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景区——刻木生“花” 传统木艺焕发全新风采
创始人
2025-11-08 06:29:14
  • 韩林义在加工木碗。王海晋摄

  • 11月4日,记者来到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台怀镇东庄村。一处静谧的农家小院里,“嘎吱嘎吱”的旋床声从一间蓝顶小屋里传出。

    高高的老式旋床前,木碗手艺人张斌双脚一上一下灵活地踏动着踏板。只见踏板带动着发亮的旋轴,旋轴带动着飞转的碗坯,张斌目不转睛,熟练地调整着手中刻刀的切入角度,木屑纷飞,木香弥漫……不一会儿,一只精巧的白桦木碗就成型了。停下了手中的活,张斌介绍道:“这是给一个青海客户做的,20只碗差不多三天就能做完,这单能赚2000元钱。”

    “文化热”盘活了当地资源,提振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传统手工艺人坚守的信心。

    做一个木碗要经过选材、去皮、挖坯、阴干、旋刻、打磨等十二道工序。做传统手工木碗已经10多年了,张斌明显感受到这两年市场需求见增,“今年差不多接了2000单。”坚守“一刀一木一旋床”古法技艺的他每天充实而又忙碌,除了当地的稳定客源外,现在还批量销往省外市场。

    随着“文化游”的兴起,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五台山木碗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不少从业者借势蜕变,走上了“升级”之路。

    走进石咀镇红庵村韩林义木雕厂,动静与张斌的小院大不一样,满耳是机床“嗡嗡”运转的合奏。

    韩林义轻松操纵着摇杆,左一下右一下,短短几分钟一只木碗的粗坯就完成了。“跟数控机床相比,手工机床能提高木料的利用率,做出来的产品更精细。”韩林义说,引进机床后,效率大大提高,也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产品创新上。

    这几年,韩林义陆续开发出笔筒、笔架、茶具、酒具等生活化产品,让五台山木艺大放光彩,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手工机床从当初1台增加到了现在的6台,既能精雕出寸许的小酒杯,也能细刻成尺余的木盆,既可大批量生产也可小众化定制。2022年,韩林义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库。

    当一截木头在机遇的激流中翻滚出亮眼的浪花,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特色产业的成长变化,更讲述着以五台山木碗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文化拥抱现代生活的新故事。

    本报记者王利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东原味叉烧酒店推荐:海港城海... 漫步在广东的街头巷尾,空气里总飘着蜜糖与酱油交织的甜香——那是叉烧的召唤。这种用秘制酱汁反复淋烤的琥...
    台州新增6件省级特色伴手礼 近日,浙江省消保委发布了2025年第六届“浙江特色伴手礼”入选名录,我市有6件产品入选,为历年新增数...
    立冬了!快来连江泡温泉! 当风里开始藏起些许凉意 就是时候去连江 奔赴一场暖汤之约了 连日来,随着气温逐渐走低,连江温泉旅游...
    原创 联... 联题怀柔水库周边景观带状公园上善亭及赏析 林承强 撰 夯歌未散青峦里; 云影常浮碧玉间。 以下是对林...
    北京正规旅行社排行榜|途开心连... 旅游,是一场与世界的浪漫邂逅,而选择一家靠谱的旅行社,就如同为这场邂逅找到一位贴心的向导。在北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