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软哨、洋芋片。山风与烟火交织的贵州风味,正以破竹之势闯入全国味蕾。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贵州,曾把崎岖写进基因;如今却用标准化、技术研发与品类创新,把贵系菜一把推上中国餐饮的C位。有数据显示,酸汤火锅在2023年规模已达70亿-80亿元,2024年突破100亿元,2025年预计将达到150亿元。
当“村超”哨声、文旅热潮带来泼天流量,贵州企业也闪电抓住时机入场电商平台。在它们的出圈路径中,拼多多扶持助力新质供给涌现,也让当地民间小吃站上平台C位,田间地头的食材如刺梨、土豆也逐渐实现了从田间到车间的产业升级。
走出“小作坊”
难以想象,酸汤作为贵州特色,最早竟只能在贵州人家或贵州当地餐饮店里面吃到。直到2002年,酸汤才开始作为瓶装零售产品走出“小作坊”。玉梦集团总经理杨政州就见证了这个过程。
在贵州,苗家阿妈灶台边都有一个“宝贝坛子”。如果房子起火,除了金银细软,最重要的就是抱着这个坛子一起跑!这个坛子里装的,通常就是苗寨人家世代相传的老酸汤。在苗家,传统的酸汤发酵,通常要取老酸汤作“母子”(天然菌剂),装入透气土陶坛,置于灶台边借余温发酵。
尽管贵州酸汤“千家千味,一坛一味”,但出自台江和雷山的酸汤素有名望。在苗家,酸汤“母子”作为世代传承的物件,从不对外售卖。杨政州回忆,创立于1999年的玉梦,起家的“母子”是从台江和雷山两处的苗家人那“讨”来的。“你跟他处成朋友,你陪他喝酒喝高兴了,讨一点他就给你啦。”
讨来最好的酸汤“母子”,阻拦玉梦把酸汤产业化的问题还有“二次发酵”。在杨政州眼里,这是一座“大山”:红酸汤发酵时间不够,装在瓶子里还会“噗噗”地继续发酵,有时涨瓶能冲上天花板,白酸汤更难保存,三天就变味。
从1999年起,玉梦每年都花上百吨原料和西南大学联合做实验探索,终于在2002年,初步突破了酸汤发酵控制相关技术瓶颈。当年为解决“大山”问题设立的产学研方式也延续到今天,截至目前,玉梦集团通过与科研院累计获得酸汤“二次酿造”和“窖藏保鲜”技术等知识产权专利60余项。
标准化,同样是南山婆的追求。作为贵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果只满足于一个地方特色美食的品鉴,游客品尝了就走,那没有关系,但如果要产业化发展,一定要解决规模化和标准化的问题。”南山婆副总裁胡顺庭表示,为构建起严格标准,南山婆做了以下几件事:一是对原料实现标准化管控,避免杂菌进入发酵的环节,影响整个酸汤的品质;二是采用标准化的数字化设备,依托设备实现对酸汤品质的严格把控;三是对微生物发酵技术的精准控制。这样才能解决传统酸汤生产效能低下、规模化不足,标准化不足的问题,将小酸汤变成大产业。
南山婆工厂。
据介绍,目前黔东南州作为贵州酸汤主产区,目前已发展酸汤生产企业26家、生产线77条,年酸汤产能16万吨以上;带动全州酸汤原辅料种植达10万亩以上;2024年全州酸汤产业总产值达25亿元,贵州酸汤正朝着百亿级产业加速迈进。
另一贵州美食“脆哨”最早也来自于路边小摊摊。当时,拦住“脆哨”走出“小作坊”的“大山”不在“保存”,而在味道和口感。同样是“千家千味”,贵州的“最大公约数”是什么?
