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香港、澳门体育代表团共同入场。
粤港澳三地首次携手承办全运会。
运动员代表陈艾森(中)在开幕式上宣誓。
开幕式暖场表演消防大型团体舞蹈《忠“橙”本色》。
圆梦未来之潮起湾区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以下简称“开幕式”)举行。在开幕式正式开始前,暖场表演环节率先亮相,为开幕式调动全场情绪,也为开幕式精彩纷呈注入活力底色。
据悉,本届全运会的开幕式暖场表演以《湾区潮涌》为主题,暖场节目分为“潮起”、“声漾”、“雄风”、“筑梦”四个篇章,展现粤港澳传统与现代交融、体育与艺术共生的繁荣图景。
开幕式上,身着极具岭南风韵广绣服装的引导员,手持团扇造型的引导牌,引领本届全运会东道主广东、香港、澳门体育代表团入场。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携手承办全运会。
香港派出历来
最大规模代表团
本届全运会,广东派出1880名选手参赛,“南粤儿女心向党,改革开放走在前”,他们将继承发扬广东体育优良传统,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为体育强国、强省建设再立新功!
香港特别行政区派出历来最大规模代表团参加全运会,1362名运动员将参加28个竞体项目、23个群体项目,展现国际体育盛事之都的好客之道,推进大湾区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
澳门特别行政区持续推动体育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在体育领域展现“一国两制”创新实践,本届全运会澳门健儿将参加23个竞体项目和14个群体项目的比赛。
首次粤港澳三地运动员联合入场,体现三地体育健儿携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共铸时代荣光。
最后一次出征全运会
谢思埸画上圆满句号
参加本届体育盛会的各代表团健儿们斗志昂扬地步入开幕式现场,不少代表团都星光熠熠。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郑钦文、谢思埸、巩立姣、徐嘉余等体育迷耳熟能详的名将,为各自代表团扛起了大旗。
网球奥运女单冠军郑钦文率领湖北省代表团入场时,引起了现场热烈欢呼。这是郑钦文第一次以旗手身份亮相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此前她因伤退出了中网、武网、宁波网球公开赛以及东京网球公开赛等职业巡回赛,力争能在十五运会上复出,出战在珠海赛区举行的网球女单比赛。
浙江省代表团则由游泳奥运冠军徐嘉余担任旗手。本届十五运会上,徐嘉余将参加男子50米、100米和200米仰泳三个个人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游泳队也是这次十五运会上阵容最强大的队伍,汇集孙杨、叶诗文、汪顺、徐嘉余、潘展乐五位奥运冠军,他们分别在伦敦、里约、东京、巴黎四届奥运会上斩获过金牌,堪称十五运游泳比赛的“梦之队”。
河北老将、铅球奥运冠军巩立姣则担任了河北省代表团的旗手。此前巩立姣曾作为火炬手在深圳赛区参与了火炬传递活动。这也是她第五次参加全运会,过去的四届全运会上,巩立姣都拿到了女子铅球冠军,这次十五运她也将在广东奥体中心向第五冠发起冲击。
而当晚赢得现场东道主观众掌声最多的旗手莫过于广东省代表团的跳水奥运冠军谢思埸,他与来自香港和澳门体育代表团的两位旗手一起率队入场,刚一露面便引来欢呼不断。这位老将在此前已经结束的跳水比赛里帮助广东队赢得了男子团体和男子双人3米板两枚金牌,为自己最后一次出征全运会画上了圆满句号。
此外,花游奥运冠军冯雨、举重奥运冠军刘焕华、拳击奥运冠军李倩、射击奥运冠军李越宏、女子短跑名将韦永丽、女篮名将张茹等,都以各自代表团旗手身份亮相了开幕式。
高光
作为运动员代表宣誓的陈艾森:完成全运“最后一舞”走出赛场有更多可能
完成全运会赛场“最后一舞”的奥运冠军陈艾森,昨晚在开幕式上作为运动员代表进行宣誓。
11月7日晚,在十五运会跳水男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广东队组合陈艾森、朱子锋收获了一枚银牌。陈艾森在采访中表示,“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全运会了,我希望我们的精神能一直延续下去。”
2022年5月,“广州仔”陈艾森曾接受南都专访。“我小时候是很怕水的。”因为手臂脱白,7岁时,他从体操转练跳水。小时候的他,为了克服对水的恐惧,光是游泳就学习了很久,“那时只要听到说去游泳馆,我就扒着家门,说我不要出去”。他曾有一个外号叫“拖拉机”。广东跳水队前总教练吴国村评价他“平时动作不够紧凑,总是慢半拍”。虽然性格随性慵懒,陈艾森在训练上却有着同私下大相径庭的“犟脾气”。陈艾森告诉南都记者,“一个动作跳不好就不想换,一直跳。有时候教练说够了,再跳就要受伤了,我不听,还是想去把它跳好。”
