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洪滕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中央厨房内,行政总厨袁少奇正手持长勺,对新研发的融合菜进行最后一道调味校准。从东北炖菜的浓醇到云贵川风味的鲜辣,从高校食堂的创新菜品到餐饮集团的标准化管理,这位拥有二十余年厨龄的中国烹饪大师,用一把菜刀、一口炒勺,在灶台与餐桌之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美食人生。
东北烟火气:从一口猪炖菜馆淬炼基本功
袁少奇的烹饪之路始于绿康一口猪炖菜馆。作为以东北炖菜为特色的餐饮品牌,这里对食材本味的追求和火候的精准把控,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厨艺基础。"东北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尤其是炖菜,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袁少奇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回忆道。在担任厨师长期间,他主导优化了招牌菜"扒猪脸卷饼"的制作工艺,通过控制文火慢炖的时间和温度,使猪脸肉达到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口感,这道菜至今仍是该店的镇店之宝。
当时的一口猪炖菜馆以"量大味浓"著称,袁少奇在保证菜品分量的同时,创新性地加入了食材预处理的标准化流程。他要求后厨团队严格筛选东北本地黑猪肉,对酸菜进行二次发酵,这些细节让传统炖菜在保留风味的同时更符合现代食客的健康需求。这段经历让他深刻理解到:"好的厨师不仅要会做菜,更要懂食材,只有尊重食材的本味,才能烹饪出打动人心的美味。"
风味融合术:桑竹之属的跨地域味觉实验
从东北炖菜到云贵川融合菜,袁少奇完成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重要跨越。在桑竹之属担任厨师长期间,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西南地区的麻辣鲜香与东北食材的醇厚完美结合。为此,他多次深入云贵川地区采风,学习当地的烹饪技法和调味逻辑。
在那里,袁少奇首创了"酸菜豆花水煮鱼"这道融合菜品——选用东北酸菜作为底味,搭配贵州豆花和四川辣椒,既保留了水煮鱼的麻辣过瘾,又通过酸菜的酸爽解腻,豆花的嫩滑增加口感层次。这道菜一经推出便成为店内爆款,甚至吸引了不少餐饮同行专程前来品鉴。他在融合菜创作中坚持"不违和、有亮点"的原则,认为"融合不是简单的食材堆砌,而是找到不同风味之间的共通点,让它们相互成就。"
校园美食家:哈工大闲庭餐厅的"青春味道"
2020年前后,袁少奇出任哈工大985闲庭餐厅主厨,这一岗位让他的厨艺创作迎来了新的维度——如何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让挑剔的大学生爱上食堂菜。他深知高校餐厅的顾客群体特性,于是开启了一场针对年轻口味的烹饪革新。
他带领团队对传统校园菜品进行改良:将东北传统的锅包肉调整为小份装,外酥里嫩且酸甜度降低,更符合女生的口味;推出"轻食版杀猪菜",减少油脂用量,增加蔬菜比例;甚至创新性地将云南过桥米线与东北骨汤结合,打造出"骨汤过桥米线",成为学生们的早餐首选。此外,他还根据季节变化推出时令菜单,如春季的香椿炒蛋、夏季的凉拌秋葵、秋季的板栗烧鸡、冬季的羊肉萝卜汤,让食堂菜也充满仪式感。
这些努力让闲庭餐厅成为哈工大校园内最受欢迎的餐厅之一,学生们在社交平台上自发分享"袁师傅的新菜品",甚至有毕业生在离校前专程来餐厅与他合影留念。袁少奇说:"能让学生们在求学期间吃到家的味道,是我作为校园主厨最大的荣幸。"
管理新篇章:洪滕餐饮的标准化与创新平衡
如今,作为哈尔滨洪滕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行政总厨,袁少奇的工作重心从灶台前转向了整个餐饮体系的搭建。他负责统筹公司旗下多家门店的菜品研发、食材采购、后厨管理和人员培训,在规模化运营中寻找标准化与创新的平衡点。
他主导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食材溯源体系,要求所有门店使用指定供应商的新鲜食材,并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同时,他将自己多年的烹饪经验转化为标准化的操作手册,确保每一家门店的菜品口味统一。在创新方面,他每月组织一次后厨团队创意研讨会,鼓励厨师们提出新菜品构想,自己则担任"首席品鉴官",从口味、成本、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把关。
近期,他带领团队研发的"黑松露炖排骨"即将在各门店上线——这道菜选用东北精排,加入云南黑松露提香,慢炖三小时而成,既有东北菜的醇厚,又不失高端食材的精致。袁少奇表示:"作为行政总厨,我的责任不仅是做出好菜,更是要带领团队共同成长,让我们的餐饮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始终保持活力。"
匠心永流传:二十余年的烹饪初心
从基层厨师到行政总厨,从单一菜系到多元融合,袁少奇的烹饪之路始终围绕着"匠心"二字。他推崇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的理念,认为厨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在厨艺上有所精进。
在谈到未来的规划时,袁少奇表示希望能将自己的烹饪经验传承下去,计划与职业院校合作开设烹饪实训课程,培养更多年轻的烹饪人才。"烹饪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他说,"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美食的魅力,让传统技艺在创新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