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五探险传奇事,二四六历史冷宝藏,每天下午四点半与你相约。
在云南与西藏交界处,梅里雪山主峰、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直插苍穹。它的高耸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神圣的地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令人沮丧的是,尽管海拔远低于8848米的珠峰,但它却是中国唯一未被征服且永远不可能被征服的著名高峰,是名副其实的人类从没成功登顶的“处女峰”。
1991年,一支由中日两国精英组成的联合登山队试图打破这一神话,结果,他们的梦想、勇气和生命,都融入了这座神山的冰雪,酿成登山史上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大山难,17名挑战者无一生还。
卡瓦格博是藏传佛教八大圣山之首,是当地人心中不可亵渎的神灵。它的“神”不仅存在于典籍,更流淌在藏民的血液里。700多年来,每到秋末,就有无数信徒从四面八方前来,绕着神山虔诚转经。当地传说,任何对神山不敬者,必将招致灾祸。
当时挑战神山的联合登山队堪称顶流,融合了丰富的8000米级高峰经验、专业的科学分析能力和顶尖的攀登技术,志在必得。其中日方11人,以京都大学登山队为核心,因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超的技术享有盛名。队长井上治郎,是一名登山运动的资深组织者。核心人物船原尚武,兼具京都大学助教、气象学家和顶尖攀登者多重身份。
中方同样派出了全国登山界的佼佼者,共6人。主力宋志义来自素有“登山王国”之称的西藏登山队,拥有成功登顶海拔8201米卓奥友峰的辉煌战绩;孙维琦则是技术精湛的新生代代表,曾参与中日尼三国联合珠峰横跨项目。
但从始至终,当地藏民对这次攀登都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卡瓦格博庇佑一方,登顶是极大的亵渎。甚至一些人还聚集在飞来寺(梅里雪山景点之一,位于云南省距德钦县城8公里处的滇藏公路沿线,始建于公元1614年的明万历四十二年)焚香祈祷,请求神山显灵,阻止攀登。一场现代登山精神与古老信仰的冲突,悄然拉开序幕。
1990年12月28日,登山队从海拔3500米的梅里雪山斯农布卡大本营出发,5天后成功建立了海拔5100米的3号营地。1991年1月3日下午1点,突击队还报告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已攀登至海拔6470米,距离顶峰仅剩270米的垂直高度, 胜利仿佛触手可及。
然而,暴风雪不期而至,能见度骤降。队长不得不下令放弃冲顶,全部下撤至3号营地休整,等待下一个窗口期。
1月4日凌晨,斯农布卡大本营收到了3号营地发来的最后一条简短信息。此后无论如何疯狂呼叫,无线电的另一端始终只有令人窒息的忙音。17名队员,连同整个营地,一夜之间从世界上消失了。
大规模的搜救行动立即展开。但连续的暴风雪和频繁的雪崩,让救援队伍寸步难行,数次尝试都无法接近3号营地区域,最终在恶劣的天气和巨大的雪崩风险面前被迫中止。
17名登山精英,究竟去了哪里? 这成了一个悬在中国乃至世界登山界心头的沉重谜团。所有的推测都指向最坏的可能:他们遭遇了规模空前的大雪崩,整个营地瞬间被掩埋,推入深渊。
七年之后的1998年7月18日,一位藏民在海拔3800米的明永冰川侧碛上放牧时,赫然发现了散落在冰川上的彩色帐篷碎片、登山装备,以及……遇难者的遗骸。
后续的官方搜索,陆续寻回了10具遗体,以及大量的遗物。在一个日记本里,发现了可能是某位队员在生命最后时刻写下的字句,潦草而绝望:“我们错了,救救我。”
这短短六个字,是17名勇士留给世界最后的独白。是忏悔,是求救,还是在极端环境下对自然的终极反思?我们无从得知。
这次的悲剧,是中日登山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事件,它用最残酷的方式,向所有登山者展示了自然的绝对权威,深深震撼了世人。
在藏民持续的呼吁和这场悲剧的影响下,政府出于对藏族宗教信仰的尊重与登山安全的考虑,2001年颁布法令,永久禁止任何人攀登卡瓦格博峰。从此,它真正成为一座只可仰望、不可征服的“神山”。
今天,当游客们站在飞来寺,仰望日照金山的壮丽圣景时,总会听到导游讲述这个悲壮的故事。神山依旧,冰川仍在缓慢流动。或许,卡瓦格博将永远保持它的神圣与纯洁,用一场永恒的沉默,告诫每一个仰望它的人:真正的伟大,不在于征服,而在于懂得敬畏与尊重。
人们也许会产生疑惑: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自1953年以来,已有数千人成功登顶,商业登山甚至使其成为“世界最高峰上的交通拥堵”。为什么仅有6740米的卡瓦格博,却能让几代世界顶尖登山家折戟沉沙?
答案在于其独一无二的险恶。卡瓦格博并非喜马拉雅那种“高大缓”的山,它从澜沧江江面至峰顶,在不到10公里的距离内急升4400米,地形极为陡峭。更致命的是,它受印度洋气流影响,气候极端不稳定,突发性暴雪和雪崩是家常便饭。它的攀登难度是综合性的,是技术、运气与自然条件的残酷博弈,远非珠峰常规路线可比。
【知识卡片】最惨痛的悲剧:43人全部遇难
在世界登山史上,遇难人数最多的单一山难发生于1990年7月13日,在帕米尔高原的列宁峰。当时归属苏联,现位于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边境,海拔7134米。
事发一场里氏6.4级的强震,在登山季的鼎盛时期突然袭来,引发大规模雪崩。位于海拔5300米处的“岩石营地”被完全吞没,数十顶帐篷连同其中的登山者在睡梦中全部被掩埋。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悲剧共有43名登山者遇难,来自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以色列、西班牙和瑞士等地,其中许多是经验丰富的登山好手。由于当时苏联正处于解体前夕,通讯和救援协调困难,加之营地被毁的彻底性,使得救援工作异常艰难,最终无人获救。
列宁峰雪崩的死亡人数超过了1991年梅里雪山山难(17人)和1986年珠峰山难(15人),以突如其来的自然伟力和惨重代价,被公认为世界现代登山史上最沉重的一页。
【明日预告】严冬来临,在没有空调和取暖器的古代,人们如何与自然抗争?从明天起,我们在“历史冷宝藏”栏目推出“古人越冬智慧”系列,周二、四、六下午四点半准时解锁,敬请品鉴!明天首篇:冬天出门穿纸衣?揭秘失传千年的御寒黑科技,白菜价!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