1978年在贵阳老城民生路上,丁家兄妹架起几口黝黑发亮的大铁锅就组了一个小摊摊。一开始,丁家兄妹做的脆哨和别人也无不同,后来他们几经改良香料配方和“哨子”口感,在传统肥肉脆哨、五花肉脆哨、瘦肉脆哨外,还推出了柴火辣椒、麻辣土豆片、木姜子油、麻辣折耳根等多种特色产品。
师傅正在制作脆哨。
以软哨为例,丁家兄妹做出目前的口感,已经经过了多番实验。“软哨的制作比脆哨难,软糯的口感其实很难把握。”丁家脆哨电商运营总监徐杰杰说。不过,丁家脆哨历经三代人不懈努力,如今已在乌当区火石坡工业园建有15000㎡现代化工厂,配备无菌车间、全自动包装线和完善质检体系,年产能高达100万斤。
触网出“山”
走出“小作坊”后,这批贵州特色食品企业想做的,还有走出贵州大山。而开拓线上、转战电商,则成为所有厂商必须考虑的问题。
2017年,作为零售酸汤品类的开创者,玉梦集团在电商平台小二的建议下决定开拓线上。玉梦集团电商总监潘林子回忆,进入电商世界后,玉梦每年的销售额都呈指数级增长。
但这些都远远不够,要成为现象级的产品,贵州还差一个时机。
2022年以后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概念更强,成为了玉梦集团迎来销售额增长的第一个契机。杨政州看到,在消费端,消费者从追求舌尖上的刺激逐步转向追求低油低盐低糖;在餐饮供应端,随着消费倾向于质价比,商家在降本层面追求得愈发极致,酸汤低成本的优势也让商家加大了推荐力度。
在这期间,玉梦借机推出了便利版的“傻瓜酸汤”。所谓“傻瓜”,用杨政州的话来讲,就是加水比例达1:7、兑匀就能食用的酸汤汤底,这样的汤底区别于贵州省内常卖的未炒熟的酸汤,在电商平台上颇受欢迎,杨政州认为,这是因为这类酸汤让大家“0厨艺都可以当贵州大厨。”
除了“傻瓜酸汤”,拼多多等平台数据和用户画像,也给了玉梦开拓新品类的灵感。杨政州谈起玉梦借电商拓宽用户群的过程,颇为感慨:上线主流电商平台前,买酸汤的大部分是30-45岁之间会做饭的人,随着产品的迭代,越来越多年轻的消费群体、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的群体成为了玉梦的客群。借此,玉梦也乘胜追击推出了酸汤粉、酸汤饮料,逐步向年轻客群靠拢。
“我们从2017年就成立了电商团队,一直到2020年,年销售额都只有几百万元。但从2021年到2024年,每年都是呈指数级的增长,到去年,我们一年的销售额能达到2000万元,而今年的目标是5000万元。拼多多在其中占据很大比重,是排名在前三的平台了。”潘林子介绍道。
玉梦集团电商总监潘林子。
2023年以后,徐杰杰所在的电商医疗器械行业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带着多年的电商操盘经验,徐杰杰来到丁家脆哨,搭建起了老字号的电商团队。
决定走上电商道路,就意味着要将丁家脆哨这一颇具地域特色的产品推向全国。徐杰杰的打法是用零食品类的方式拓宽脆哨的人群,用他的话来说,猪肉脆哨赛道丁家脆哨已经是天花板,如果不往其他品类开拓,品牌发展总是会受限。
2024年,丁家脆哨开始重点投入拼多多,一举在拼多多上推出了多款7g小袋便携式脆哨零食款,同时以110g特供拼多多的小规格脆哨产品引流,再带动250g的核心脆哨产品热销。
丁家脆哨工作人员正在打包产品发往线上买家。
徐杰杰表示,拼多多将品牌分类到肉类零食后,丁家脆哨获得了灵感,已经从脆哨分类拓展到肉类零食赛道。“我们根据市场反馈,我们也正在研发番茄、孜然、海苔等口味。在拼多多上,我们参加活动都会有流量补贴,这样会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地域食品。”
徐杰杰认为,与其他渠道相比,拼多多玩法会比较多样化,性价比的小规格产品肯定会产生效果。据悉,重点经营拼多多以来,丁家脆哨第一年销售额达400万,今年销售额有望达到500万。
