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茶”如何统筹发展?“世界茶源”名山给出经验
芹姐爱吃麻
2023-03-30 13:00:18
0

原标题:“三茶”如何统筹发展?“世界茶源”名山给出经验

3月27日,第十九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当天下午,三茶统筹·名山模式现场会在雅安市名山区举行。会上,发布了《三茶统筹·名山共识》,名山区介绍“三茶统筹”的名山做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江用文等专家分别作主题报告。

“三茶统筹”是新时代我国茶产业的发展战略,也是中国茶产业现今以及未来发展的动力与方向。名山区是中国南路边茶、茶马古道的起始地,全区茶园面积39.2万亩,农民人均茶园面积达2亩以上。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历史地位,造就了蒙顶山茶的闻名遐迩,也造就了名山茶产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全国各地探讨、推进“三茶统筹”的今天,名山区以其不可复制的先进实践经验形成了名山模式,为我国其他产茶县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茶”如何统筹?何为“名山模式”?雅安市名山区政协主席、区茶产业推进小组组长倪林在介绍“三茶统筹”名山做法时提到,名山区始终坚持“茶业立区”战略,做好“茶+”大文章,深入开展茶文化挖掘,大力实施茶科技攻关,强力推进茶产业转型,探索走出了一条文化赋魂、科技赋力、产业赋能的“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创造了中国茶产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名山模式”。“名山模式”,即集中打造一座“世界茶文化圣山”,以弘扬茶文化为引领、“五茶文化”为内核,持续铸造蒙顶山茶文化吸引力,不断扩大蒙顶山茶品牌影响力;集中建造一个“国家茶叶公园”,以做强茶产业为目标、“五大行动”为抓手,持续提升蒙顶山茶产业发展动力,不断提高茶企茶农增产增效活力;集中铸造一个“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以提升茶科技为支撑、“五化建设”为突破,持续提高蒙顶山茶科技软实力,不断增强蒙顶山茶核心竞争力。

新格局:“1+7+N”茶旅融合 文化内核持续深耕

一直以来,名山区深耕悠久深厚的茶祖文化、禅茶文化、贡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茶艺茶技文化“五茶”文化资源,讲好茶文化故事,全力做优“茶文旅”融合文章,推动茶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名山区蒙顶山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进行人工种植茶的地方,在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发表的《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中,就确立了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历史地位。据文字记载和史迹佐证,蒙顶山茶的历史,是从吴理真种下七棵茶树开始,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茶第一人,被尊称为“植茶始祖”。自唐开始绵延到清末,产自蒙顶山上的茶便作为贡茶进宫皇室,岁岁入宫,年年进贡,绵延不断。

经过两千多年的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品饮历史演变,蒙顶山形成了茶祖文化、贡茶文化、禅茶文化、茶马文化、茶艺文化等深厚的多元文化,成为了川茶复兴路上的风向标、排头兵与领航员。近年来,名山区高度重视蒙顶山茶文化在茶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深挖文化资源、做优“茶文旅”融合文章,创新推进“茶文化+”“旅游+”跨界融合,依托好山好水好茶,大力推动“1+7+N”茶旅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发展“新引擎”。

如今,名山区全域早已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的五大转变,打造“茶+N”新格局,通过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新高地:“茶业提效” 布局多元业态

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名山茶产业融合了生态、文化、科技、旅游、康养等多元业态,依托资源优势强势崛起,成为了特色优势产业、绿色生态产业、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在四川乃至中国茶产业中地位日益凸显。

近年来,名山区深入贯彻雅安市委、市政府关于“5+3”现代农业发展决策部署,大力推动“茶业提效”工程,有力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动“茶业提效”,加快打造“百亿产业”。名山区始终牢记“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的要求,专门成立雅安市名山区茶产业推进小组,统领相关工作。

截止到2022年底,名山区茶园面积39.2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27万亩),农民人均茶园达2亩,人均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茶叶鲜叶年产约20.8万吨,鲜叶产值25.36亿元;茶叶(干茶)生产量5.98万吨;茶叶茶叶加工产值45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超80亿元,在全国264个茶叶主产县中,发展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2022年“蒙顶山茶”品牌价值达43.99亿元,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持续保持四川茶叶第一品牌。

