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冲刺上交所主板上市迎来关键一战。
根据上交所最新公告显示,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此番公告,说明陕西旅游成功过会,迈过上市前的重要门槛,将成为陕西第85家A股上市公司。
而陕西旅游,也成为近五年来A股首家文旅类IPO过会企业,近八年来上交所首家文旅类IPO过会企业,打破文旅行业资本化沉寂许久的局面,为近年来文旅类企业资本化路径打开新的可能。
XI'AN
行业龙头 深耕演艺、索道等业务
如果说陕西旅游这家企业大家可能并不熟悉,而说起华清宫、《长恨歌》、华山等陕西知名文旅IP,有助于大家更加快速的认识这家公司。
陕西旅游,与这三大IP有着密切联系,例如长红近20年的《长恨歌》室外大型实景历史舞剧,就是由陕西旅游全资控股子公司运营,华山西峰索道背后亦有其身影。
公开信息显示,陕西旅游成立于1988年,由陕旅集团控股,背靠陕西国资委。
37年的发展路径中,陕西旅游成长为以“景区+文化旅游”为核心业务的行业龙头企业,覆盖旅游演艺、旅游索道和旅游餐饮等业务。
具体来说,依托华清宫、华山等优质旅游资源,打造了《长恨歌》、《12·12西安事变》等优质旅游演艺作品,在华山景区建设和运营了西峰索道及华威滑道。
旅游餐饮方面则有唐乐宫,以“仿唐歌舞+宫廷晚宴”为特色经营模式,被誉为“东方红磨坊”。
可以说,在陕西文旅市场上,陕西旅游掌握着一部分核心资源,拥有核心优势。
而再观其资本化历程,该企业于2017年1月在新三板挂牌,此后就启动了上市进程,只是因种种因素一直未能成功上市。
但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在自身业绩迅速回升之后,今年陕西旅游再次向上交所主板发起冲击。这一次,从受理至今历时5个月便成功过会。
此番顺利过会,离不开陕西旅游自身的实力。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2022年-2025年6月陕西旅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2,808.99万元、108,050.64万元、125,423.30万元和51,276.68万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0,260.20万元、52,952.91万元、62,157.77万元和24,706.65万元。
数据上看,陕西旅游在经历2020-2022年三年低迷期后,在2023年便迅速找回状态,营业收入保持增长态势,并且实现净利润从-1.03亿元扭亏为盈并增至6.22亿元。
经营上的优秀表现,既坚定了企业上市的信心,也赢得市场对企业的信心。
对于众多区域性文旅企业而言,陕西旅游则向行业提供了从资产运营向资本运营跃迁的宝贵经验,大幅提振行业资本化信心。
XI'
AN
手握精品标杆剧作
走向全国的底气
陕西旅游经营上的亮眼表现,离不开两大支柱:演艺、索道。
在文旅产业持续向好的当下,一方面,西安一直是热门旅游目的地,《长恨歌》演出被列入游客必玩清单,看演出也成为文旅市场的重要版图,不少游客甚至会为一场演出而去一座城市旅游;另一方面,登山旅游近年来受到年轻群体追捧,而华山、泰山又位列五岳,节假日游客量有着足够保障。
特别是《长恨歌》演艺,可谓是陕西旅游的“台柱子”。
近年来《长恨歌》演艺的市场表现持续向好,营收从2022年的7,641.06万元,暴涨至2024年68,081.19万元,实现营收从千万级跃升至亿级,2024年平均日赚达到186万,毛利率更是达到84%,上座率近年来保持在80%以上。
2017-2025年1-6月《长恨歌》观看人次(万人次)
可以说,陕西旅游不仅将《长恨歌》打造成西安文旅产业的金字招牌,更是创造了行业标杆。
作为已经上演18年的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长期来保持着久盛不衰的状态,并且在近年来更是在社交平台爆火,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
究其根本离不开持续创新,我们观察到,《长恨歌》通过舞台技术升级和演员梯队建设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产品的创新,特别是2021年冬季版《长恨歌》的震撼上演,带给观众全新的观赏体验。
更值得关注的是,《长恨歌》树立了实景演艺相关的国家标准。
2016年,以《长恨歌》为蓝本编制的《实景演出服务规范》三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次发布的旅游演艺行业国家标准,推动了整个实景演出行业的健康和规范发展;2017年丝博会期间,召开的《长恨歌》标准化现场观摩会,将经验与模式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全面复制推广。
该图片为AI生成图片
而具备成熟经验的陕西旅游,也在积极的将标杆演艺作品的经验,向更多产品推广。
例如在华清宫·瑶光阁剧院演出的《12·12 西安事变》,在山东泰山脚下打造泰山秀城上演《泰山烽火》。
从招股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陕西旅游此次上市筹集资金,也将持续扩大其演艺业务的规模。
像收购瑶光阁股权,有利于企业实现对于《12·12 西安事变》演艺项目更大的主动权,有助于降低公司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
而投资的泰山秀城(二期)建设项目,主要将用于建设文化演艺剧场,拟演艺剧目包括《鲁智深》《山海秘境》《泰山颂》等等,这些新剧目上映后,可以通过多台演出集群效应提升景区竞争力。
陕西旅游的种种动作,传递着复制《长恨歌》成功经验的积极信号,甚至走出陕西,布局全国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10月,陕旅集团参与签约总规模5亿元的吉林省冰雪经济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科技等领域,并积极探索“冰雪+演艺”“冰雪+索道”“冰雪+赛事”等跨界融合新业态。
未来若是有冰雪演艺项目落地,极大可能会看到陕西旅游的身影。
演艺业务拓展步履不停,未来数字化转型也将赋能陕西旅游更大的发挥空间。
近年来,陕旅集团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聚焦数字文旅、智慧景区、沉浸式体验等领域深度布局,落地《海上丝路·破浪影院》、三亚《海南·翱翔》、白鹿原影视城《蝶·幻境》等项目。
在对于延伸文化产业链的布局中,陕旅集团强调发挥演艺、索道、剧院餐厅三大优势产业的带动性,加大数字化研发力度,推动精品IP的数字化,做轻量级可复制的数字演艺。
陕西旅游作为陕旅集团旗下以演艺等为核心业务的重要分支,数字化与演艺的融合发展,可能会创造更大惊喜。
而陕旅集团的目标,也不局限在陕西,提出要把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变成全国布局的文化产业链。并要依托最新文旅科技,以文旅投资、产品输出、技术输出和规则输出等方式,让更多文旅信息化假设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助力文旅行业全面转型升级。
在陕旅集团走出去的过程中,陕西旅游将会是核心力量。
作为西安本地城市发展观察者,我们乐于看到陕西品牌走出陕西,叫响全国。
不久之后,陕西旅游将正式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我们也期待,陕西旅游站在新起点上,能够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