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山在海内外影响力都很大,作为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代表景区之一,是到黄陂旅游必打卡之地。
木兰山以南天门为界,以下为佛教建筑,以上则是道教建筑。木兰山古建筑群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 千年来两教和谐共存,相通相融,佛中有道,道中有佛,与木兰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木兰山独特的文化氛围。
到了木兰山,木兰山上的木兰将军坊那个御赐的牌坊,必须要仔细感受下独具跨越千年的魅力,上面雕刻的“二龙戏珠”、“双凤朝阳”,凤上龙下,不仅工艺精美,更有深刻的寓意。正面的“忠孝勇节”清晰可见,为木兰精神做了简洁精辟的概括。后面的“唐木兰将军坊”更为黄陂作为木兰故里立下了千年见证。
木兰山上的古建筑非常有特点,采用石板石条交错嵌压而成,不用泥浆,而是乱石干砌,大小间压、层叠相衬、彼此牵扯,这就是“木庐干砌”建筑手法。就地取材,建筑与山融为一体,更有一种和谐之美。
木兰山流传一句谚语:木兰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意思就是说只要你是恭敬虔诚从老远的地方来木兰山拜菩萨,多有满愿,所以外地慕名而来的人就越来越多。其实,木兰山香火当数明清时最旺盛。据记载,明万历时,木兰山每年接待的外省香客游人多达近百万人次。清初,外省香客游人来木兰山的人次平均每年逾过了百万。在明、清、民国初年时的一些年份里,外省香客游人大都超过了本省的人次,本省离木兰山较远的外县香客游人,时常多于木兰山周边的香客游人。所以,就有了这句谚语:“木兰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近些年来,由于省内省外香客游人不断增多,远近香客均来朝拜,故又有“木兰山的菩萨,应远又应近”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