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集美 共建诗意生态家园
海峡导报
2023-03-30 10:00:55
0

原标题:水美集美 共建诗意生态家园

这是它们的新名片。

杏林湾水库——省级水利风景区;许溪——省级美丽河湖;集美区——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区。

这些新名片的背后,折射的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集美区,过去一年的“治水”成效和惠民成果。

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集中整治、长效管理”24字治水原则,过去一年,集美区全力深化河湖治理的“集美样本”,不断提升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集美幸福河湖品牌。

在这幅徐徐展开的“治水”新画卷中,集美区的河湖生态环境实现“水质变好、水景变美、水利变多”三大转变,河容岸貌更是再度蝶变焕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肉眼可见地提升。

治水“新名片”

1“省级水利风景区”杏林湾

水库城市“生态客厅”

每年冬春,成千上万的鸬鹚不远万里,和纷至沓来的市民游客一起,绘就杏林湾生态宜居的新画卷。

“每一个角度都很美”,家住集美区中航城A区的吴先生经常带娃环骑杏林湾,把湾景尽收眼底。

水烟浩荡,群岛葱茏,众鸟纷飞,坐落于集美新城中心区域的省级重要湿地、重要鸟类栖息地——杏林湾水库,是集美的“生态客厅”,于今年1月晋升“省级水利风景区”。

长达20多公里的环湾绿道,串联起集美学村、海堤、水上运动中心、园博苑、杏林湾营运中心、集美新城市民广场等集美最重要的地标和景观,成为可媲美环岛路的“靓丽风景环线”。

近年来,集美区成立杏林湾整治专班,相继推进上游农村污水治理、沿湾截污纳管、生态综合修复提升等系统工程,让水美岸绿的杏林湾蓝图成为实景。

日前,省、市重点项目——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也正式开工,将在湾底环保清淤,削减内源污染,清淤总量达313.3万立方米,进一步净化杏林湾水质。项目还将同步采用原位修复、构建鸟类栖息地等生态修复措施,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修复杏林湾生态系统,进一步打造更加美好的湾区生态。

2“省级美丽河湖”许溪

诗意“生态家园”

溪中流水潺潺,野鸭闲闲。岸上林木蓊郁,百花齐放。漫步在许溪“溪林生态示范动线”上,一派生机盎然。若是夏夜深深,还能偶遇晚出的萤火虫。

如今的“溪林生态示范动线”,还成了集美区节水工作成效的生动见证。在这里,集美区把节水文创、节水实践、节水教育融入生态水系沿岸后期环境氛围建设,建设节水科普设施、节水吉祥物等,形成节水科普长廊,打造“家门口”的节水教育阵地。

今年的“世界水日”前后,就有不少亲子家庭来到这里,沿途了解水文化故事,学习生态文明理念。

集美区许溪“溪林生态示范动线”项目,治理河道总长度4.83公里,建设湿地17万平方米,串联起了灌口和后溪两个镇、4个行政村近20个自然村的幸福生活。

项目以净化湿地为中心,安全生态水系为轴线,开展包括许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工程、许溪下庄鱼鳞闸净化湿地建设工程、流域周边农房整治及流域范围内田间管理房整治等项目,通过对河道及沿岸进行整治提升、生态系统修复,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景观动线,以生态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许溪不仅晋升为“省级美丽河湖”,许溪的治理经验也在厦门全市推广,助力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治水“成绩单”

1凝心聚力 全区治水“一盘棋”

小小一滴水,折射大民生。

一年来,集美区持续深化“双河长”机制,下好全区治水“一盘棋”。党政领导每月一巡河、每月一调度,区领导一线调研河湖治理48次,召开调度会议、专班会议24次,发挥河长制平台桥梁纽带作用,形成治水合力。

将“治标”和“治本”相结合,集美区形成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补给、生态修复、智慧调度”的治理方案,策划生成水环境治理项目41项,总投资约4.2亿元。

其中,后溪流域共开展21个流域治理项目,包括河道整治工程、村庄截污工程、补水工程、市政管网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等,总投资约2亿元。目前,项目全部完工,打造了37公里的碧水廊道。

生态补水,加快水体循环。过去一年,集美区重点推进九天湖补水工程(中亚城片区污水主干管及补水干管工程)、拐仔溪水库水源连通工程补水等项目,计划投资4.2亿生成集美水质净化厂至后溪生态补水工程、前场污水厂至风景湖补水管道工程,以及小龙潭坑内水库向风景湖、瑶山溪补水等工程。

同时,统筹休闲、景观、生态,因地制宜,“一塘一策”,总投资约为5200万元,分步推进完成58个小微水体整治工作。

2防治结合 多管齐下护碧水

治水先治污。集美区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构筑控污治水防护网。

过去一年,出动689人次巡查流域周边小企业,立案查处涉水工业企业和小作坊环境违法行为13件,处罚26万元。

同时,推进正本清源,累计开工249个小区、99个城中村、241条市政道路、75所学校;完成管道改造长度521.72公里、面积改造(不含市政道路)35.61平方公里,混接点改造10155处,病害点改造30306处,累计完成投资12.91亿元。

