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他因“菩萨托梦”用43年自费建庙,一双鞋穿40年不舍得换
慢步史书
2023-03-30 13:32:00
0

原标题:1981年,他因“菩萨托梦”用43年自费建庙,一双鞋穿40年不舍得换

太湖县是佛家的福地。她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由于人杰地灵、经济富饶,所以文化积淀很深。在这里,佛家的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且不说慧可、弘忍等高僧都在此开过道场,这里也是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故乡。

在这个佛教之乡里,提起陈多兴这个名字,大多数人均觉得名不见经传。但是提到安徽太湖县的正觉寺,近代修习禅宗的人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觉寺的创始人觉定法师的俗名便唤做陈多兴,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大阿公”。

觉定法师

寺院本是清静无为之地,是信徒念经祈祷之所,更是主持僧侣恢弘佛法之地。但是近几年来,国内的部分寺院却逐渐向商业机构看齐,一时间各种设置摊点,摆放功德箱等名目并起,甚至有些佛教圣地都不能免俗。

有些千年古刹的僧侣已摇身一变,成为了生意人。而负责看护寺院的和尚,则成为了标准的景区管理人员。

这正觉寺和其他的寺庙不同。自觉定法师创立之日时,便立下了规矩,寺内的僧人不化缘,不得设置摊点和售卖门票,对于抽签占卜更是严令禁止。进入寺庙不收门票,无任何售卖行为,在寺庙的显眼位置都竖有标语,提示游客们不要随意放钱。

觉定法师定期对僧侣们普传佛法,同时又送资质较高的僧人们外出游学。对于远到而来的造访者,觉定法师和徒弟们均以礼相待,给他们免费提供斋饭和住宿。因此,虽然只是十几个人的小寺庙,但在安徽境内颇有名气。

觉定法师与人交谈

觉定法师目前已至耄耋之年,但还是精神矍铄、谈吐不俗。这就不由得让人好奇——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觉定法师俗名为陈多兴。其祖上为安徽当地的名门望族。祖上能人辈出,有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的教书育人之人,也有研习武艺、除暴安良的练武之人。经过好几代的积累,在清朝时,他家良田七十余顷,大院深宅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成为当地的富豪之家。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清末战乱,陈家家道中落,到陈多兴父亲这一辈更是家产散尽、生活窘迫。由于家庭贫困,陈多兴兄弟四人没上过一天私塾,大字不识,只以苦力维生。

陈多兴自幼家贫,但与佛法颇有缘分。在5岁那年,他遇到一名高僧,见他天资聪慧且与佛有缘,便点化他向佛。幼小的他也对劝人向善的佛法很感兴趣,于是便经常随信佛的姑母到附近的寺庙——塔纳庵烧香拜佛、聆听佛法。

觉定法师与僧侣

一来二去,佛祖早已留在了陈多兴的心中。在寺庙听佛法的过程中,他对气象庄严的寺庙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在山上捡柴的时候,他便用石块和瓦砾做寺庙的模型,一来二去,倒也做得有模有样。在家里干农活之余,也爱好雕刻木鱼和泥塑佛像。平日闲暇时间做的最多的事情,也大多数是烧香拜佛,到寺庙中学习佛法。

这样到了16岁,陈多兴对于佛法达到了空前的崇拜,于是毅然决定了却尘缘,拜塔纳庵主持为师,受戒出家。主持以其性情平和、心无杂念,赐他法号“觉定”。至此,觉定法师白天干活孝敬父母,晚上在寺庙中研习佛法。哥嫂们看见觉定出家,便合计分家,把父母分给他来赡养。觉定法师早已受师傅教导,要积德行善。

觉定法师和他设计的寺庙

俗语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最大的行善。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何谈与别人相处。孝顺有三重境界,一是让长辈吃穿不愁,二是让长辈心情愉悦,三是让长辈活的有意义。觉定法师在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赡养父母的义务之后,便尽力朝这个方向努力。只要有一口吃的,他都要端到父母的面前,让父母先享用。平日里对父母唯命是从,不敢稍做忤逆。在孝敬父母的加持之下,他对禅宗要义的领会也一路精进。