借“村超”再次突围
2023年,一场“村超”的乡村赛事迅速成为流量的代名词。这场民间自发组织的赛事在贵州举行,凭借精彩的民俗表演、激烈的赛场氛围和接地气的办赛风格迅速出圈,仅当年5月13日“村超”开幕式,就吸引了万余人现场观赛。数据显示,2023年“村超”全网综合浏览量突破580亿次,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超6亿人次。
“村超”也迅速带火了当地旅游业,据报道,2023年5月13日至2024年6月30日,贵州榕江全县接待游客1169.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0.7亿元,均呈现爆发式增长。
“村超”就是“黔”货出山的又一个时机。从2023年开始,灵敏的贵州企业嗅到了流量东风,开始在“村超”现场发力。
“我们的队员穿着特色服饰,带着产品,借助这个国民级平台,让贵州酸汤的招牌在全国观众面前闪亮登场。”南山婆副总裁胡顺庭回忆,当时南山婆组建了两支“酸汤美食足球队”,亲自下场参与村超的美食挑战赛。另外,酸汤企业南山婆迅速成为贵州村超官方授权品牌,并开足马力发挥供应链优势,短时间内上市了村超辣椒酱、酸汤、酸汤粉、沙县小吃等二十多款村超美食。
南山婆的村超美食。
玉梦不仅积极赞助赛事期间举办的酸汤美食大赛,还与“村BA”联合推出了一款专属的“醇酸”联名款酸汤。潘林子回忆,虽然花了“大代价”,但收获也不少。
与此同时,在“村超”场外,贵州企业也开始了新一轮发力。抓住“村超”的泼天流量,玉梦开始在拼多多线上渠道发力投放。潘林子透露,以投放方式来看,拼多多的玩法非常简单便捷,推出的全站投流功能能直通全站,一款产品能能在各大资源位展示,不用人工去整理,非常智能。投流的便利适合新手玩家,降低了老字号试水线上的成本。今年玉梦有望在拼多多有望完成400万元的销售目标,实现30%的增长。
南山婆在村超赛事流量以外,还抓住贵州对文旅发力带动的流量,不断在电商平台上策略性“进攻”。南山婆电商总监翁琳有着14年的运营经验。今年9月,翁琳开始主攻拼多多,她对各大电商平台都有独到研究,拼多多在她看来最适合打造“大单品”。“9月开始,我们抓住平台特点和我们酸汤产品的地域特点,运气不错,目前月销量已经到60万+。”
翁琳观察到,在拼多多上,地域美食会有一定的自然流量,再结合低客单价,非常有机会打造爆款。“近期,南山婆就在拼多多等平台上开了一款58g的酸汤底料,用9块9的价格引流打爆款引流,再带动店铺其他品类的销售。”翁琳表示,“毫不夸张的讲,直接火箭式地增长,你可以想象9块9在拼多多这种赛道里面,它的影响力有多大,至少是500%以上的增长。”
在自然流的捕捉上,丁家脆哨也非常灵敏。徐杰杰说,在贵州文旅的发力下,每年7-9月贵州都会作为“凉都”进入旅游旺季,丁家脆哨在这个时节会加大平台投流。与此同时,拼多多平台的流量倾斜也让丁家脆哨获得更加足够的曝光度,更多人会因此能看到产品、尝上脆哨。
今年4月,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计划,拟在未来三年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1000亿元,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助推平台商家新质转型升级,全力构建用户、商家及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借助上述扶持计划,除了助力酸汤食材和脆哨,拼多多也不断助力贵州刺梨汁、“噜咪啦”薯片的出圈。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林文琪
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