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潮又有烟火气!在杭州这个菜场,买菜像闯了趟 “江湖”)
早上六点半,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文一路与万塘路交叉口的宋江菜场开启了一天的热闹买卖。“孙二娘早点”“武松面馆”“鲁智深熟食”……和其他菜场相比,这里不少店铺的招牌都是响当当的水浒人物,让买菜不再是单调的柴米油盐交易,反倒成了一场充满侠义气息的 “江湖游历”。
今年8月底,这家在老翠苑农贸市场原址上全新亮相的菜场,凭借《水浒传》IP 与市井烟火的奇妙碰撞,成了杭州新晋 “网红菜场”。不光是周边居民们爱来,更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了打卡风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
宋江菜场。记者 邹宸摄
文化IP为老菜场注入“新灵魂”和“高人气”
“来的都是好汉!”在宋江菜场门口,从欢迎标语开始就是浓浓的江湖氛围,几个大字也瞬间把人们逛菜场的情绪价值拉满。走一圈下来,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书法体的宣传牌,还有贴合年代感的摊位进一步提升了沉浸式的体验。
菜场水浒元素满满。记者 邹宸 摄
“这里本来就是宋江村,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借‘宋江’为菜场命名,就是想把‘侠义实在’的江湖气,注入最接地气的菜场烟火里。”宋江菜场经理俞力铭告诉记者,如今菜场里根据动线设置了14个带有水浒英雄的特色摊位,也带来了一拨实实在在的人气和流量。“有人来买菜,也有人来打卡,周末日均客流量达到上万人次。”
“我们在这里做了也有好多年了,以前就是普通的早点摊,改名后生意也更好了,顾客觉得很新鲜,还有人专门跑过来问我跟‘孙二娘’有啥渊源。”在“孙二娘早点” 档口,摊主大姐乐呵呵地说道,“虽然我不姓孙,姓李,但是孙二娘讲究的豪气仗义我们也有,肯定要做到分量足、用料实,不然对不起这个名号!”
“孙二娘早点”。记者 邹宸 摄
像李大姐这样尝到甜头的老商户不在少数。目前宋江菜场的76家商户里,有68家都是原来翠苑市场的老商户。“大家对菜场的感情深,如今看到菜场越来越好,都是打心底里的高兴。”她说。
“留住他们,就是留住街坊们的‘老味道’。同时再通过创新的形式把年轻人吸引来。”俞力铭告诉记者,菜场里现在还多了年轻经营者,“他们接力了父母的行当,做得也有声有色。”
林星正在招呼老客。记者 邹宸 摄
“以前的菜场都是年纪大一点的人爱逛,现在经常能看到和我差不多的同龄人来逛菜场。”肉铺00后的小周说,改造后的菜场还吸引了不少自媒体博主来探店。
“改造完老客们一走进来都说舒服得嘞,购物体验和心情也不一样了。”在水果摊95后的林星看来,“脏兮兮的菜场大家买完就赶紧走了,现在明亮干净的环境大家逛的时间也长了,年轻人也更愿意走进来。”
从“菜篮子”到“生活圈”,更便民更安心
不光是IP文化创意的落地,在宋江菜场,丰富的业态和智慧化的应用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丰富业态。记者 邹宸 摄
在“及时雨便民服务区”,缝纫机嗒嗒作响,十元快剪摊前师傅手起刀落,这些老手艺如今在菜场找到了新土壤。“我们做的是‘农贸市场 +’,不仅卖菜,更要做社区的生活驿站和便民中心。”俞力铭介绍,菜场集成了“便民早餐、特色美食、理发缝补”等多种业态,带来一站式的便民体验。
智慧农贸大数据监控平台。记者 滕一韬 摄
“菜场里不仅有满满的烟火气,菜品也丰富又新鲜安全。”俞力铭告诉记者,在菜场的入口处,还设有一块“智慧农贸大数据监控平台”大屏,菜场内的各类数据等都接入了这一智慧系统并进行了实时呈现。
通过大屏,记者看到,实时客流、农药残留检测公示、商户交易排行、菜品价格等情况一目了然。“商户们进来的菜品每天我们都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测,数据即时更新,老百姓买得明白,更吃得放心。”
“公区还设置有公平秤、充电宝、共享雨伞等设备,如果对交易有疑问,在门口一称重量就有数,菜场内还有工作人员在实时巡逻,确保消费体验。”(潮新闻 记者 滕一韬 邹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