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荐 | 立冬已至,暖胃上桌
创始人
2025-11-08 06:23:26

《中国烹饪》2025年10月刊

👇一键下单新刊👇

获取更多精彩

按照中国人的节气习惯,立冬一到,饮食就要换季。

天冷了,汤锅冒气了,蔬菜开始进缸,肉香重新上火——“吃新鲜”之外,还加入了“吃耐心”。

这一期,我们把目光放在食材的贮藏、保存上,观察冬天的食物如何变深、变暖,如何更有味道。

也带来不同厨师、匠人和餐饮人,在寒季里的思考与手艺。

专题

缸里沉香

图片来源:摄图网

冬天的厨房里,有一种味道来自时间。

它不急不躁,藏在盐里、菜里,也藏在腌菜缸的深处。

在这个专题里,我们不是只谈怀旧,而是去看——传统酱、腌、泡……如何在今天被重新理解:从民间风味到餐厅创意,从储存智慧到味觉审美。

这些酱菜、腌菜、泡菜不再是配角,而是对特色风味的深层追求,在这些或浓或淡的滋味里,有着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人物

Hélène Darroze:

烹饪是生活,而生活就是烹饪

张纭嘉:崖上生花 盘中生灵

这一期,我们聚焦两位女性主厨。她们用味觉表达情感,也以料理回应世界。

第一位是当代法餐的传奇——Hélène Darroze。作为出身于法国西南部餐饮世家的第四代主厨,她以极高的技艺与敏锐的感性,将法餐的优雅与现代精神结合。她的餐厅遍布巴黎、伦敦与普罗旺斯,以细腻技法与深厚传统塑造现代法餐表达,重新定义了“情感料理”,并获得米其林的高度认可。

第二位,是来自云南的张纭嘉。作为北京“崖”的主理人,她把厨房当作一张云南地图:菌菇、野花、山草与季节香气在这里展开。她所追求的,是以当代厨房语言,让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与山地风土被重新呈现 。她说:“一个云南人,用云南食材,讲述云南的故事——这就是我对云南菜的表达。”

她们来自不同的文化,却在料理中有着相似的温度:以食为语,让世界理解餐桌上的风土。

饮食人文

舌尖上的秧歌:

中华菜品文化的地区性风格

这一期,我们回到味道的源头。

赵荣光教授带来关于中国饮食文化圈的再思考:从东北到岭南,从川滇到青藏——11条风土与味觉交织的味道脉络,构成了真正的“中国味觉地图”。

从他提出“舌尖上的秧歌”到策划《味蕾的故乡》,这些概念今天依旧照亮我们理解中国餐饮的方式:味道有地理,饮食有故乡。

环球食尚

德国巴伐利亚:

从烟火麦香到音符跳跃的风味之旅

让我们把镜头对准德国巴伐利亚。

一路从慕尼黑出发,抵达多瑙河畔的雷根斯堡,在世界最古老的香肠小屋体会炭火与麦香的余温;再到拜罗伊特,走进巴洛克歌剧院与百年啤酒厂,在“白香肠纬度线”感受南德的味觉与文化身份。

最终,我们走入温泉小镇维尔茨贝格,探访米其林名厨Alexander Herrmann的餐饮体系,看他如何以本地食材、发酵实验室与跨季储味方法,构建德国当代风土料理的范式。

本文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 萧祉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当年轻人爱上“窝囊游” 当年轻...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 》( 2025年11月12日 第 08 版)游客在宝泉旅游区体验“窝囊蹦...
首届山东名店宴席旺菜邀请赛成功... 为弘扬齐鲁饮食文化,激发餐饮市场消费活力,提升名店宴席及特色旺菜的制作水平,助推我省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南京菜的四方之美:从盐水鸭到美... 南京菜,又称京苏菜,在中华美食版图中占据着独特位置。它既有北方菜的醇厚,又融合了南方菜的细腻,这种四...
原创 早... 清晨的时光总是匆忙,却总需要有一份美味的早餐,为一天注入活力。鸟巢蛋饼就是这样一道兼顾颜值与营养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