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爆火的“香茅吐司”:这抹东南亚风情,为何让人一吃就上瘾?
创始人
2025-11-13 02:03:07

最近,上海的烘焙圈被一股独特的东南亚风情席卷。它不再是躺在冬阴功汤里或点缀在咖喱中的配角,而是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形式,钻进了一缕缕柔软的组织里——它就是香茅吐司。

仿佛一夜之间,这款散发着柠檬般清新、又带有几分植物根茎清冽气息的面包,成了这座城市新的味觉通行证。从几家先锋面包店卖爆单,又迅速攻占了咖啡店的早餐菜单、白领的下午茶桌面,并最终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引爆了一场从线下抢购到线上复刻的全民热潮。

图源小红书:COINCAFE

为什么一种传统的调味香料,能在烘焙领域掀起如此大的波澜?又为什么,偏偏是东南亚的风味,让我们如此“上头”?

本文目录/ content

1:到底多火?上海抢不到,全网复刻

2:从调味香料到烘焙爆品

3:谁在为东南亚风上头?

4:市场需要口味“破界者”

01

到底多火?上海抢不到,全网复刻

如果你最近在上海试图购买一条香茅吐司,很可能会体验到什么叫“一包难求”。

最初推出这款产品的面包店,清晨和午后各出炉一锅,开放预定就能被销售一空,柜台上“香茅吐司已售罄”的标签成了常态,也成了它热度最好的证明。

图源小红书:Baker孟浪

线下的火爆迅速蔓延至线上。在社交平台上,“香茅吐司”相关笔记浏览量已破亿。用户们不仅晒出探店攻略和“战利品”照片,更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复刻”风潮。

“到底怎么才能做出店里那种浓郁的香气?”成了美食博主们竞相解答的难题。从如何正确处理香茅——捣碎、熬汁还是浸泡,到面粉的选择、发酵的诀窍,教程视频层出不穷。

家庭烘焙爱好者们在评论区交流心得,分享自己“翻车”或成功的经验,这股由消费驱动的创作热情,反向助推了香茅吐司的热度,让它从一款区域性爆品,升级为一个全网关注的美食现象。

02

从调味香料到烘焙爆品

香茅,这个名字对于东南亚料理爱好者而言再熟悉不过。它本是冬阴功、咖喱等菜肴中提味增香的灵魂,带着强烈的柠檬醛香气,性格鲜明而霸道。在过去,很难有人将它和柔软、温润的吐司联系起来。而正是这种“不可能”,构成了它创新的原点。

图源小红书:植觉食研社🌱

这场华丽的转身,始于一些烘焙师对风味边界的大胆探索。将新鲜香茅低温慢煮萃取出其精华,再融入汤种法的吐司面团中,既能保留香茅标志性的清新香气,又避免了其植物纤维带来的粗糙口感,让风味与组织完美共存。

图源小红书:王太家

当你撕开一片香茅吐司,它不像传统黄油吐司那样浓香逼人,而是一种更为幽雅、更具穿透力的气息率先抵达鼻腔。

入口,舌尖感受到的是吐司惯有的绵软与微甜,但随着咀嚼,香茅那清凉、微辛的独特风味缓缓释放,在口腔中形成一种奇妙的层次感。它解构了甜腻,带来一种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旁的清新感。

图源小红书:王太家

这不仅是食材的简单叠加,更是一场关于味觉的精准策划。它抓住了当代消费者追求新奇、渴望“味觉旅行”的心理,将一种熟悉的异域风情,以一种全新的、更易于日常接受的方式,呈现在他们面前。

03

谁在为东南亚风上头?

