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宁陕县的县志记载:
1926年宁陕县经历了七天七夜的山洪爆发期,降水量瞬间达到900毫米以上,周围很多村镇都瞬间被淹没。
这座建立在河沙洲的城隍庙,按理来说,也会被瞬间淹没。
可是奇怪的是,洪水就像长了眼睛,在临近城隍庙时,竟然瞬间自动分流,绕开了。
对此,许多专家学者也无法给出原因。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百年神庙的秘密,居然被宁陕县的三个小学生一语道破。
这又是怎么回事?洪水分流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图1
这座城隍庙背后又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宁陕城隍庙
安康是一座充满故事的城市。
它位于陕西省的东南部,北承秦岭,南接巴山,一条悠长的汉江横穿其境,古木参天,郁郁葱葱。
优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既展现出北方民族的雄浑壮阔,又难以掩盖住南方的温婉丰润。
安康市历史悠久,从战国起,这里就拥有了“秦头楚尾,一大都会”的美称。
而在安康市宁陕县城北五千米的长安河沙洲上,屹立着一座百年神庙,它就是宁陕城隍庙。
城隍庙里绿树成荫,庙中的竹子、松柏都郁郁葱葱,与质朴的古建筑相映成趣。
图2
整体建筑呈现出水船的造型,自然而然就有了“金鸭浮舟”的美称。
城隍庙代表什么
城隍是远古时期华夏祖先信仰的自然神,在全国各地其实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城隍庙,这已然成为一种文化。
但是对于为什么要祭祀城隍,很多年过半百的老人还知道其中的深意。
而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城隍庙似乎只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文化符号。
翻阅《辞海》,对于城隍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护城河,二是守护一方城池的神。
而在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当中,对于“隍”有另一种解释,即城池。
有水的城池称为池,而无水的称为隍。
图3 《说文解字》
而关于城隍神,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的记载。
天子记载八神,分别是:司啬,禽兽神,百种神,农神,邮表,坊,水墉和昆虫。
一些学者开始推测,这里所说的水墉神就是城隍神的前身。
经过历史的演变,最终演化为现在的城隍神。
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奉神话,上古就有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到了周代,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祭祀制度。
这就是城隍神的由来。
也因为城隍是护佑一方百姓的平安,让他们免于遭受洪水的侵袭。
所以在古代,要是建造一方城池,自然就会在城中建造一座城隍庙。
图4
所以,全国各地依然留存的城隍庙就来源于此。
一般来说,城隍庙都会建立在城池中。
比如常见的上海城隍庙,西安城隍庙等。
可是宁陕的这座城隍庙却格外与众不同,它是建立在宁陕县城外几千米的沙洲上。
城隍庙的传说
对此,当地流行着许多传说。
最常说的就是在起初城隍庙确实是建立在城中。
可是到了乾隆年间,县城里一户人家的媳妇在晚上缝被子的时候。
由于光线昏暗,就把小姑子的戒指给缝进去了。
小姑子发现自己的戒指丢了很着急,思来想去觉得可能是自己的嫂子偷了自己的戒指。
可是在家里又不好明说,小姑子绞尽脑汁,计上心头。
图5 城隍神
她提了二斤香油去了城隍庙,求城隍爷好好惩罚一下自己的嫂子。
第二天嫂子也去了城隍庙,想要给一家人求平安。
可是刚进庙门,就跌了一个大跟头,摔折了腿。
原来正是城隍爷听了小姑子的话,才让嫂子倒了霉。
过了许久,小姑子自己在被子里找到了戒指,这才真相大白。
小姑子良心过不去,就把这件事给大伙说了。
嫂子也是个心地极好的人,没有跟小姑子计较。
可是城中的百姓却对这位城隍爷心生芥蒂。
觉得他收了二斤香油,就乱惩罚人。
于是百姓们,就把城隍爷连人带庙请出了城,直接建立在城外的沙洲上。
图6 上海城隍庙
可是真的是像传说中说的这样,城隍爷是被赶出去的?
