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和服店的店主最近有点发愁,本来准备得热热闹闹,想着年底游客一波接一波,结果衣服挂了一排,门槛却没几个人来踩。
北海道的滑雪场刚把雪道修好,预约却突然断崖式下滑,银座百货的员工站在柜台前,面对的不是客人,而是一地冷清。
问题出在哪儿?答案其实很简单:中国游客退票了。
不是个别人临时改变主意,而是一波接一波地集体“掉头”,背后不是天气不好,也不是航班出问题,而是中国官方连续三天发出的明确信号。
三天三道通知,日本旅游业直接熄火
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提醒公民注意赴日旅行安全,第二天,六家中国主要航空公司联合出台政策,允许12月31日前的赴日航班免费退改。
再过一天,文化和旅游部对赴日旅行提出更加谨慎的建议,三天时间,从政府到企业,从提醒到行动,整个信息链条拉满。
这套节奏,对日本旅游业打击非常直接,原本正是年底出国游的高峰期,日本早早做足了准备,商户、景区、航班、酒店全都在等着中国游客。
但中国航司这一退改政策一出,退票量瞬间暴涨,大量原本计划好的行程被取消,这不是小范围波动,而是实打实的游客流失。
而日本当地的航空公司和机场,本身就已经在承压,比如鹿儿岛、札幌这些地方,近期本土航班调度就不太顺畅,航班取消、延误频发。
现在中国游客的退票潮一波接一波,进一步打乱了整个节奏,运力跟不上,游客又不来,日本旅游行业的“主引擎”一下子熄了火。
钱没进来,压力却全压在了底层商户身上
中国游客过去对日本旅游业贡献巨大,这话早就不是新闻,但当这部分客源突然消失,影响才真正显现出来。
很多本地商户其实早就知道自己吃的是“中国饭”,但没想到这顿饭来的快,断得更快。
这次不是游客懒得出门,也不是经济不好舍不得花钱,而是整个市场情绪发生了变化,游客不来,消费自然断了。
店里的商品卖不出去,服务人员闲着没事干,租金照交,人工照付,压力一股脑落到了商户头上,尤其是那些靠中文服务吸引顾客的小店、民宿、导购员,受影响最直接。
问题是,这种局面不是短时间能缓过来的。航司退改政策虽然设定了截止日期,但市场信心一旦动摇,不是政策一撤销人就能立刻回来的。
旅行是种情绪消费,一旦安全感和信任感被打破,恢复期往往很长,对于本来就依赖旺季回血的商户来说,这样的打击无异于在最关键时刻被断了粮。
股市也反映了市场的真实判断,一些和旅游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连续下跌,说明他们对未来的预期并不乐观,这不是单纯的市场波动,而是对整个经济环境的一种反应。
旅游只是表面,背后是更深的对抗和依赖
这次中国游客的“集体掉头”,看似是旅行选择,其实背后牵扯的是更大的政治背景。
过去两年,中日之间的摩擦不断升级,这些动作虽然不直接针对旅游业,但市场是连通的,一边动了,另一边自然跟着起波澜。
旅游业最怕的就是这种“政治危险感”,游客出门,不光是为了景色和购物,更是为了放松和安全感。
如果一个地方在新闻里频繁被提及,还是负面为主,那再便宜的机票也吸引不了人,这和签证政策、航班安排没关系,是心理上的“不想去”。
日本自己也知道,旅游这条路走得太单一了,疫情之后,日本政府把“观光立国”作为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但问题是,过度依赖外部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本身就是个风险。
日本国内对大量游客进入其实也存在分歧,不少居民觉得游客太多影响生活,支持限制入境人数,这种矛盾没解决好,旅游业就始终在“欢迎”与“防备”之间摇摆。
更关键的是,日本企业和政府的步调也不一致,政界在地缘政治上频频表态强硬,但企业又离不开中国市场。
对商户来说,他们要的是生意,而不是外交上的“姿态”。
不来不只是退票,而是消费信心的断裂
和以往不同,这次中国游客的“退票潮”不是简单的价格因素或出行不便,而是一次对目的地“整体信任”的快速下滑。
一旦游客不再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哪怕政策放松、航班恢复,也难以短期内挽回。
与此同时,国内旅游市场正在悄悄分流,哈尔滨的冰雪游、四川的温泉游、新疆的滑雪场,正在成为中国游客的新选择。
这些地方虽然没有东京繁华、京都古韵,但胜在一个“安心”,没有争议,没有政治新闻,也没有复杂的边界问题,对游客而言,这种心理上的轻松,比任何打折促销都更有吸引力。
日本旅游业的未来并非完全无解,但前提是要明白一个现实:游客不是无条件的,如果一个地方在新闻上的存在感总是带着争议,游客的好感度自然会下降。
想要让游客回来,不是靠简单的营销和补贴,而是要让他们觉得“值得来、愿意来、来了不担心”。
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政治矛盾继续发酵,消费信心持续下降,旅游业的恢复将遥遥无期。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过去几年,中国与一些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已经多次表明,市场和情感是连在一起的。
一个国家的政治选择,最终会回馈到经济领域,而机场空空如也的登机口,商场里冷清的柜台,比任何新闻都要直接。
旅游不只是经济行为,更是情绪和信任的体现,当一个地方让人觉得“不值得来”,那就是最危险的信号,当游客的脚步停下了,经济的车轮也就慢了下来。
所以,这仗虽然还没有影,但从机场的冷清、商店的门可罗雀、滑雪场的沉寂来看,日本旅游业,确实已经提前“投降”了。
参考来源:
多地旅行社日本团游客退订:有退团比例超过六成,日本旅游消费股暴跌 2025-11-17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