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旅游职业学院,AI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训环节。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供图
用AI(人工智能)提示词助力导游词创作,通过人机交互模拟酒店管理运营、游客投诉处理等真实场景任务……近日,在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联合多家单位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赋能旅游教育”研讨会上,该校教师分享了AI应用于旅游教育的系列鲜活实例,生动展现了科技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成果。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加速涌现,传统旅游职业教育面临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滞后于文旅产业发展的现实难题。为培养适配产业升级的高素质人才,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自2024年起将人工智能应用全面融入教学改革,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连续举办两届人工智能示范课评选活动,自主搭建完成首个旅游职业教育大模型“白泽”平台,推动“AI+职业教育”嵌入人才培养的全要素、全流程。
AI辅助教学如何落地课堂与实训环节?应用成效如何?
“在《旅游信息概论》这门课程中,AI重构了教学流程。”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旅游信息系副主任侯衍捍介绍,课前,学生不再被动观看微课,而是通过个性化预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中,教室变身“AI训练场”,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开发“AI旅游指南”;课后,课程专属“智慧学伴小旅”24小时在线,根据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智能推送分层练习内容,实现精准辅导。“AI让我们从繁复劳动中抽身,从过去的知识‘搬运工’,升级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侯衍捍说。
除了课堂教学,实训课一直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传统技能训练往往需要教师提前协调企业,安排学生走进酒店、景区等校外场所,耗费大量“人、财、物”资源。而“白泽”大模型的行业场景应用板块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酒店运营与管理系副主任刘萍在《前厅服务与数字化运营》课程中,构建了AI赋能的教学体系——课前多模态学习、课中图文映射与智能生成式交互教学、课后“一对一”精准陪练,全方位训练学生的应变与沟通能力。比如,图文映射教学通过情绪文字描述、情绪感知显化、情绪精准识别等,让学生的接待服务更具共情力和个性化;智能生成式交互教学则由生机即时生成对话、调整服务语言,师生即时研讨技巧,师机即时评价诊断,集中训练学生在复杂情境下的适应反应能力。“过去我们教学生如何服务,现在重点培养他们如何理解人。”刘萍介绍,AI的多维度介入,有效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学生察觉客户情感靠想象、服务语言设计靠模仿的短板。
AI不仅为“教”带来理念革新,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等老师讲到针对性预习,从单纯记笔记到人机协同训练,我们在学会使用、管理AI的同时,还提升了信息整合、服务设计能力,建立了自信心,也更期待未来的职业发展。”山东旅游职业学院2024级学生张嘉琪说。
AI赋能职业教育,如何解决精准性、适用性问题?其是否会弱化教师“因材施教”的循序引导作用?
据了解,“白泽”大模型以Qwen2.5和DeepSeek-R1双引擎为技术底座,通过本地化部署与垂直场景适配,实现与教学、产业的无缝对接。“我们依托学院作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数据中心的优势,收集行业法律法规、标准及教学资料等作为语料,对‘白泽’进行‘投喂’和训练;同时,支持教师接入私域数据并进行个性化处理,保证了输出内容的针对性与准确性。”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闫向军介绍,“白泽”大模型建设下一步将深度融合文旅行业最新动态、AI数据以及教师个人知识库等,构建“产、教、研”一体化知识图谱,助力教师更新教学思维,拓宽学生能力边界。
相关专家认为,AI与职业教育教学的融合,带来了理念变革与提质增效,但也需明确其能力边界,进一步厘清AI的擅长领域与教师不可替代的核心任务,才能更好实现人与技术协同共创,更大程度地优化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应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构建开放共享的AI技术生态,凝聚政府、院校、企业多方合力,共同推动“AI+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11月20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刊发特别报道
《旅游职业教育大模型“白泽”上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