解决治水末梢的“最后一百米”难题,集美区全力攻坚农村污水治理提升,177个村庄全部完成污水整治提升。

长效治水在管护。集美区建立了“排口管家”机制,对205个入河排口定期召开调度会,通报问题、督促整改;联合督查督办,累计开展20余次涉河湖联合执法行动,累计下发督办31批,推进解决问题94个。

集美区还制定实施《妨碍河道行洪问题专项清理行动方案》,完成省、市级督办妨碍河道行洪问题整改7个、“四乱”问题6个,自查整改妨碍河道行洪问题10个,四乱问题15个,清理妨碍河道行洪高秆植物500平方米,土堆石块30吨。

3全民治水 共绘河湖新画卷

动手制作湖水标本,直观了解水质变化,日前,杏林街道莲亭社区联合华侨大学志愿者,为社区青少年上起了“世界水日”主题生态科普课。

近年来,集美区持续引导全民参与治水,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节点,开展线上答题科普宣传推广、“碧水映集美 河湖展新颜”主题摄影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高频率、多样化宣传集美区河湖长制成效,营造全社会节水护水亲水爱水、建设幸福河湖的良好氛围。

集美区还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教授,共同编制《集美区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报告》。

同时,打通“政校合作”渠道,面向“河小禹”高校青年志愿者开展线上报告解读会,交流水环境治理经验,引领青春力量,为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作贡献。

导报记者 吴舒远 康泽辉/文 沈威/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番茄烩饭:酸甜开胃,吸饱汤汁 番茄烩饭:酸甜开胃的治愈美食 番茄烩饭是一道将番茄的酸甜与米饭的软糯完美融合的佳肴,制作简单,味道...
几块钱一大把的“天然青霉素”,... ⚬ 《随园食单》有言:“食不在贵,应时而美”。 五月的蒜苔嫩的可以掐得出水。此时蒜苔的粗纤维含量比秋...
秦岭遇难事件再敲警钟:户外探险... 话说回来,最近几年登山徒步真是火得一塌糊涂。打开社交平台,满屏都是"拥抱自由""挑战自我"的打卡照,...
这个假期公共服务暖人心 多地政... 颇具地方特色的菜品,加上实惠的价格,不少地方政府食堂出现了大排长队的情况。 停车 住宿 寄存 游客服...
从塞上江南到南洋之滨 金牌导游... 4月18日,马来西亚吉隆坡MITEC旅展二楼内掌声雷动,“2025年马来西亚国际旅游展”正在举办。宁...
青海五一文旅市场实现“双增长”...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崔永焘 报道)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5年“五一”假...
揭阳“五一”假期文旅市场成绩出... 据揭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数据,揭阳移动大数据测算,“五一”假期5天,全市接待游客100.21万...
鹰潭到赣州旅游攻略交通景点规划... 鹰潭到赣州的旅程,始于一场不期而遇的暴雨。天气预报的“阵雨”演变为倾盆之势,高速公路上雨帘如瀑,能见...
打响城市名片的地方餐饮,集体「... 新疆大盘鸡、广西螺蛳粉、福建佛跳墙……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方特色美食曾经仅仅是城市旅游体系的组成部分,但...
延吉:游客变身“朝鲜族公主” ... “五一”假期,中国朝鲜族民俗园作为热门旅游打卡地,每天都有大量游客身着朝鲜族传统服饰,体验“朝鲜族公...
【加拿大丨房车自驾摄影团】10... 不一样的深秋 加拿大落基山的秋色,美的让人窒息 十月|秋美如画 加拿大落基山金秋摄影之旅 如果...
近200万人次!这个“五一”,...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从淮河路步行街的潮酷玩法到崔岗村的麦田音乐会,从元宇宙的VR体验到中医养生...
13日起暂停开放!不要跑空! 云冈研究院将于2025年5月13日至9月30日对云冈石窟第7、8窟实施临时封闭,封闭期间将开展文物数...
懒人必学:5分钟就能搞定的快手... 嗨!大家好!我是懒懒,爱美食爱生活! 一名每天在思考吃什么的90后社畜,喜欢做饭的业余美食制作者,用...
原创 牛... 牛肉作为餐桌上常见的优质蛋白来源,其鲜嫩多汁的口感一直是烹饪追求的核心。如何让牛肉摆脱“老、柴、塞牙...
一位游客的《利川游记》 一位游客的《利川游记》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我从重庆出发,自驾奔赴湖北利川,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
眉山东坡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多元... “五一”假期,眉山市东坡区文旅市场人气与口碑双丰收。全区8个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1.62万人次...
家常茄汁茄子,酸甜可口的下饭菜... 嗨!大家好!我是懒懒,爱美食爱生活! 一名每天在思考吃什么的90后社畜,喜欢做饭的业余美食制作者,用...
2024年中国露营椅出口金额7... 共研产业研究院通过对公开信息分析、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分析师专业性判断和评价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