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829位真人故事
我是哈萝,辞掉公职环球旅行,已走遍16国。
2015年4月14日早晨,一封辞职信上了热搜,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网友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
曾经,我也是一个乖乖女,按部就班地成长。可在30岁那年,我突然辞掉教师这个铁饭碗,无房无车,边打工边环游世界,目前走了16个国家。
人生在世,不就是为了体验一把乐趣,然后悄然离去嘛。
(路上偶遇的伊朗可爱的小姑娘)
父母是个体户,经营一家小杂货铺,家里还有个妹妹。因为体验过做生意的苦,父母特别希望我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把全部希望都压在我和妹妹身上。
我和妹妹一直都是错开的,我上高中,上大学住校的时候,她在父母身边;我工作后在父母身边,她去了其它城市读大学;我现在离开父母远游,她回到家乡工作在父母身边。
父母是从农村出来打拼的,算是不富裕的中产家庭,但他们砸锅卖铁也要给我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所以,我和妹妹虽然在小镇出生,但上学后就举家搬到了城里,接触到的都是城市的生活。
(疫情后的第一站,埃及)
母亲特别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从小让我们学习音乐美术,我也确实在艺术方面有天赋,参加的各种考级、各种比赛都获奖。所以,我的童年是在各种培训班、补习班里度过的。
相对于我妹妹,跟小伙伴打成一片,跟男孩子翻墙到处撒野的野蛮生长的童年时光。我的童年更像是深闺里的大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也不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父母、同样的生长环境,我们却是截然不同的个性。
其实,父母并没有限制我的任何自由,也从来不舍得打我,可我就是活成了父母眼里的乖乖女。父母说什么就做什么,父母要带我去哪就去哪,即使内心不乐意,即使内心有不一样的想法,但我从来不敢多说什么。
(多元的文化令我着迷)
“文静内向”是所有人对我的印象。后来,我长大一点,有了那么一点点自己的想法,每当父母向别人介绍说我很内向时,我内心就有个声音在反抗:“我的内向都是被你们说出来的,不要再反复强调这一点了。”
我羡慕那些性格开朗奔放,有很多朋友的人,反观自己为什么不能是这样的性格。
就这样,我按部就班地被推动着长大,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连什么是高中、什么是大学都没概念。
我只是按着既定的轨道走着,走着走着就上了师范学校,即使那个时候就隐隐地知道,自己并不喜欢做老师,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背包客在路上)
初中的时候,我就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现在,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
记得高中的时候,我上课听不进去,就拿出日记本写日记。我没什么朋友,就跟日记对话。我也不太懂跟别人倾诉我的想法,有事自己憋着,自己消化。
大学时,寝室里的室友习惯性跟别人倾诉,能拉着别人聊一晚上。我心里就想,我怎么就不能跟别人聊天倾诉呢?
就这样,我活得特别浑浑噩噩,行尸走肉,没有理想,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日复一日地混日子。
(跟印度友人和谐相处)
因为我别扭抑郁的性格,大学里换过一次寝室。我总觉得自己性格人畜无害的,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跟原来的寝室格格不入,后来换到新寝室后,跟室友相处倒是轻松融洽了。
可以说,我过去的人生主色调是灰暗的,常常形容自己是一张白纸,包括以前写的日记都透着阴郁。原生家庭问题是我前面的人生最大的困惑,父母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养育孩子。
其实,我母亲真的很不容易,把两个孩子养育得这么好,并且都如他们所愿进了体制。这对于他们来说,再等到我们结婚生子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大学毕业,我就考上了编制,当了小学教师,然后就一直在同一个学校里,无缝对接地从大学校园来到了另一个校园,角色也从学生变成了老师,从事朝八晚五安稳得可以一直到老的工作。
其实,铁饭碗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座围城。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种不停压抑自己迎合别人的氛围里,压抑到一定程度内心就有了冲破“牢笼”的想法。
因为学生时代,我就对背包旅行的方式有所了解。对搭车旅行、沙发旅行、义工旅行之类内心很向往,但是没有契机,也没有钱踏出第一步,不过在内心种下了种子。
工作后,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胆地做了一回自己,那就是独自去旅行。
