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亿人爱上户外,风险与盲区也悄然而至
创始人
2025-11-14 21:47:11

今年盛夏,一位20岁的湖南女大学生“芝欧粥”用35天时间跨越中亚、高加索、西亚与北非,足迹遍及7个国家,总花费仅10514.68元。

这个故事在网上蹿红,引发了年轻人共鸣;背后则是Z世代旅行方式的彻底变革,从“跟风打卡”到“个性体验”的转变。

与此同时,根据《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目前我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突破4亿人。

骑行山林、健步绿道、星空露营...,这些充满活力的场景,已成为当下年轻人健康生活的新常态;大家都沉浸于未知探索,却未曾察觉风险可能也悄然升级。

01 爱“折腾”的年轻人

不可否认的是,年轻人正与“千人一面”的旅行或户外运动说再见,他们正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出行”。

根据《2025中国青年旅游观察报告》,沉浸式“慢游”(55.3%)和“自由行”(52.3%)已成为更受年轻人喜欢的旅游方式。

与此同时,根据《2025大学生暑期出游趋势》显示,92.6%受访者揣着个性化计划出发旅行,83.5%受访者直奔“非传统热门地”。

除了非传统式旅行,年轻人也热衷于在周末假期体验各式户外运动。

根据阿里消费洞察数据,徒步、登山、骑行、露营、滑雪、漂流等都是年轻人参与度较高的户外运动。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户外运动相关企业已达33.5万家,仅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2.4万余家,也反映出市场对行业未来发展持续看好。

简言之,从自驾、骑行、爬山、潜水冲浪到山地露营;从国内游到境外游,当代年轻人的“玩法”多元而个性。

然而,在这些充满个性与探索的出游方式背后,也隐藏着传统出游模式中未曾凸显的风险盲区。

一方面,是高风险运动保障缺位。

年轻人偏好的骑行、爬山、潜水、冲浪、山地露营等户外活动,其风险远超常规旅游。根据《2024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境内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335起。

更为严峻的是,许多传统意外险明确将滑雪、潜水、攀岩等高危运动列为除外责任,这使得热爱冒险的年轻人暴露在巨大的未知风险中。

另一方面,是境外旅行环境的复杂性。

对于年轻人而言,如果要考虑出境游,面临的挑战更为多元复杂,海外就医的天价费用、航班延误、行李丢失、证件被盗等棘手问题频发。

与此同时,环境陌生、法律差异、沟通障碍以及动植物带来的意外风险,都极大地增加了旅途的不确定性。例如,部分中国游客在境外潜水时,因不熟悉当地水流、危险生物,或与潜导沟通不畅,曾导致失联、受伤等安全事故。

因此,从追求沉浸式体验到探索非传统热门地,与之相伴的是传统保障缺失与新型风险凸显的双重挑战。

02 如何应对“玩出来”的潜在风险?

事实上,面对年轻人“玩出来”的新风险,保险行业也正从传统的“事后赔付”向“全流程风险管理”转型。

针对这类风险,中国平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两款如同为年轻人量身定制的综合保障产品:“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与“平安24全球守护计划”。

一方面,“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针对的是热衷在国内挑战自我的年轻人;该产品明确覆盖滑雪、潜水、登山、徒步等30余种热门户外运动。

对于滑雪、潜水、登山这类热门运动,还提供可自由加购的专项保障包,承保高原反应、冻伤、骨折、运动器材损失等高发风险。

此外,诸如意外住院津贴等保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年轻人因意外无法工作而产生的收入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行”也跳出了传统保险“事后赔付”的思维,构建了一个“防、救、赔、用”四维一体的全旅程急难救援服务体系。

在这个“防救赔用”体系中,尤其值得强调“防”与“救”的主动性。

所谓防在前,是系统会通过企业微信等渠道,主动为用户推送涵盖台风、洪水等18种灾害的精细化预警,并结合用户出行目的地实时更新风险提示,从源头降低意外发生概率。

而救及时,则是这是“平安行”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它整合了全国超90家直升机公司、60支专业救援队,建立了海陆空立体救援网络,承诺在接到求助后最快15分钟内联动出救,并锁定黄金72小时救援窗口。

