小范圍適度利用達到大范圍的有效保護,持續挖掘文化底蘊,形成以文促旅的新局面。”在羅浮山管委會主任陳沛林看來,唯有持續豐富景區旅遊業態,才能為景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近年來,羅浮山景區堅持項目為王,高位推動文化旅遊項目建設,積極開展文旅產業招商工作,通過招商引資、重點扶持,培育瞭一批帶動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的文化旅遊項目,以項目建設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不斷豐富旅遊業態,文旅融合效益日益凸顯。
當前,羅浮山景區正積極發揮作為全縣龍頭景區的帶頭作用,探索構建“羅浮山+美麗鄉村+康養產業”三大經濟相結合的產業發展路徑,謀劃產業導入,打造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如今,羅浮山景區深度挖掘“旅遊+鄉村振興”新模式,以景區為核心,以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范帶為紐帶,整合長寧、福田、橫河等環羅浮山鄉鎮的資源,打造和培育農文研旅三者融合的業態,爭取政策支持和資本導入,加快打造具有羅浮山IP特色的生命健康產業、綠色生態旅遊業等新業態,構建起鄉村振興與旅遊發展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記者】廖鈺嫻
【攝影】王昌輝
【制圖】鐘仁敏
相關
羅浮山管委會:建設國傢一流景區,再造一個“新羅浮”
【作者】 廖鈺嫻;王昌輝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