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 作
□冯海宁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她和爸爸妈妈去北京玩,通过网络预订了东城区某酒店的标准间。然而到达酒店办理入住时,酒店前台称一家三口不能住在同一个标间,还表示这是行业普遍的规定。这名网友有些纳闷,“出去玩了这么多天,包括在别的地方玩,也没有前台说不让一家三口住一间房的。”(3月29日央广网)
眼下春暖花开,适合外出游玩。在出游人群中,一家三口同行是常见现象,即便随行子女已成年,和父母同住一个标间,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某些酒店,却非要将一家人“拆”开,声称成年子女不能与父母住同一个标间,并称其为“行业普遍规定”。这真是酒店业的行规吗?经深入了解并非如此。
所谓行规应该有三种解释:其一,国家针对行业制定的法律、法规,是一个行业的最高行规。例如我国《旅游法》是旅游行业的权威行规。其二,由行业协会或者地方政府制定的行业规定(如协会章程),也是一种行规。其三,行业内大多数企业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共同确定或形成的一种规矩,有明文约定或潜在共识。
“成年子女不能与父母住同一个标间”是不是行规呢?该家酒店恐怕是自说自话。因为,从法律法规层面看,酒店如此规定并无法律依据。而且,北京12345市民专线答复称,关于酒店住宿的具体人数没有统一规定;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工作人员也表示协会方面并无规定。可见此做法并非行规。
再看各家酒店,也没有达成共识。有酒店表示,一家三口可以住在同一个标间,“只要出示户口本或者能证明家庭关系的证件就行。”上述发帖网友也表示,“出去玩了这么多天,包括在别的地方玩,也没有前台说不让一家三口住一间房的。”这表明少数酒店嘴里的“行规”实为“企规”。
之所以将“企规”放大为“行规”,目的无非是想多赚游客的钱。当“成年子女不能与父母住同一个标间”,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让游客再开一间房,一是让开家庭房型。若一家三口开两间房,明显不划算;若一家三口共住家庭房型,消费成本明显增加——该酒店“标准双床间”价格432元,“家庭房”价格609元。
也就是说,该酒店打着“行规”的旗号忽悠游客花更多钱解决住宿问题。这种做法已涉嫌违规侵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而酒店规定限制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对此,游客可以对这种酒店用脚投票。一旦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游客可通过投诉、起诉来维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五一黄金周临近,酒店预订量上升,带来价格水涨船高,全国多地酒店价格都在上调,如某市部分热门地段的经济型连锁酒店价格已突破500元。虽说酒店有定价自主权,但在经营成本未显著上涨的情况下,上调酒店客房价格或影响游客出游热情。所以,酒店业要珍惜游客热情、呵护游客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