所以,无论是新疆乌孙古道的被困驴友,还是青海雪山遭遇高海拔生命危险的探险者,都曾受益于此高效体系。

另一方面,对于热衷海外游的群体,“平安24全球守护计划”则是这些全球“驴友”的守护神。

一旦出境,遇到的问题可能层出不穷;比如可能遇到天价海外就医费用、语言不通、航班延误、证件丢失等等。

而“平安24”正是为解决这些痛点而生,其核心是全球紧急救援服务,实现了“无论你在北极圈看极光还是在非洲草原驰骋,保障和服务都在身边”。

首先,“平安24”主打的全球紧急救援,能有效应对“海外叫救护车太贵”的担忧。它依托全球8个运营中心和超过60万家医疗健康服务机构,服务网络覆盖233个国家和地区。当客户在海外突发疾病时,平安不仅能协助安排医疗资源并进行住院医疗费用垫付,还能提供多语种翻译服务,打通医疗沟通屏障。

其次,除了重大的医疗救援,“平安24”也将航班延误、行李丢失、证件丢失、个人财物被盗等旅行中高频发生的小麻烦纳入保障范围,提供全面的定额津贴补偿,极大减轻了旅行者的后续烦恼。

总之,不管你是国内游还是出境游,中国平安不仅提供了对应的保险产品,更构建了一套贯穿出行全程的安全守护体系。

核心,在于让追求个性化体验的年轻探索者,在拥抱未知的同时,也能拥有一份坚实的底气。

03 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

其实,“平安行”与“平安24”这两款保险产品,近年来早已经实现了显著的用户增长与服务拓展。

市场数据表明,最为直观。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平安行”已保障客户4290万人,提供超400次救援服务。

而“平安24”截至2024年底累计服务超6000家企业、65万客户,理赔案件超4万起,赔偿金额累计超2.2亿元。

在救援效率方面,2024年“平安24”共计完成426件海外极速救援任务,实现0投诉。

真实的救援案例,也证明了这种全链条服务的价值。

比如,2025年6月伊朗-以色列冲突期间,“平安24”在接到求助后,最短1小时内立即启动紧急撤离救援机制,凭借其全球应急网络与本地化协作能力,成功接回74位受困同胞,展现了在政局动荡地区的强大行动力。

2025年5月,一位在印尼雅加达公干的中国客户金先生突发急性脑炎,病情迅速恶化并入住ICU。“平安24”救援团队立即响应,协调配备ICU设备的医疗专机,构建稳定生命支持通道,仅用不到48小时就完成了从雅加达到广州的跨国医疗转运,落地后无缝对接广州中山医院继续治疗,所有医疗转运费用均由平安垫付。

这场跨越3000公里的生命接力,完美诠释了“先救后赔”的服务理念。

行业来看,当下中国保险业也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十四五”期间,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在这一行业变革背景下,中国平安作为市场领军者,其“平安行”与“平安24”的实践正是对“质量提升”战略的深度践行。

一方面,平安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如平安健康险的AI理赔已覆盖所有业务场景,AI理算达100%,实现了“出院即赔”的极致体验。

另一方面,平安依托其综合金融优势,2025年上半年集团归母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充足的资本实力为其服务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

所以,通过“防救赔用”的一体化服务体系,中国平安正推动保险角色从单纯的“金融工具”向“民生托举之手”转变。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保险产品不应再仅仅比较保费与保额,更应关注保险机构的全流程风险管理能力与服务网络覆盖。

小结

从云南大理的骑行山林到马尔代夫的潜水探险,从西北沙漠的星空露营到东南亚街头的背包穷游,中国年轻人的旅行方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当年轻人在沉浸式享受出行乐趣时,全链条的风险管理,也正成为他们自由探索世界的坚实后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千年石窟秒变顶流秀场!这场“衣... 山风流萤里,是谁踏碎光影而来;石窟回廊中,又是谁在诉说前世今生?11月14日晚,“宋潮心生・衣脉相承...
原创 山... 山东威海的8大名小吃融合了胶东沿海特色与民俗传统,以下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美味: 1.鲅鱼饺子 威海...
2026马年文旅景区新年春节唐... 今天分享的是:2026马年文旅景区新年春节唐潮游园会(潮起盛唐主题)活动方案-66P 报告共计:66...
4分钱壳配3毛钱肉,你吃的蒜蓉... 炭火滋滋作响,蒜蓉香气弥漫街头,15元6个的蒜蓉粉丝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看似肥美的烤扇贝,多数并...
原创 一... 老公出差了,孩子去奶奶家了,就剩我自个儿在家。说真的,第一反应不是孤单,而是——解放啦!再也不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