(享受旅行中的休闲时光)
第一次背包远行是坐火车去成都,然后从成都边徒步,边搭车走的川藏318线去拉萨,到拉萨后顺便陆路去了趟尼泊尔,还遇到了尼泊尔塌方,差点没能完成这近在咫尺的出国计划。
记得,那次连登山包都是借用别人的,结合了很多别人的经验整理了自己的行李清单,光是置办整理行囊都花了好几个星期,还没敢跟家里人说实话。
出发那天,我还调错了闹钟,是在着急忙慌中出门的。那一趟全程为期40天左右,回程的时候坐了二三十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回来后用了一个多星期身体才恢复状态。
(海边也有骆驼)
这次旅行我非常享受其中,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看看青山,看看绿水,在陌生的城市吃地方特色美食,感受不一样的风景,回想起来全程只有兴奋和新鲜感,完全没有疲惫。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不用看别人眼色的生活。
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会遇到什么人,会编织怎样的故事,在路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很近。那次之后,我已经确定我对旅行上瘾,并且不想戒掉。
人这辈子来到世上,不就是尽情地体验一把,然后悄然离去嘛。短短几十年,有人35岁就退休躺平,有人78岁还在竞选总统,有人为买房买车奋斗一辈子,有人买一辆摩托车穷游世界。
经过那次独自旅行,我终于认清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怎样的活法,于是内心一个更大的想法蹦出来了,辞掉公职去旅行。
(高山上的眺望)
首先是父母这关要过,因为我一直生活在他们身边,没办法直接跳过他们,只有争得父母的同意后,才会放心去做其他的,虽然这本该就是我自己的人生。
本来2018年就提出了,但是他们不同意,我又用了一年时间跟他们磨。这一年,对于我们来说都不容易,像是个无法触碰的话题,每每谈起都是两败俱伤,但是没有办法,我还是得为自己的人生争取一下,所以还得一次次地去戳。
再加上,我也不善言辞,没办法一套套地以理服人,在互相理解的道路上走得有点艰难。
他们用了各种方法,硬的软的,退而求其次的,眼看着还是没办法让我改变主意,最后的最后终于松口,我在2020年初正式辞掉公职,那年我30岁。
那一刻,我感觉真幸福,主宰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甚至有一种狂欢感,身未动,心已远,诗和远方就在不远处等我。
(路上的温暖时光)
我辞职前的足迹还停留在亚洲,利用假期去过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印度、伊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土耳其等16个国家。
辞职的时候,我就雄心壮志准备冲出亚洲,但是一辞职就碰上了疫情,又在国内呆了3年。所以,我目前在进行的是,本该3年前就开始的计划,埃及是非洲大陆的第一站。
辞职旅行除了需要勇气,还需要金钱。我工作了七八年时间,不买房不买车,积累了大约10万元作为旅行的启动资金,后面这一两年,我是靠边打工边赚取生活费和旅行费的。
我的旅行方式可以用“抠”来形容,能走路不坐车,能坐公共交通不打车,国家之间如果能陆路走就不用飞的,住宿找最便宜的青旅,吃路边摊的频率比去餐厅多,吃饭也是比较喜欢去探索本地人爱去的苍蝇小馆。
(旅行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我一般对吃饭住宿没的环境有太大的需求,丢哪都能生存,小伙伴说我“能屈能伸”,不过我自己并没有觉得苦什么的,也是有多少钱做多少事吧,看自己的选择和取舍。
“勇气”和“羡慕”是在大家给我的留言里频率出现很高的词汇。
比起一眼到老按部就班的重复生活,未知对于我来说是迷人之处,所以我不用去克服害怕,也就无需谈勇气更像是找到了自己也终于顺从自己。
途中长时间停留的话,我会选择打工换宿,用一点点劳动换取食宿。我做过青旅前台、民宿保洁、吧台服务员以及冲浪俱乐部、咖啡馆、酒吧都呆过。对于我来说不仅可以省去食宿,更是一种体验,待得更久的话可能转正拿点工资。
(在吧台做服务员)
在海南酒吧打工换宿时,我的工作内容是前台,办理客人入住退房,接电话,处理平台系统上的订单,打扫大厅卫生,洗晒布草,收布草等。
由于是淡季,且海口本就不是旅游城市,所以工作时间并不忙,守着前台就行了。没事的时候,我可以看书、学习、练琴。我有时让店里的咖啡小哥教做咖啡,下班的时候去沙滩觅食,遛狗,算是一段惬意时光了。
我经常一个人踩着共享单车去海边追赶夕阳,一个人跟着地图去找别人推荐的店品尝当地的美食。为了品尝老爸茶,故意饿着不吃店里的免费午餐,留着肚子去感受下午2点才开始的茶店的下午茶,一个人的旅行实在是太爽了。
(人生重在体验过程)
我们每个人活着,其实都是在和时间做一场竞赛,最终不管输赢,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但重要的是,这段路上所经历的事,遇到的人,看过的景,一个人的老去不是年龄,而是欲望和斗志,只要你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永远都不会老去。
【口述:哈萝】
【编辑:雪后草原】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