1957年,觉定法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个巨型贝壳从天而降,上有庄严宝色,上书若干古文,玄妙不可名状。此时尚在梦中,但觉定法师并不认识字,便将古文暗暗记下。

梦醒之后不久,觉定法师遇到一名游方老者,二人言谈极为投机。于是觉定便将梦中之事告诉老者,并把自己记下来的那几个古文写与老者知晓。老者颇有学识,在仔细辨认之后,告诉他这几个字为“二三四六你莫愁,结拜之交要到头”。之后再三叮嘱觉定法师务必要将这几个字铭记在心,或许就是觉定一生的写照,以后定会应验。

1960年,时值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上下受到大面积灾害,导致粮食短缺、经济困难。这对于本不富裕、在贫困线之下的觉定法师一家更是雪上加霜。父亲患了重病,觉定法师衣不解带,目不交睫,在旁服侍,但最终还是不治身亡。此时,觉定法师才25岁。

祸不单行,29岁时,觉定法师家又遭重创,母亲患病不起。他四处奔波寻访名医,但收效甚微。所幸的是,他无意中从江湖医生中得到一个偏方,说母亲的病唯人肉可做药引,加以治疗。

看见母亲在病榻上气若游丝,生命已如灯尽油枯。觉定法师突然想起了观音大士割肉救母的故事:观音菩萨在俗世为天竺某国的三公主,出生后为宰相所害,流落民间。在16岁那年,她听到自己的母亲得了不治之症,需要亲生儿女的肉来做药引子。在其他子女都不愿提供药引的情况下,观世音将自己的肉献给了自己的母亲即王后。随后,王后痊愈,母女相认。自此,观音大士的一片孝心感动上苍,最终修成正果。

这本是一个佛家传说,但对于一筹莫展的觉定法师,却不啻于纶音玉诏。他想到观音大士能够割肉救母,自己是大士信徒,当效仿之。于是他找来利刃,忍着剧痛在自己小臂上剐下肌肉,给母亲熬了肉粥。至今,80余岁的觉定法师的小臂上一道深深的伤痕宛然在此,那是他舍身为母的明证。

奇迹发生了,觉定法师的母亲在喝了肉粥后,病情竟然大为好转。过了几日,母亲竟霍然痊愈。这件事对于觉定法师的影响很大,自此他对于禅宗的神迹坚信不疑。而正在此事之后,似乎便有隐隐神灵,在暗中指引着他求佛精进之正途。

1966年,全国开始了“破四旧”活动。佛教名胜聚集的太湖周边,所有寺庙均遭浩劫,小小寺庙塔纳庵自然也不避免受到了损坏。人们捣毁了寺庙中所有的雕像,并推掉了庙宇。在要烧毁寺内的佛经善本的时候,觉定法师留了一个心眼。他将大部分的佛经和善本誊写下来,埋藏在野外田地之下,为之后重建寺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觉定法师

塔纳庵的主持也由此被赶下山来。为避免俗人骚扰,觉定法师念及师徒情分,暗中将主持接到一处隐秘的静屋,并亲自侍候她两年,直到主持的亲戚将其接走。觉定对师父的教诲不忘于心,在闲暇时间常去看望,直到师父圆寂于俗家,方才罢休。

时局变幻,等到1980年时,终于云开雾散,由于悠久的禅宗传统,太湖周边佛教又逐渐兴起。此时觉定法师已在生产队做工4年,虽然平日劳顿辛苦,但他每时每刻都想着弘扬佛法。在这个时间点,他觉得重建塔纳庵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在此关键时候,觉定法师又做了一个梦。在梦中,观音大士飘然而来,一路指引,他浑浑噩噩随其前行。等走到金龙山附近时,观音大士驻足不行,拂尘一挥,指点他此处人杰地灵,适合修建寺庙。

觉定法师定睛观看,此处山岭耸峙,中间一块平地,西边一怪石好似大鹏金翅鸟,下边一石恰如木鱼石鼓,果然形胜。观音大士向他交代几句,又飘然而去,在临走之时用净水瓶中的竹竿向金龙山的腹地划了一个圈,让他把寺庙建在此间。

梦醒之后,觉定法师燃起檀香,向观音大士祈祷。在祈祷之时,他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之前老者给他说的两句偈语,即“二三四六你莫愁,结拜之交要到头”,突然福至心灵,恍然大悟。

