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处冬闲已至,道真自治县的参农正是忙碌时,每天前往自家党参地里,小心翼翼地挖出一根根党参。
视线转至道真县城,街头巷尾的餐馆内,土鸡与党参一起放入大锅炖煮,慢慢地,道真党参鸡的香气便飘满了整条街。
一根参、一锅汤、一条链,背后是道真依托“道真党参”“道真玄参”这两块“金字招牌”,融入一二三产的方方面面,让“双参”不愁卖,卖出好价钱。
目前,全县有党参1万余亩、玄参6000多亩,“双参”产业年产值上亿元。道真人正尝试把“双参”产业链拉“长”、加“宽”,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双参”挖出“聚宝盆”
初冬清晨,平均海拔1300米、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的阳溪镇被浓雾笼罩,当地不少村民种下的党参陆续进入产季。
“前些天,老顾客预订了20多斤鲜党参。”阳溪镇阳坝村参农罗波骄傲地抓起一把沾着泥土的党参。罗波是种植能手,和家人一起操持着20余亩党参和玄参,“去年卖参、卖种子,一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
阳溪镇阳坝村参农罗波骄傲地抓起一把沾着泥土的党参。
支撑起这份收入的,是道真产好参的资源禀赋。阳溪镇、三桥镇、洛龙镇、玉溪镇等高海拔区域,历来是道真党参、道真玄参的主产区,是道真人千百年来积攒下的家底。
早在清代,遵义府志便有记载:“道真产参,百里之内民众知晓”。道真党参在当地又名道真洛党参,因主产区原属洛龙区(今洛龙镇)而得名,洛党参曾在上世纪60年代,从有关部门的评比中脱颖而出,与潞党参、纹党参并称全国三大著名党参。
但光有资源优势,还不足以转化为产业优势。谁能想到,“双参”曾是村民眼中不值钱的“野菜根”。早年间,当地党参多为野生,玄参以村民零星种植为主,自种自吃,偶有剩余则背去交通条件较好的集镇出售,换点盐巴钱、种子钱。
2014年,“道真洛党参”和“道真玄参”,双双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就从在这一年起,道真自治县规模化发展中药材产业,党参和玄参被道真父老乡亲寄予厚望,“双参”产业由此加速产业化步伐。
道真巧借时代春风,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双参”跨过一道道山梁,闯入一个个市场,“小盆景”蝶变产业“大风景”。
产业延链“好钱景”
一台中药材烘干设备,烘干8000斤鲜玄参,只需72小时;而在以前,至少要个把月时间。
在阳溪镇四坪村,道真自治县好未来中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登会笑言,“这台设备是2023年花7万多元购入的,我是‘土包子’用上了‘洋玩意’。”
作为道真有名的“中药材大王”,谭登会仅每年收购的玄参就占全县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合作社将玄参等中药材初加工后,销往江苏、安徽、河北等市场,一年销售额上千万元。
道真自治县好未来中药材产销专业合作,中药材烘干设备提升了生产效率。
如今,道真不仅种好参、卖好参,相关产品也日渐丰富,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昔日,道真高海拔乡镇被视为“苦寒之地”。这些年,孕育道真党参、道真玄参的清凉气候和优异的生态环境,催生了火热的避暑游。
盛夏时节,重庆等火炉城市酷热难耐,与之接壤的道真却凉风习习。数以万计的重庆游客涌入距重庆市武隆区仅30余公里的洛龙镇大塘村避暑。重庆游客尽享清凉的同时,也带火了当地的道真党参鸡。
“旺季每天少说也能卖出30锅党参鸡。”59岁的大塘村“陈家土鸡”餐馆老板李强说,店里的道真党参鸡火爆的秘诀,就在于选用本地土鸡和道真党参。
道真党参鸡不仅暖了游客的胃,也暖了参农的心。“游客吃了觉得好,就会问在哪买的党参,有的甚至直接到地里去看。”李强说。
一锅热气腾腾的特色药膳道真党参鸡,蒸腾着“双参”产业让农文旅“拧成一股绳”的尝试和希望。
林下藏着“百草园”
“依靠科技种参,是广大参农一年四季的日常功课,上门服务是我的工作常态。”10月下旬,占地1500余亩的阳溪镇石丫口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里,道真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中药材产业服务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雷德强边走边介绍。
山坡叠着山坡,树林连着树林,党参等“宝贝”就长在这片“百草园”里。阳溪镇种参大户大张道琼每天带着务工群众管护80多亩党参地,还当起业余“护林员”。一见到老朋友雷德强,张道琼便忙着报喜,“老雷,林下种参,品质更高,价格也水涨船高。”
阳溪镇种参大户大张道琼每天带着务工群众管护80多亩党参地。
在道真,林药间作生产模式逐渐形成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这片贵州高原北部的净土,汇聚着600多种中药材,党参、玄参这“双参”稳坐“头把交椅”,和钩藤、前胡、白芷、天麻等“兄弟姐妹”,在道真绿水青山茂林之间同生共长。
随着“黔北药库”道真名声大振,道真党参产业率先破局。当地将资源禀赋与产业思维融合,积极推进党参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加快从种植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文旅融合等二、三产业延伸,奔向多业态融合。
道真玄阳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家群在公司检查设备。
最近,在道真玄阳药业有限公司的党参加工车间,各类设备井然有序调试。该公司负责人李家群说,已经联手相关高校专家团队开发了党参面膜、党参口香糖等精深加工产品,准备在适当时候小规模投放市场,试水销售。
“要想身体好、多往道真跑”的城市品牌,正随着“双参”的药香,飘向更远的地方。“游一次大沙河,观一场傩文化、吃一碗党参鸡”,现在成为许多游客畅游“天然氧吧”道真的“打卡套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淳
编辑 向淳
二审 袁鹏
三审 刘莹