那么,究竟是哪些人在为这股东南亚风味的吐司“上头”呢?可能是都市女性、东南亚料理爱好者,以及日益壮大的健康饮食追求者。

图源百度网站

对于这些消费者而言,消费行为远非仅仅为了填饱肚子。她们是具备独立经济能力和成熟审美品位的“生活家”。

一款产品,不仅要美味可口,更要能与自我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诉求相契合。

香茅吐司所蕴含的东南亚度假联想、清新健康(相较于高油高糖的甜点)的意象,以及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小众感,恰好迎合了她们追求“精致、特别、有故事”的消费心理。抢购香茅吐司,成了一种低成本的精神遨游,一种对平凡生活的诗意反抗。

图源小红书:Celsus🤖

另一方面,Z世代的年轻消费者也“上头”的重要力量。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擅长并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对新鲜事物抱有极高的尝试热情。

“打卡”香茅吐司,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高效的“社交货币”。在朋友圈晒出这款小众而别致的面包,不仅展示了自身的美食雷达足够敏锐,也迅速完成了在社群中的身份标识——“看,我是懂吃的,是跟得上潮流的”。

图源樱桃小时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消费者的“上头”并非盲目。她们愿意为情绪价值和独特体验支付溢价,但同时也精于计算。她们会比对不同店铺的价格、研究配方表、寻找“平替”食谱。这是一种理性与感性交织的消费智慧:既愿意为能触动内心的产品买单,也始终握着衡量价值的那把尺。

04

市场需要口味“破界者”

香茅吐司的成功,绝非孤例。它只是“香料烘焙”这个大趋势下的一个高光缩影。回顾近年的市场,不能发现越来越多的传统香料正走出厨房的炖锅和炒勺,与烘焙跨界擦出火花。

图源小红书:豆蔻面包DoughCo.

比如斑斓,凭借其独特的粽叶香气和天然翠绿的色泽,早已从斑斓蛋糕出发,席卷了戚风、面包、玛德琳等几乎所有烘焙品类;

还有受白人喜爱的姜黄,以其抗炎、抗氧化特性备受健康人士推崇的姜黄,也开始出现在黄金拿铁贝果、姜黄生姜磅蛋糕中,带来温暖的辛香和夺目的金色;

图源小红书:鲁尼

花椒作为本土香料的代表之一,最近花椒巧克力曲奇、花椒恰巴塔等产品都很火热,以其“麻”与“甜”的碰撞,带来了极具冲击力的味觉体验,成功实现了中西风味的融合;

日式料理中常见的紫苏,与梅子、白巧克力组成搭档,被包进面包里或混入饼干中,贡献出一抹清爽的草本气息……

图源小红书:高文

烘焙的“口味边界”正在被迅速打破。所以未来的爆款,将越来越依赖于对不同文化、不同领域食材的跨界融合能力。

对于烘焙品牌而言,不能再仅仅盯着传统的烘焙原料,而需要将视野扩展到全球的香料柜、各地的特色农产品上。建立一个灵敏的“风味灵感库”,是捕捉下一波趋势的前提。

图源小红书:豆蔻面包DoughCo.

要掌握“融合的智慧”,简单的堆砌只会制造怪味。如何平衡香料的个性与烘焙品类的基底,让它们相得益彰而非互相打架,考验的是烘焙师对风味的深刻理解与技艺驾驭能力。

当香茅、斑斓成为大众款,下一个机会点在哪里?或许是豆蔻、是罗望子、是山胡椒……主动去发掘、测试市场,才能从潮流的追随者,变为潮流的定义者。

图源小红书:探探吃了吗

“香茅吐司”的走红,是一场由味觉好奇心驱动的完美风暴。它始于大胆的创意,成于社交媒体的放大,最终根植于当代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和情感共鸣的深层需求。

它告诉我们,今天的“好吃”,是一种综合的感官体验,是故事,是记忆,也是一种短暂逃离现实的身份认同。当我们咬下一口散发着东南亚气息的香茅吐司时,我们咀嚼的,或许正是那份对远方、对新鲜、对一种别样生活方式的无限向往。

图源小红书:Angelaaaaa

而这股席卷而来的东南亚风,吹拂的或许不只是我们的味蕾,更是整个烘焙行业未来创新的风向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突然爆火!有门店原料卖断货!瓜... 这边“奶皮子糖葫芦”的热度余温未过,那头热门榜单上又有了新东西—— “固体杨枝甘露”,你听说过吗? ...
以IP赋能破局 以标杆引领升级... 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中央赋予海南自贸港的四项战略定位之一,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
这鸡翅咋能外皮焦脆内里多汁?腌... 这道集蒜香、奶香、甜咸于一体的【蒜香黄油蜂蜜鸡翅】来啦!它可是派对上的明星,哄娃的神器,更是懒人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