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瞭。”雲南知名文旅博主“南曲文化”1月份在通海縣拍攝瞭一座已經荒廢的村莊“石頭村”在抖音上引來關註,沒想到3月中旬,視頻卻引來瞭竊賊盜竊石雕,盡管被當地村民發現後被警方抓獲,但“南曲文化”仍深感自責,他告訴上遊新聞(報料郵箱baoliaosy@163.com)記者:“除瞭反思自己的拍攝,也希望這些雲南的無人村得到更好的保護和開發。”
拍攝“無人村”視頻引網友關註
“南曲文化”博主何先生是一位雲南媒體的攝影記者,從2019年底開始在抖音平臺宣傳雲南旅遊文化和歷史古跡,目前制作視頻1400餘個,累計30多萬粉絲,抖音總播放量超過1.5億,是雲南本土文化傳播類頭部賬號之一。
1月27日大年初六,何先生在抖音發佈瞭一個名為“無人村”的視頻,內容是探索位於通海縣九龍街道水塘村四組的石頭村,這座已經荒廢的村子歷史悠久,環境優美,建築以石頭為主,路面、墻體皆用紅沙石砌成,而且不少院落門口和路邊還有精美的石雕。
▲“南曲文化”發佈的無人古村視頻。圖片來源 社交媒體截圖
“我從一位同事那裡看到他寫的石頭村的文章和照片,感覺十分震撼,就趕去進行瞭拍攝。”何先生表示,這個村原來是在一條雲南的古道上,清末興盛的時候出過一些有錢人,所以會有這種好的石雕。
▲何先生拍攝的精美石雕。圖片來源 視頻截圖
視頻發佈後引來不少網友關註,點贊近萬,而當時就有網友提醒何先生,會不會有人看瞭這視頻就去偷石雕,因為在雲南這類盜竊事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十分猖獗,“因為現在大傢防范意識強瞭,這些小賊就把目光就轉到這種無人村。”
為此,何先生也特意置頂瞭自己的一條評論作為警示:“想打主意的,望三思,處處有監控。這裡任何財物哪怕一顆灰都有其主人。”
兩個竊賊看瞭抖音視頻來偷竊被抓
“但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瞭。”3月15日,石頭村的村主任給何先生發來消息,稱當天抓住瞭兩個來偷石雕的小賊,“被抓到瞭,已送派出所。”
上遊新聞記者從通海縣公安局獲悉,3月15日晚,在九龍街道水塘村委會石頭村村民的協助下,兩名潛入村子盜竊柱腳石等物品的違法犯罪嫌疑人被九龍派出所抓獲,查獲被盜柱腳石、磨盤、石條若幹,及時為村民挽回瞭經濟損失。目前,兩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兩名竊賊被警方抓獲。圖片來源 雲南玉溪通海警方
這個消息讓何先生倍感震驚,村主任並沒有責怪何先生,反而寬慰他,“我們需要宣傳,美好的東西需要被更多人看到和分享。”
“沒想到真的會有人看瞭抖音視頻來偷石雕。”上遊新聞記者註意到,在1月份何先生的視頻火瞭之後,當地官方媒體對石頭村進行瞭報道並發佈在瞭抖音上,“雖然我並不知道兩個小賊是不是看瞭我的抖音視頻去的,但因為那條視頻傳播最廣,大概率是看到瞭我這個視頻。”
▲警方查獲的被盜柱石等。圖片來源 雲南玉溪通海警方
盡管村主任並沒有責怪何先生,但他仍感到十分自責,也在反思自己的拍攝,“那條視頻的拍攝確實有些不嚴謹,我還是有些責任,一是過分渲染瞭這個村子‘無人’的氛圍,給那些小賊造成一種隨便怎麼弄都行的印象,第二是我又去強調這裡石雕這些東西不錯,盡管這是為瞭做視頻的流量思維,但最終可能給那些人提供瞭錯誤的信息,這個是我要反思的,以後也會註意不去過度強調地點在哪裡,也不去以流量思維來推這種地方。”
建議對這類無人村進行開發性保護
何先生介紹,其實現在石頭村的新址距離老村不過七八百米的距離,就在去老村的必經之路上,“雖然房子沒住瞭,但田地還在,所以才有村民發現瞭外地車牌的車輛,並起瞭疑心,抓住瞭兩名小賊。”
據水塘村委會的吳主任介紹,因為老村交通不便,四五年前就已經全部搬空瞭,“之前就發生過有人去老村裡偷石磨盤、石缸的事,現在組上幾個幹部傢門口都裝瞭監控看著路面,我們也會經常去老村裡巡查。”
“這些年我走過滇西、滇南,包括滇中地區,都有很多類似這種搬遷完瞭沒人瞭的村子,大部分是在山區,交通不好的居多,但是像石頭村這種徹底不用的村子還是不多見,包括唱火‘我是雲南的,雲南怒江的’那個傈僳族小哥,他們的村子也是這種。”何先生也跟通海縣當地文化界人士有過交流,建議還是要采取某種形式給這些村子一個“身份”,以便更好的保護。
“但這類村子就是雲南一個普通村子,既不是受保護的傳統村落,也不是文保單位,還是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狀態。”作為關註雲南文旅的博主,何先生的看法是“開發性保護”,“雲南這兩年特別流行在很多老村子改造民宿,去拍攝之後,我跟當地村幹部有過交流,也希望這個村子能夠走那個路,他們也希望能夠把這裡宣傳出去,將這些院落利用起來,比如改建成為民宿之類的,當然是有序的開發,這樣就會變成另一種保護的形式。”
吳主任也表示,目前村子的交通已經有很大改善,“不管是過來租或者共同開發,村委會都願意協調,集體收入也有,農戶日子也能過好,老板也能賺錢,這樣是最好的。”
來源:上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