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黄山11月16日消息(记者 刘浩)“包括但不仅限于臭鳜鱼。” 这句推介安徽美食的话,11月15日晚间,在第十五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赢得了现场热烈掌声。
安徽美食虽以臭鳜鱼闻名,其魅力却远不止于此。金黄酥脆的黄山烧饼、浓香四溢的淮南牛肉汤、麻酱浓香的阜阳格拉条……共同勾勒出安徽丰富多元的美食版图。
如今,一场正在进行的“超级皖”美食争霸赛,正全面展示着安徽从南到北的味觉地图。
安徽的美食故事,从未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
徽州臭小鳜(央广网发 黄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皖南:山野的风味哲学
皖南山区群峰叠嶂,江河水流清澈见底。这片多山多水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徽菜独特的风味哲学。
徽州臭鳜鱼,作为徽菜的代表之一,以其“闻着臭、吃着香”的独特风味,成为无数食客既好奇又向往的徽州味道。其肉质鲜嫩美味,细细嚼起来多汁弹牙,醇香入味。
与臭鳜鱼异曲同工的是徽州另一道特色美食——毛豆腐。这种表面长有白色茸毛的发酵豆腐,让初见者不免犯怵。
但经过油煎后,外皮微焦,内里却嫩得流心,蘸上辣椒蒜泥,豆香混着发酵的鲜味,成为徽州人刻在骨子里的乡愁。
黄山烧饼(央广网发 张启飞供图)
黄山烧饼则以完全不同的风味征服了食客。外皮酥得掉渣,梅干菜肉馅油润喷香。刚出炉时趁热咬一口,酥脆焦香。
问政山笋作为皖南地区的传统名菜,以其脆嫩的质地和清新的味道,成为徽菜中素食的佼佼者。而胡适一品锅作为安徽绩溪的一道传统名菜,因学者胡适常以它款待宾客而得名。
02皖中:江淮之间的味觉调和
皖中江淮丘陵和长江冲积平原区域,江河湖泊的水利灌溉,滋润着纵横交错的丰饶田畴。这里是安徽的鱼米之乡,饮食文化兼具南北特色。
芜湖虾籽面 (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于安徽文旅)
芜湖虾籽面,是一道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传统小吃。虽然做法简单,但味道非常鲜美,面条质地细韧,入口滑润。
芜湖红皮鸭子则体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饮食创造力。这款烤鸭在制作过程中会用糖稀给整个鸭身来套沉浸式“SPA”,将糖的清甜一层层渗入鸭子的表皮,再放入油锅里炸,最后进烤炉到通身金黄透红。
在合肥市肥西县三河古镇,三河米饺是一种传统特色名小吃。它用米粉做成饺皮,包入五花肉和各种调料做成的馅,然后油炸而成。外表金黄,饺皮酥脆,肉馅鲜美。
三河米饺(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于安徽文旅)
03皖北:平原上的豪迈滋味
皖北平原辽阔,土质肥沃,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这里的人们日常饮食以面食为主,一般口味重咸辣,汤厚色浓,惯用生大蒜、香菜 、荆芥佐味和配色。
阜阳格拉条被戏称为“阜阳意大利面”,是当地的特色传统小吃。面条颜色金黄、面形粗壮,配上黄豆芽、芹菜段、芝麻酱、辣椒油等佐料一起搅拌,味道浓郁,嚼劲十足。
淮南牛肉汤作为安徽菜沿淮片的代表之一,其鲜、咸、辣的独特风味传遍了中国。
常言道,天下小吃三分江湖:沙县小吃,兰州拉面,淮南牛肉汤是也。
淮南牛肉汤的讲究藏在功夫里:牛骨和黄牛肉得在大铁锅里“咕嘟咕嘟”六七个钟头,直至汤色乳白,肉香钻进骨头缝。
符离集烧鸡(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于安徽文旅)
符离集烧鸡则是宿州市埇桥区的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因产于符离镇而得名。它与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锦州沟帮子熏鸡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鸡”。
鸡肉香气扑鼻,肉质白嫩,肥而不腻,肉烂脱骨,鲜味醇厚,齿留余香。
太和板面同样源自皖北,这种宽面煮得劲道,配上羊肉臊子和炸得通红的辣椒,一口下去浑身通透。
太和板面(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于安徽文旅)
走在安徽的街巷里,最动人的从来不是景区的招牌,而是转角飘来的烟火气。
这片被淮河、长江划出三段风情的土地,连小吃都带着鲜明的地域性格——皖南的精细、皖北的实在、江淮的兼容,凑成了最鲜活的味觉地图。
一盘臭鳜鱼,是打开安徽风味世界的密码;而门后的天地,则是一方水土博大精深的美食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