他也清楚地知道,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不会持续很久,当大部分运动员都选择在退役后进修时,陈艾森始终没有把学业落下。
陈艾森明白,跳水只是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不会是永远的主题。“没有一个人能一辈子都在跳水。”
揭秘
186名广东“消防橙”亮相暖场表演:换一种方式讲消防战士故事
开幕式暖场表演以《湾区潮涌》为主题,巧妙融入舞狮、粤剧、潮剧、汉剧、节令鼓等元素,将传统非遗与现代艺术、岭南人文与现代科技、粤港澳大湾区之美与舞台演艺巧妙融合。这些粤港澳世代传承的非遗项目,每种都在生动演绎大湾区人的“精气神”:它们不仅是三地民众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也是粤港澳同根同源、情感相连的重要纽带。
暖场表演中,由广东消防186名消防员组成的团队,为全国观众献上消防大型团体舞蹈《忠“橙”本色》。
从握水枪到练舞蹈、从训练场地到艺术舞台,这些消防战士如何实现日常执勤训练与节目排练的平衡,又在创排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忠“橙”本色》节目导演孙鹏鹏、参与演出的消防员林鸿飞等人,揭秘台前幕后故事。
人员选拔考量多重因素
任务开始于一个多月前。9月19日,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新训团新招录的消防员正式入营,开启为期一年的集训。就在入营次日,这项特殊任务打破了常规训练计划。
据新训团大队长毕沛铭介绍,当时立即启动了演员选拔工作,选拔标准严格考量了身高、身体协调性及个人气质等多重因素。仅用24小时,一支由177名新消防员、9名带训骨干及25名保障人员构成的演出团队便组建完成。
“最大的挑战在于平衡日常执勤训练与节目排练的时间与精力。”毕沛铭表示。他介绍,一线指战员任务重、战备要求高,为确保演出与主业两不误,团队采用“错峰排练、精细调度、模块化整合”的科学管理模式——上午开展基础训练、下午和周末专攻舞蹈编排、晚上进行体能训练。“既保障了演出进度,也守住了执勤训练的基本盘。”
一遍一遍形成肌肉记忆
《忠“橙”本色》以消防救援队伍标志性的橙色为主色调,融入消防员日常训练和救援场景元素,通过舞蹈语言和艺术加工讲述消防员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故事。
导演孙鹏鹏是广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曾担任多个国家级、省级大型活动总导演。她向南都记者表示,以往对消防员的印象基本是在电视里、新闻报道中,他们常常冲在救援一线,是心目中的英雄。
为体现消防员日常训练和救援场景,导演组充分利用爬梯、水带、消防艇等元素,通过消防战士的身体优势呈现节目创意。
排练也曾有难处。孙鹏鹏表示,舞蹈讲究节奏,“节目的节奏又很快,一开始给他们数拍子的时候,有的消防战士节奏是不稳的。只能一遍一遍地练,让他们形成肌肉记忆”。
参与演出的消防员林鸿飞坦言,最开始其实感到有点不适应。他解释道,抢险救援中,比如握水枪讲究快准狠。消防员的肌肉记忆是追求爆发力、稳定性和绝对力量,而在舞蹈的柔韧性方面相对不足,需要刻苦纠正一些动作。
此外,参演队伍庞大,刚开始时整齐度也不够。据林鸿飞回忆,副教导员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们,“他说我们不是在跳舞,我们是用另外一种语言,讲述我们消防员自己的故事。”
孙鹏鹏说,整个创排过程中她体会到,消防战士们特别听从指令、非常能吃苦。在休息的时候,很多战士认为自己的完成度不够,还在那里默默训练。有次进场彩排时,由于地面湿滑,几个消防员在持梯奔跑中突然摔倒。对磕碰进行简单处理后,他们继续加入排练。
南都记者获悉,《忠“橙”本色》参演人员包含186名消防员、4名替补和50名大学生志愿者,是暖场节目中人数最多的。
为确保排练效果,新训团全体演职人员与导演组通力合作,从场地布置、节目编排、道具制作、动作设计到队形变换,每一个环节都层层打磨、精益求精。保障人员提前获取主场馆精确图纸,按1:1比例在训练场复刻了表演区域及标识点位。演出所需的两节拉梯、橡皮艇等道具都经过精心改造。
而在联排间隙,消防员们严明的纪律和热心的举动也圈粉无数。主动为其他团队让座、帮忙搬运道具物资……这些暖心举动吸引了其他演职团队的小朋友们纷纷跑来求合照、送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