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人喝酒,大家可能会想到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还有武松在《水浒传》里一次性喝下18大碗酒,顺便打死了一只老虎。听起来似乎古人能喝酒喝得毫无压力,甚至像李白这样醉酒后还能激发诗才。那么,古人到底喝的是什么酒?为什么他们能喝那么多,似乎一点事都没有呢?
从古人喝酒的习惯来看,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古人喝酒后通常不会出现醉酒的情况。虽然我们知道古代的计量单位和今天不同,如果现在让你喝下18大碗白酒,恐怕当场就能醉倒。不过,古代的酒精度数跟现代的白酒也差距很大,古人能喝得那么多,可能是酒精含量远低于我们今天常见的烈酒。 李白是古代著名的酒鬼,酒对于他来说几乎是生活的一部分。他高兴时喝,心情不好时也喝,朋友来了就请酒,甚至在写诗时也会喝一杯助兴!他著名的床前明月光背后的灵感,就来源于他那次醉酒。在他写给杨贵妃的诗《清平调》里有一句: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至今仍被认为是绝世之作,可以说,如果没有酒的帮助,李白或许就不会创作出这般传世之作。 至于李白一斗酒到底有多少呢?根据唐朝的计量单位来看,一斗酒相当于10升左右,相当于现代的10斤酒。可以想象,李白那时喝下的一斗酒,足足是今天10瓶啤酒的量。而李白能喝得这么多,是因为古代的酒精度数并不高,大约在5-10度之间,这和今天的啤酒差不多。所以,如果是酒量稍微好点的人,喝下10瓶啤酒还是没问题的。至于小说中的武松,他在景阳冈挑战酒量,一口气喝下18大碗酒,看似非常厉害,但实际上这是故事中的夸张手法。18大碗的酒量,已经是非常大的挑战了,甚至现代人也很难承受这么多酒。不过,小说里的武松最终的结果是醉酒,这也是符合常理的。如果真能喝下18大碗那么多酒,恐怕早就因酒精中毒倒下了。 再来看景阳冈三碗不过岗的故事,它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广告宣传。故事中的过岗并不是真的挑战酒量,而是为了吸引更多人前来尝试。因此,景阳冈的酒虽然比普通酒略强一些,但也不至于让人喝下去马上倒地。根据当时的描述,这种酒的度数相当于现代的红酒,而武松的18大碗酒量,相当于今天大约两瓶红酒的量,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非常多了。显然,武松并没有真的能毫无问题地喝下这么多。 总的来说,古人的酒和今天的烈酒相差甚远,他们的酒量和酒精度数也不完全相同,今天我们很难想象李白喝下10斤酒还能如常。而像武松这样的人物,虽然传说中酒量惊人,但其实这也不过是小说中的艺术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