新活力:科技赋能产业 智慧茗园先锋者

名山区茶产业科研实力雄厚,特别是科研育种实力较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实施产学研战略合作。近年来,名山区主动承担茶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依托全国首批国家级、四川唯一茶树良种繁育场,加快推动“茶树品种良种化、茶叶基地数字化、茶叶加工标准化、茶叶产品多元化、茶叶品质优质化”建设,持续做好茶树种质资源保护、良种培育、优质茶苗推广等科研工作,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赋能。

一直以来,名山区深化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一站一场一中心一库”(陈宗懋院士工作站、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现代茶叶科技中心、西南最大的茶树基因库),“四园一圃”(茶树种质资源圃+品比实验园+母本园+苗圃园+新品种示范园),开展强化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发掘、特色新品种选育等技术研究、茶树良种品种和技术推广等基础性科技的研发攻关。

在此基础上,名山区坚持科技支撑,大力实施产学研战略合作,先后成立名山茶叶专家大院、雅安市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专家大院等3个专家大院、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陈宗懋院士团队名山专家工作站,组建“技术团队+科技人员+示范基地+实用人才”联合服务团,加大“深海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农残速测板快速测定农残”“茶树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成果应用转化力度。实施新技术研究,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农机智能化、冷链物流等方面开展研发,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此外,名山区积极推广智慧茶叶,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推进茶园环境监测、农事管理、虫情测报等方面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和自动化处置,建成全国首个“京东农场数字化茶园”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同时,以高水平推进企业园区化,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大力实施茶企转型升级,按照“1+4+N”茶叶加工企业空间布局规划,加快推进茶企“停产一批、整改一批、转产一批、入园一批”,推动茶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未来,名山区将继续以“三茶统筹”发展战略为指引,紧扣四川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精制川茶产业战略部署,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品牌打造为重点,以雅茶集团为抓手,以“1+7+N”模式为引领,全面提升名山区茶产业的品质、品牌和影响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种甜瓜,外号“锁喉瓜”,吃起... 这种甜瓜,外号“锁喉瓜”,吃起来很甜,吃完嗓子很难受! 夏季到了,市面上的水果种类越来越多,比如北方...
乡村游不只是“农家乐”!这个“... 今年“五一”假期,江门以文化为内核的乡村旅游迸发出蓬勃活力,全市接待游客量再创新高。从百年骑楼的咖啡...
原创 从... 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有一家蛋糕店特别扎眼。 橙色的店面、橙色的包装,连购物小票都是橙色,像...
手把手教你做西洋菜猪骨汤:鲜香... 在微凉的天气里,一碗热气腾腾的西洋菜猪骨汤,不仅能温暖身心,还能滋养肠胃,补充满满的营养。这道汤品看...
酱肘子的家常做法,酱肘子的家常... 酱肘子的家常做法及窍门 酱肘子是一道经典的传统硬菜,肉质软糯、酱香浓郁,适合家庭聚餐或节日宴客。以下...
武汉热干面:一碗面里的江湖气 ... 武汉的清晨,是从一碗热干面开始的。街头巷尾的小摊前,蒸腾的热气裹挟着芝麻酱的浓香,食客们或站或坐,筷...
原创 今... 大家好,我是喂尚美食,每天都会分享好吃的家常下饭菜。今天做了两道家常下饭菜,分别是香辣肉丝和尖椒烧茄...
芝士的10种家常吃法,芝士碎做... 以下是芝士的10种家常吃法及芝士碎的常见做法,兼顾易操作性与美味程度: 芝士的10种家常吃法 芝...
青岛第九届饮食文化大赛“202... 美食的号角已然吹响,青岛这座海滨之城的味蕾盛宴正式拉开帷幕——备受瞩目的青岛第九届饮食文化大赛“20...
万州烤鱼:从选材到上桌的制作指... 在万州,烤鱼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这种鱼外焦里嫩,配上丰富的调料和独特的烹饪...
吃对食材,养出"钢铁...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外卖、速食成了日常,胃病也悄悄找上门。 胃胀、反酸、消化不良……这些信号都在提醒你...
烤箱饼干的做法大全,简单烤箱饼... 烤箱饼干的做法大全及窍门 一、基础饼干做法 蔓越莓饼干 材料:低筋面粉115克、蔓越莓干3...
荔枝干做法最正宗的做法,荔枝干... 荔枝干最正宗的做法结合了传统工艺与对原料的严格筛选,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和窍门: 荔枝干正宗做法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