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一家面馆里,当看到菜单上出现“水煮鸡肉”时,一名顾客诧异的说,怎么面馆会有这道菜?可看到老板小林那一身惊人的肌肉后,顿时恍然大悟。每天清晨,小林用传统毛竹压面,虽然耗时耗力,但却劲道十足,还被他视为锻炼肩部和三头肌的“天然有氧运动”。就这样,坚持8年后,市级健美大赛冠军终被他收入囊中。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小林坦言,面馆养活了一家人,还能有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非常满足!
蹲点加找人“盯梢”学到手擀面技艺
小林今年35岁,是土生土长的台州人。他向记者坦言,自己小时候不爱上学,特别喜欢做饭,初中毕业后就去酒店学厨了。“在酒店学厨其实挺枯燥的,要从切小料、搬盘子等杂活干起,做了一两年后,师傅才会允许我烧烧最简单的员工餐。”为了多积累下厨经验,小林和其他学徒会在下班后继续留在酒店,等待客人加菜,争取每一个能炒菜的机会。在酒店学习的两三年里,他慢慢积累了经验。
在酒店做了几年厨师后,小林萌生了创业的念头。由于家里资金不足,他选择了成本较低的面馆。“当时有存钱2万,再加上加借款3万,凑足5万开了面馆。”小林说,当时自己把当地最好吃的那些面馆几乎尝了个遍,发现几家生意特别好的面馆,面条都很劲道,不过都是别人做好再送过去的。于是,小林在面馆门口蹲守了好几天,却没等到送面条的师傅。
为了学到核心技术,小林给这家面馆对面的水果店老板塞了个红包,让对方帮忙盯着,最终才拿到了做面师傅的联系方式。小林说,师傅一开始并不愿意教他。“我没有放弃,经常去他店里帮忙,像烧菜等等。”小林的真诚打动了老师傅,他也如愿以偿学到了手擀面的技艺。
小林告诉记者,自己选择手擀面,不仅因为手擀面口感更好、没有任何添加剂,还因为对许多人来说,手擀面还承载着小时候的味道,有一种特别的“情怀”。“我每天都当着顾客的面和面、擀面,顾客能吃得更放心。”
揉面8年终于揉出一个健美冠军
每天早晨5点,小林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向记者介绍,早晨5点到8点,他需要和面、压面、擀面。在制作过程中,小林觉得最考验体力和耐力的就是“压面”,需要将面粉和成粗糙的面团,再用毛竹反复碾压,让面团变光滑。“光早上压面,就要半个多小时。” 小林解释说,他用传统毛竹压面而非机器,是因为机器压的面太实,毛竹压的更有弹性。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可以锻炼肩部和三头肌。
这与小林的另一大爱好——健身,形成了奇妙的平衡与支撑。“虽然做手擀面很辛苦,但我刚好也喜欢运动,擀面条也是一项运动嘛。像我平常擀面的话,去健身房就只要做力量训练,不用额外进行有氧运动了。”小林健身8年了,最初是被朋友拉去健身房,觉得别人练的胸肌、腹肌很好看,自己也产生了锻炼的想法。练了一段时间,小林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些项目,就一直练了下去。
练了几年,小林尝试参加当地的健美比赛。对他来说,参赛是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看自己有没有进步。在今年5月份台州举行的比赛中,他斩获了古典一个组别的冠军、传统70公斤组亚军。小林向记者诉说了备赛的艰辛。“因为我日常工作比较辛苦,也不用刻意降体脂,所以一般准备两三个月吧。备赛期间饮食特别严格,平时想吃的热量高的东西都不能碰,只能吃鸡胸、米饭、蔬菜等相对健康的低碳水食物。但这样每天睡前都会有饥饿感,要坚持好几个月。”除此之外,为了让肌肉线条更明显,还需要在赛前控制摄入的盐分和水分。
小林认为,健身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除了体型的变化给他带来自信,小林还开发了许多与健身相关的餐品,比如水煮鸡肉、鸡胸肉炒面,受到了顾客的喜爱。“后来就会有许多健身人士会来我家吃面,还有看到我在擀面,过来捧个场的也挺多。现在看来,健身对我面馆生意的影响还挺大的。”
短视频火爆迎来粉丝前来“打卡”
去年年底,为了消解做面时的枯燥乏味,小林灵机一动,将自己压面的画面拍摄下来,做成短视频传到网上,迎来不少关注和点赞。小林向记者坦言,上传视频之前自己还有挺多顾虑,“只有两三个赞的话,会很尴尬的”。
小林拍视频的方式很简单,“只需要把手机架在那拍就好了,我空闲的时候剪辑一下,不耽误工作的”。小林的短视频大多呈现了一种“反差感”,画面中他流畅优美的肌肉线条,打破了观众对擀面师傅的刻板印象。
如今,小林几乎每天都更新短视频,还坚持每天早上6点到8点直播。直播时,他会介绍店里有关健身的鸡胸肉饭、鸡胸肉炒面等产品,为面馆带来曝光。这不仅吸引了同城顾客,还吸引了许多粉丝专程前来“打卡”。每逢节假日,甚至有来自上海、杭州等外地的顾客,特地赶来吃一碗面。
目前,小林的生活十分规律。他早上5点起床开始工作,忙完中午的高峰期后,下午1点半到3点半会去健身房锻炼,再回来准备晚上的食材。面馆营业到晚上七八点,他就打烊回去休息。“现在这家面馆,基本上能养活我一家人了,我还挺知足的。虽然赚不了大钱,但也够平常的开销,还有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就觉得很幸福。”小林说。 实习生 孙舒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一鹏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