原来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23岁到46岁之间,觉定法师本人必然会经历坎坷曲折的磨难。自此之后,他若还是一心向佛,人生路将会峰回路转,必然有重修寺庙,恢弘佛法之日。

也许是巧合,1981年,农户可以承包责任山的政策落地,觉定法师修建寺庙的想法有了可行性。由于太湖周边当地佛法信众的群众基础较好,周边的农户十分赞同将山承包给觉定法师建设寺庙。

有了地方,觉定法师就开始行动了起来。他首先在距离金龙山五里远的地卖了若干青砖。为了节省工钱,他一天只吃一顿饭,一人不分昼夜地挑砖建庙。周边的一些石匠和建庙之人,见他心存虔诚,也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于是,在他自己的艰苦努力和周边农户的周济之下,几间砖房终于成了寺庙雏形。将塔纳庵迁回金龙寺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同时,为了自食其力,觉定法师在山上开垦几片荒地,一部分用来种粮,一部分用来种菜。由于他朝耕暮耘、克勤克俭,田地里种出来的粮食和蔬菜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而且还颇有剩余。他将剩余的地货挑下山去售卖,卖的的钱财继续用到扩建寺庙当中。一时间,他既要种粮种菜,又要兴建庙宇,忙了个不亦乐乎。但他既然在菩萨面前许下宏愿,定要坚持到底。

觉定法师住宿极为简朴

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进一步推进,觉定法师建庙的精神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很多太湖周围的社会名流都自发捐来善款,助他一臂之力。而寺庙的规模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1995年,塔纳庵正式更名为正觉寺,依山而建,气势磅礴。

如今,踏上金龙山,你会看到一座占地3500平方米寺庙群,周边群山环伺、风景秀丽。这是觉定法师43年来呕心沥血、不畏艰险,建设的一片净土。

这座寺庙的所有建筑以及片砖只瓦,都是觉定法师亲自设计的。庄严肃穆的山门也是他一手所创。他虽然不认识几个字,但是记忆力惊人,很多寺庙门前的楹联都是他口述所书。他是佛经的一本活字典。

达者兼济天下。一直以来,觉定法师对于周边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而如今迈过了苦难之河,他对众生的悲悯更加显现了出来。

觉定法师心怀恻隐之心,经常做善事,结善缘。金龙山下有一个年迈的老婆婆,儿子不幸亡故,儿媳离开了家,只留下祖孙两人相依为命。觉定法师得知此事后,就经常帮她干农活,并在经济上接济她。某次天降暴雨,金龙山下发洪水,觉定法师在路上看到两个人不慎落水。眼看要被洪水冲走,他忙施以援手,这才救了这两人的性命......

像这样助人为乐的事情,对于觉定法师来说就像吃饭和睡觉那样自然。我们看到很多慈善家,在自己的财富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动辄就捐出大笔善款。或许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人类的天性,但似乎都是在满足自己的情况下。但是觉定法师却不然,他宁可自己受苦,也见不得别人落难。

觉定法师为了建寺庙、救济穷人,身上毫无积蓄。他自己穿一身百衲衣,补丁套补丁,破破烂烂,仅能遮蔽身体。一双鞋穿了40余年,自己舍不得扔掉,补了又补照常蹬在脚下干活。从他身上印证了佛家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思想。

觉定法师的鞋子

觉定法师曾经许下宏愿,80岁之前自力更生,不接受其他人的供养,不给别人添麻烦。但他如今已经80余岁,身上百病未生,每天仍然荷锄上山、在田劳作。在他的感召之下,正觉寺内僧尼上下一心,坚持下田种地。

觉定法师一生茹素,相信众生平等、万物有灵,爱惜粮食。在食堂里看到有人不慎落下饭粒,他总要拾捡起来。他主持寺庙多年,存下了许多粮食。在年末的时候,经决算剩余的粮食,他都主持将其捐给需要的团体或者个人。

觉定法师一生茹素

觉定法师生活素简,对于任何诱惑之事,均能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对别人的财物分毫不取,捡到别人的财物和金钱,总要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失主后送还别人。