专家经过勘察之后得出结论:这座城隍庙之所以建在城外的沙洲上主要是因为,当时城中面积有限。
而城隍庙所在的沙洲位于宁陕县境内最长的河流长安河上。
平日河水潺潺流淌,环绕着这座小城。
可是一旦到了洪水期,河水猛涨,周围的村落都人心惶惶。
河水涨起来了时候甚至会淹没周围的村庄。
可是神奇的是,屹立在河中央的城隍庙却从未被河水冲垮过。
这就是当地人将这座城隍庙奉为神庙的原因。
每年四月份,当地都会举办隆重的庙会。
图7
而在庙会的前一天,还会有城隍巡游的仪式。
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设立香案,祭拜城隍。
就是因为这里的城隍似乎真的拥有神力,能够让声势浩大的洪水绕道而行。
根据宁陕县的县志记载,这座城隍庙开始修建于乾隆五十年,至今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
而这两百年间,宁陕县的长安河一共发生过47次洪水侵袭。
周围的村落和古建筑被冲毁无数次。
可是这座屹立于沙洲中央的城隍庙却倏然不动。
当地人实在无法解释这一奇异现象。
因此关于城隍庙就有了非常多的传说故事。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金鸭浮舟的故事。
图8
什么是金鸭浮舟呢?
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有一个喇嘛来到了这里,在路过长安河畔时,发现沙洲上有两只金光闪闪的鸭子。
喇嘛一时利欲熏心,想要将这两只鸭子都据为己有。
于是这个喇嘛就趁着两只鸭子熟睡时偷袭,可是这两只鸭子却非常有灵性,立刻张开翅膀飞上天空,其中一只飞到了关帝庙,而另一只则停留在沙洲。
百姓们将之奉为神物,纷纷认为这座百年神庙屹立不倒,就是因为这只鸭子在洪水来临的时候,将城隍庙托了起来。
传说虽然生动有趣,但是城隍庙能够避免洪水的侵袭需要更科学的证据来说明。
图9
专家实地考察
为了揭开宁陕城隍庙能够让洪水自动绕道的真实原因。
近几年,许多专家都先后到宁陕地区进行实地调查。
经过专家的实地勘测,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隍庙,占地约6000平方米。
根据其建筑的整体风格,可以断定是清朝时期比较常见的庙宇结构。
专家还对城隍庙四周的环境进行了勘测。
城隍庙所处的河心洲 ,看起来就像个船型,地势并不具备抵御洪水的优势。
按照常理推测,城隍庙完全不具备抗洪的能力。
许多专家苦思冥想,却终究没有弄清楚,城隍庙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能够让洪水自动分流,绕道而行。
图10 都江堰鱼嘴分水堤
因此,关于城隍庙的种种传说一直都在当地广为流传。
城隍庙能够避洪的成因分析
就在传说日渐兴盛,专家无法解释的时候,宁陕县当地中学的三个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三名学生来自宁陕中学高一年级,分别是易优蓝,齐笑冰和蒋琦。
因为在自己的家乡,从小三个孩子就听说过非常多有关于城隍庙的故事,也多次去城隍庙玩耍。
但是随着他们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当地“金鸭浮舟”的传说就产生了疑惑。
三人一致认为,城隍庙之所以能够抵御洪水,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科学道理。
图11 都江堰鱼嘴分水堤示意图
为了揭开家乡城隍庙的谜题,三个孩子在2008年,利用课余时间和寒假,向学校申请了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课题。
就此展开了调查。
3名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之下,经历了整个四个月,先后进行了20多次对于老城隍庙的勘察和走访。
而且还翻阅了大量水文资料,绘制了河道地形图。
起初他们怀疑,城隍庙内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地下排水系统。
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庙中除了古代建筑常用的明渠以外,并没有额外的排水系统。
既然没有特殊的排水系统,位于河心洲的城隍庙并没有可靠的防洪措施。
那它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可以每一次遇到洪水都可以化险为夷的?
