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是指产业、教育、科研一体化平台。是企业、高等学校科和研院所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主体可分为: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其中,大学科技园作为教学的重要基地,成为高校技术创新的基地、和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基地与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基地。
产学研合作的形式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有:科研与产业相结合,企业和高校人才培养与自主联合科技攻关;共建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建立基金会,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实施科学研究与成果孵化;吸纳企业公司和社会资金成立学校董事会,建立高校高科技企业;地区与高校实现全方位合作。
产学模式
1、创新战略联盟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形式。例如"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建立的4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了26家龙头企业、18所一流大学和9家骨干科研机构,构建了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条,有效解决我国产业集中度分散、技术领域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核心竞争力受制于人的突出问题。
2、1+1+1平台
1+1+1联合创新平台是一种政府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是由政府、高校或科研院所、当地企业三者共同建立的研究院、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技术创新机构,现已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3、与地方对接合作
这是高校科研院所利用自身科研创新优势全方位服务于社会的一种较高模式,是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整体对接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不同于与企业单一合作的简单模式
4、校地共建、一园多校的大学科技园
立足本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以名校为依托,整合高校与地方资源,采用校地共建、一园多校的大学科技园模式,促进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研发平台、孵化平台和产业化基地的建立。
5、政用产学研协同,推动创新2.0时代的创新
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壁垒,消融了创新的边界,推动了创新2.0形态的形成,并进一步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及活动边界的"消融"。如果说创新1.0是工业时代沿袭的面向生产、以生产者为中心、以技术为出发点的相对封闭的创新形态,创新2.0则是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创新形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学2.0、技术2.0、管理2.0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 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信息时代知识社会下创新形态的转变也推动了科技创新动力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
6、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推动区域经济提升
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采用集官产学研金五位一体,经常性地开展产业技术培训讲座、专题知识讲座、实际操作培训、行业科技咨询,帮助区域内成员企业解决各种实际应用中碰到的技术难题;推介联盟成员的科技成果,促进官产学研各方沟通,推动区域块状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上一篇:注册中心-选型
下一篇:红队|域渗透重要漏洞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