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分公司开业仪式上,6人游定制旅行团队分享公司文化
作为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文旅资源得天独厚。“十四五”期间,北京持续释放资源优势,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3.7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722.4亿元,双创历史新高;接待入境游客近4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倍。通过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北京不仅实现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十五五”时期深化文旅融合、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筑牢了坚实基础。
《建议》原文摘录:促进文化产业创新,推进文商旅体展融合发展。
案例
深度挖潜定制服务业务规模跨越式增长
“十四五”期间,旅游业经历了冲击与复苏的跌宕起伏,而6人游定制旅行创始人兼CEO贾建强凭着对高品质服务的执着与对技术创新的敏锐,为旅游行业如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了生动案例。
回首“十四五”开局之际,旅游业仍处于困境之中,定制旅游这一曾被质疑“小众且昂贵”的赛道,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很多人不看好定制旅游的发展,觉得它只能服务少数高净值人群。”贾建强回忆道,2019年底,出境游业务骤然按下“暂停键”,全面进入停滞状态。作为一家长期以出境游为核心业务的企业,6人游随之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危急时刻,贾建强却始终坚定看好定制游赛道的长远前景,他选择“咬牙”顶住压力,力保公司核心团队不散,为后续复苏留存了关键力量。
为了渡过难关,他带领团队将重心转向国内游市场,深挖小众目的地资源,为客户提供私密性强、体验感佳的定制服务。而这一转型恰好契合了市场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对旅游的认知发生了深刻转变,“时间宝贵,想更自由、舒适地出行”成为大家的普遍诉求。6人游顺势推出不同的主题线路:为亲子家庭设计非遗手作体验之旅,为中老年群体打造康养休闲线路,为年轻人开发新疆滑雪、冲沙等沉浸式项目,甚至在云南线路中融入蜡染、陶瓷制作等非遗体验……凭借这些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6人游不仅成功在国内游赛道打开局面、稳步立足,更为其后续摆脱困境、实现业务复苏奠定了基础。
“十四五”期间,数字化浪潮席卷各个行业。贾建强还记得第一次接触OpenAI时的感受:“当时真是被它‘能思考、会分析’的能力深深震撼了!这是旅游行业提升服务和效率的机会!”不久,国内AI技术兴起并渐渐走向成熟,6人游迅速接入相关接口,研发出超级智能体Miss6,将AI技术融入定制服务的全流程。
Miss6让旅游服务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仅输入“新加坡”三个字就能快速生成种草文章,输入城市和停留时间即可产出包含景点、交通、地图的完整行程方案,还支持可视化修改和一键导出。“AI不是‘替代人’,而是‘帮助人’。”在贾建强看来,通过Miss6,旅游定制师可以从繁琐的文案撰写、资源排期等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倾听客户需求、传递服务温度。“Miss6是新质生产力在旅游领域落地的典型范例。它能够有效驱动旅游产品的创新突破与服务的品质提升,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而这恰恰是旅游行业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截至“十四五”收官,6人游的业务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整体业务恢复至2019年的150%。
保障
以文化为魂引领旅游发展多措并举推动文旅融合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林亮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北京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七个方面26条举措推动将北京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024年发布的《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
北京坚持保护第一,把文旅融合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统一起来,让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更加充分。“十四五”以来,北京首创推出“漫步北京”计划,引领全网citywalk旅行方式兴起,共推出500多条“漫步北京”主题游线路,推动核心区文化探访路建设。同时,认定发布100家北京市文化旅游体验基地,推出三大片区17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北京坚持以文化为魂引领旅游发展,加强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建设,推出人文、建筑和时尚相融合的城市漫步线路。环球主题公园盛大开园,与首钢园、亮马河、模式口等共同成为北京文旅新地标。此外,北京统筹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实现审批服务事项“一件事”办理,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培育主客共享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十四五”期间,北京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不断提升北京文旅国际影响力。同时,北京牵头起草《北京市优化入境旅游服务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入境旅游服务体系,推动入境游加快恢复、持续向好,入境、出行、住宿、游览、购物、支付等便利化服务得到全方位改善。
建议
文化赋能效应凸显打造更多“北京IP”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十四五”期间,北京旅游业呈现三大鲜明特点。首先,文旅深度融合特征明显,文化赋能旅游业发展的效应持续凸显。故宫、国博、军博及通州运河博物馆等文博场馆成为吸引游客的核心载体,春季书市等形成了文旅融合新场景,文创产业与特色非遗美食消费成为旅游收入增长新引擎。其次,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北京旅游的国际吸引力持续增强。第三,区域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深入推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模式形成常态化,冰雪休闲旅游成为区域旅游新亮点。
展望“十五五”,魏鹏举认为,北京旅游业需聚焦三大核心方向,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文旅深度融合。“未来5年,北京应持续探索文旅双向赋能新路径,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场景深度结合,打造更多具有北京特色的文旅融合IP,让文化成为北京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让北京旅游在全国文旅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其次,应加速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打造文旅新业态。魏鹏举认为,“十五五”期间,北京应推动数字化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开发更多沉浸式、互动式数字文旅项目;同时,应关注二次元文化消费趋势,满足不同群体尤其是年轻游客的消费需求。
此外,他还建议北京在“十五五”期间重点发力国潮经济,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结合点,打造具有北京辨识度的国潮旅游IP,以国潮带动文商旅体全产业链发展,形成独特的竞争力,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文旅动能。
本组文/本报记者赵婷婷
·畅想“十五五”·
6人游定制旅行创始人兼CEO贾建强:
旅游是帮人圆梦的行业。高品质的服务,可以帮每个人更舒适、更有温度地实现环游世界的梦想。未来5年,高品质服务将成为旅游行业的主流。
我期待在未来5年,低质量的旅游供给能被逐步清除——那些靠零负团费、强制购物盈利的旅行社,那些设施陈旧、服务敷衍的酒店和景区,能慢慢退出市场,留下的都是真正用心做服务、有文化内涵和优质供给的企业。
我期待,看到一个百花齐放的旅游行业,不再有“7万家旅行社平均年净利润不足6万”的内卷困境,旅行社无需再为短期生存焦虑,而能将更多精力倾注于高品质服务的打磨,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稳定客群、鲜明品牌与可持续的生存发展空间。
我期待,在AI技术与品质服务的双重驱动下,定制旅游行业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未来5年,在普通游客心中,定制游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像买一件合身的衣服一样,成为正常的服务消费选择。
我相信,对所有创业者而言,未来5年是最好的时代:是一个真正鼓励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是一个能让好服务被看见、被尊重的时代;是一个能让旅游这个“圆梦行业”帮更多人实现有温度的旅行梦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