图12
考察团把目光聚集在当地的地形地貌上,会不会是因为地势高才让城隍庙能够避免洪水的?
其实远在镇江的金山寺,就是一座由于地势高出50米而总是能够避免洪水的侵袭。
可是调查团发现,宁陕城隍庙实际上处于地势低处,并不具备地势上的优势。
最终,百思不得其解的调查团将目光放在了河心洲的一块巨石上。
因为巨石形状酷似犀牛背,所以也被称为“犀牛背”。
这块巨石露出部分长6-7米,宽3-4米,根据估计,如果完全露出水面,这块巨石应该有百吨之重。
那么这块巨石和城隍庙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图13
调查团为了揭开谜团,对于巨石的岩石类型和当地山体的岩石类型进行了比对。
发现两者并不是同一种岩石类型。
那么说明这块巨石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在长安河上。
而是经历了数万年的河水侵袭搬运,才出现在这里。
调查团又进一步分析了长安河,认为它属于侵蚀河流。
在洪水期时,水流的冲刷力极强,这块巨石下的碎石就会被水流冲走。
巨石根基不稳,就会缓慢地向下游滚动。
可是一直向下游滚动的巨石为什么偏偏停留在这里?
调查团发现在长安河的一侧还有一条支流。
这条支流的存在有可能就是这块巨石停留在这里的原因。
图14
具体来说,在洪水来临时,支流就会自动与长安河主流汇集。
主流的水流支流相互作用之下,冲击力就会被分散。
那么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缓解长安河水流对于这块巨石的冲击。
所以这块巨石,才牢牢地停靠在河心洲上。
而巨石停靠在河水中央,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当河水下流时,就在犀牛背前被自动分为两股。
而犀牛背的后方就会自动形成一个滞留区,这就是一个流速减缓的漩涡区。
由于水流减缓,被冲击到此处的泥沙和石块经过长年累月的沉积,就形成了目前看到的河心洲。
河心洲的形成,与城隍庙能够避免水患侵扰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关联呢?
图15
调查团发现由于犀牛背所处的位置在河流的弯道地区。
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河水就会自动涌向凹岸。
在洪水期水流速度增大,水流增多时,凹岸一侧的水位就会明显高于河心洲一侧。
这就是处于高位置的村落在洪水来临时,遭遇淹没。
可是处于河心洲的城隍庙却安然无恙的原因。
这也反映出古人在此建立城隍庙的智慧,金鸭浮舟的传说,才得以在当地流传至今。
三位学生的研究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对此还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图16
除此之外,调查团还发现,自从建立了城隍庙,宁陕古城就再也没有遭受到洪水的侵袭。
经过勘察地形地貌之后,专家们发现原来是因为古人运用了当地的一种特殊的土石。
因地制宜地修筑了古城墙。
而这座古城墙也确实起到了保卫城池的作用。
对城隍庙的保护
1982年,安康响应中央号召,在安康地区进行了彻底的文物普查工作。
确定将城隍庙作为重点的古建筑进行保护。
随后又先后成立了宁陕县文物保护所,对于城隍庙中的正殿、戏楼、门楼、过道都重新进行了修缮。
图17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者络绎不绝,这里俨然已经成为西安的后花园,成为重要的古建筑保护对象。
关于这座百年神庙的传说还有很多,虽然当今世界还存在着非常多的未解之谜。
在宁陕城隍庙的勘测中,会发现很多古人存留的智慧。
对这些未解之谜的探索,不仅可以更好了解古代历史的发展,也可以给到现代人非常多的启示和思考。
科学永不止步,文中三个小学生孜孜求求的精神,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观点。
唯有抱着对世界的好奇心,看到的世界才会更精彩。
上一篇:三百年古梨树“花开”高原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