有一次,觉定法师在下雨天撑一柄破伞去卖茶叶。后来雨停了,有一个顾客离开茶叶店的时候拿错了伞,把法师的破伞拿去了。发现之后觉定连忙去找失主换伞。但那位顾客见觉定衣衫褴褛,以为是哪儿的乞丐骗人,便辱骂了法师。法师倒也不急,让那位失主把自己伞打开,这才真相大白。

觉定法师的精神感召了全国一部分信徒。他们感叹于觉定的个人精神魅力,每当寺庙修缮,总是纷至沓来。觉定法师已经记不起自己帮助过多少人,但他已经将帮助人作为自己活着最重要的事情。只要自己有余力,将一直帮助下去,直到涅槃成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生孩子出现医疗事故怎么计算赔偿 生孩子出现医疗事故怎么计算赔偿这件事必须先经过医疗事故认定委员会认定为医疗事故,才可按高法关于人身损...
吴彦祖和谢霆锋合作有哪些电影? 吴彦祖和谢霆锋合作有哪些电影?宝贝计划,新警察故事,四大天王,大佬爱美丽,特警新人类,春田花花同学会...
用什么饵料钓支鱼最好? 用什么饵料钓支鱼最好?野外钓鲫鱼,用得最多的饵料有三种,蚯蚓、麦粒、商品饵,除了这三种,还有红虫、米...
放学五分钟安全教育内容幼儿园 放学五分钟安全教育内容幼儿园 放学五分钟,安全教育,你可以说多注意安全,现在越来越冷了,多穿一点衣...
自我介绍时适合的成语 自我介绍时适合的成语 1、[自吹自擂]:zì chuī zì léi 释义:擂:打鼓。自己吹喇叭,自...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的成语是什?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的成语是什?门第卑微。形容词,形容卑贱微小,地位低下。也可形容官职小和对自己的谦称。
宝宝多大可以吃地瓜泥呢?吃地瓜... 宝宝多大可以吃地瓜泥呢?吃地瓜泥有什么副作用吗?一般宝宝7个月以后就可以吃地瓜泥了,地瓜,你有养胃的...
晋城泽州公园著名景点介绍 晋城泽州公园著名景点介绍 泽州公园位于晋城市中部,南临城市东西向主干路风台乐街、北为东环路、西Il...
我的男朋友吵架时特别生气的时候... 我的男朋友吵架时特别生气的时候爱对我大吼,这怎么办?改是不可能的,做人就要随便点不要刻意的去改变自己...
谁知道妖精的尾巴片尾曲叫什么? 谁知道妖精的尾巴片尾曲叫什么?大概是弟50集的片尾曲妖精的尾巴:「Fiesta」 演唱:Plus 食...
有人上过崔璀优势大学的课吗? 有人上过崔璀优势大学的课吗?如题,有人上过崔璀优势大学的课吗?目前还没上过,但目前我做了一些功课,打...
有什么好听的催眠曲轻音乐 有什么好听的催眠曲轻音乐我也觉得班得瑞的不错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据说该曲治好了凯瑟琳伯爵的失眠症...
请问广州市南武中学 广州市第十... 请问广州市南武中学 广州市第十三中学 和广州市第109中学 这三所学校怎么样?!介绍一下学校的学习氛...
一般图书16开,预计版面字数一... 一般图书16开,预计版面字数一页是多少?一般图书16开,预计版面字数一页是多少?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帮帮...
电磁场与电场强度有关系吗 ? 电磁场与电场强度有关系吗 ?磁场是电场变化快慢程度的度量!电磁场----电流产生的磁场。电流与电压、...
特殊时光为什么这么有意义 特殊时光为什么这么有意义 生命是生物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具有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是生物的生长、繁...
熊二是东北人? 熊二是东北人?必须,东北才有大雪山
如何看待李沁求生欲这个梗,她的... 如何看待李沁求生欲这个梗,她的情商是不是一直都这么高?李沁的情商非常高,她发求生欲,主动避嫌,说明她...
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3天你的... 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3天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怎么做我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五天(腊月二十五)好像周杰伦...
黄山四日行一家四口花费多少,黄... 黄山,不仅是一座自然奇观的宝库,更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山。自古以来,黄山便是文人墨客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