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替的季节,身边咳嗽、感冒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秋冬季节容易生病的人,往往脾胃功能也不太好。中医常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话一点不假。脾胃就像身体的“能量加工厂”,它一旦虚弱,营养就跟不上,抵抗力自然就差了。
爷爷常说:“养胃不靠贵东西,粗茶淡饭最养人。”小时候每当我们贪吃生冷、肚子不舒服时,爷爷就用厨房里最平常的几样东西,鼓捣几天,准能让我们的脾胃“满血复活”。
如今生活好了,大鱼大肉反成了负担。是时候重温爷爷那套“穷养胃”的智慧了,用最朴素、最温和的食物,把忙碌生活中受伤的脾胃一点点暖回来。下面这3道爷爷的拿手“养胃餐”,简单有效,坚持两周,你会感觉肚子暖暖的,人也更有精神头。
爷爷管小米叫“代参汤”,可见其滋补力。它温和不刺激,特别好消化,是修复胃黏膜的一把好手。南瓜自带天然甘甜,富含果胶,能保护胃肠道。秋冬早晨来一碗,一整天肚子里都妥帖。
爷爷的小窍门,小米淘洗一遍即可,过度揉搓会损失营养。开水下锅,粥更香糯。
暖心做法
1、准备小半碗小米,用清水轻轻漂洗一下,沥干。一小块南瓜,去皮去瓤,切成小块。
2、锅里水烧开,再倒入小米,这样煮出来的粥不易粘锅,而且更容易“出油”(米油是粥的精华)。
3、大火煮开后,放入南瓜块,转小火慢熬20分钟。
4、期间记得用勺子搅动几下,防止糊底。熬到小米开花,南瓜融化在粥里,粥汤变得粘稠顺滑即可。
5、喜欢甜口的可以关火后加点冰糖,但爷爷说,原汁原味的甘甜才是最养人的。
这碗粥色泽金黄,口感绵密,早晨喝下去,从食道到胃里都是暖暖的,特别舒服。
这可能是最简单、最便宜的养胃小吃了。爷爷的解释很形象:“发酵过的面食,本身就有股‘和气’。烤到焦黄,它就能像炭一样,吸掉胃里多余的酸和湿气。”现代科学也发现,烤焦的馒头片上会形成一层糊化层,这层物质能中和胃酸,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小窍门:用不粘锅无油烘烤,效果最好,口感也最酥脆。
酥脆做法
1、准备吃剩的馒头(隔夜的更好,水分少),切成约1厘米厚的片。
2、最佳方法:电饼铛或不粘锅预热,不用放油,直接放入馒头片,小火慢烙。
3、烙至一面焦黄酥脆后,翻面继续烙。两面都变得金黄,“嘎嘎”响的时候就好了。
4、省事方法:用烤箱或空气炸锅,180度烤10分钟左右,中间翻一次面。
5、直接吃就非常香,如果胃不是很敏感,可以稍微撒一丁点盐来提味。
嚼着这香脆的馒头片,仿佛又回到了围着爷爷烤火炉的童年时光。它不仅是零食,更是安抚躁动脾胃的“定心丸”。
如果说前两者是“应急部队”,那这道粥就是“长效养兵”的基石。山药,在《本草纲目》里就被誉为“健脾益肾”的佳品,性子非常平和,不寒不燥。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三者合一,是平补脾胃的“铁三角”。
爷爷的小窍门:山药去皮时黏液会让手发痒,可以戴手套处理,或者手上抹点醋。
温润做法
1、铁棍山药一节,戴上手套刮掉外皮,冲洗后切成小段。红枣几颗,洗净后去核(去核不易上火)。
2、和第一道粥一样,小米开水下锅,先煮10分钟。
3、接着放入山药段和去核的红枣,继续用小火熬煮20-25分钟。
4、直到粥体粘稠,山药用勺子一碰就软烂即可。
5、这道粥自带红枣的甜和山药的糯,无需加任何糖,味道就足够醇厚。
这碗粥喝下去,感觉五脏六腑都被滋润了,尤其适合晚上喝,睡眠都会踏实不少。
最后的小叮嘱
1、“穷养胃”的精髓不在“穷”,而在回归本真、温和持久。这些食物不贵重,贵在坚持。
2、细嚼慢咽,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再好的食物,狼吞虎咽也会变成负担。
3、养胃期间,尽量避免生冷、油腻和辛辣刺激的食物,给脾胃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爷爷的智慧,历经岁月沉淀,简单却有效。在这个秋冬交替的季节,不妨试试这些朴素的“养胃餐”,花不了几个钱,却能换来一个强健的脾胃和一身轻松。吃对吃好,身体自然会用更好的状态来回报你。
本文由江江食研社原创,分享生活智慧,记录温暖味道。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下一篇:空腹喝酸奶:利弊解析与科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